唐代档案保护制度与技术探析(2)

作者:罗洁鹏 程瑶 更新时间:2018-08-13 11:34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唐代档案保护制度技术
【职称论文摘要】
唐代安全保密制度具有法律性、严苛性的特点,把档案内容的安全保密上升到法律高度,对维护档案内容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有一定积极作用,弥补了唐代档案管理制度的缺失。 (五)修缮制度 档案修缮对于破损档案的复原以


唐代安全保密制度具有法律性、严苛性的特点,把档案内容的安全保密上升到法律高度,对维护档案内容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有一定积极作用,弥补了唐代档案管理制度的缺失。
(五)修缮制度
档案修缮对于破损档案的复原以及延长档案利用的生命周期具有再生性的作用。唐宪宗元和八年,吏部侍郎杨于陵奏:“缘岁月滋深,文字凋缺,假冒逾滥,难于辨明,因循废阙,为弊恐甚。若据见在数卷,一时修写,计其功直,烦费甚多。窃以大历以前,岁序稍远,选人甲历,磨勘渐稀。其贞元二十一年后,敕旨尚新,未至讹谬,纵须伦理,请待他时。臣今商量,从大历十年至贞元二十年,都三十年,其间出身及仕宦之人,要检覆者,多在此限之内。且据数修写,冀得精详。今冬选曹,便获深益。其大历十年向前甲敕,请待此一件修毕。”[17]安史之乱之后,唐朝的典籍档案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选官用人的甲历档案。为满足官宦对甲历档案的检覆利用,杨于陵建议对大历十年(776)至贞元二十年(804)的档案进行修缮。
修缮制度延长破损档案的寿命,使其价值可以延续,唐代的修缮具有定期性和官方性的特点,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维护了唐代档案工作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二、唐代档案保护技术
(一)染纸防蠹
染纸最早记载于三国时孟康注释:“染纸素令赤而书之,若今黄纸也”。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也有记载,“《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云:‘浸蘖汁入潢,凡潢纸灭白便是,染则年久色暗,盖染黄也’……写讫入潢,辟蠹也。”唐代的文书用纸多为黄纸,“硬黄纸,唐人用以书经,染以黄蘖,取其避蠹”,[18]“黄纸是用黄蘖(黄柏)树皮的汁液做染料,浸染而成,其皮黄味苦无毒,含有小蘖碱、少量棕榈、黄柏酮、黄柏内酯等多种生物碱,这些生物碱是具有碱性的含氯有机物”,[19]溶于水后既可染色又可防虫。
染纸防蠹在唐代广泛使用,在档案保护技术相对落后的古代具有明显的先进性,从纸张自身的特性进行防蠹值得现代档案保护的借鉴。
(二)药剂防霉
唐代在纸、墨和糨糊中早已添加防霉剂来避免纸质档案的霉变。在纸的制作过程中,唐人將白矾溶于水中,刷涂在纸张表面,白矾可使微生物脱水致死,最后晾干即可。唐代文书的书写材料仍然是墨,墨的主要成分有炭黑、动物胶、防腐剂。动物胶中的蛋白质可成为蠹虫的营养物质,需要加入一定的防腐剂,不仅可以除臭,而且可以保持墨色不退变,常用的防腐剂有麝香、樟脑等。唐代多为手工纸,纸的篇幅较小,需要用糨糊将其首尾相连。糨糊又以面粉为制成材料,含有的蛋白质易腐烂生霉,张彦远提出“凡煮糊,必去筋。稀缓所得,搅之不停,自然调熟。余往往入少细薰陆香末,出自拙意,永去蠹而牢固。”[20]因此,唐代常在糨糊中添加白芨汁、川椒末、明胶、皂角、藿香等原料,既保持一定黏度,又可除湿防腐。
药剂防霉体现唐人档案保护的智慧,带有浓厚的东方色彩,把中医药学知识应用到档案保护中,通过对药剂成分的改善来达到防霉变的效果。
(三)定期晾晒
唐代每年会举行定期的曝书会,将档案库房中的所有档案都要进行一次大规模晾晒,时间选在夏季三伏高温少雨之时,按照档案排放顺序依次晾晒,“用大板摊晒,下置高凳,晒后连板抬到风口凉透方可入柜。”[21]定期的晾晒制度不仅可杀死档案中的幼虫、虫卵等,而且可防潮,避免霉变。从现代档案保护技术来看,阳光中的紫外线会破坏纸张中的纤维素,使纸张发脆发黄,不利于纸质档案的长久保存,这一方法具有明显时代的局限性,但在科技水平欠发达的古代,定期晾晒也不失为一种防虫防潮的有效措施。
(四)档案装订技术
古代档案装订的技术是随着档案载体材料的变化而发展的。档案装订技术的蓬勃发展是在纸张成为书写工具以后,汉朝和魏晋南北朝时仍处于萌芽阶段,隋唐时则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类装订技术层出不穷。

  卷轴装由前代的帛书卷子装发展而来,是唐代档案主要的装订形式,欧阳修曾说:“唐人藏书,皆作卷轴。”经折装得名于折叠佛经,是将长卷的佛经依照一定的宽度或行数从头至尾左右折叠,直至成为长方形,折件的首尾用纸或纸板、绫、绢作封皮,装订成本。梵夹装起源于古印度,是在贝多树叶上撰写梵文佛经的一种装订形式。“将写好的贝叶经视段落和贝叶多少依顺序排好,用两块经过刮削加工的竹板或木板将经叶上下夹住,然后连板带经穿一个或两个洞,穿绳绕捆,梵夹装就算装订完成。”[22]

         唐代档案装订技术以方便利用、保护档案原件为原则,又兼顾方法创新、时代审美,在唐代的档案保护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唐代档案保护的不足及启示
(一)不足
唐代虽在档案保护制度和技术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受时代所限,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
唐朝中后期的胥吏之害破坏了档案内容的真实性。以唐代甲历档案的管理为例,其主管官员为三省的中书舍人、给事中、吏部员外郎,但因他们“缘官望清高,兼外有职事,不得躬亲”,[23]故胥吏是三省掌管甲历档案的实际人员,包括甲库令史、书令史、掌固等。他们熟悉甲历档案管理的流程,“诸司甲库,以令史值曹,刓脱为奸”,[24]各低级胥吏借工作之便监守自盗、擅自篡改档案。甲历档案是唐朝铨选官员的主要依据,其真实性直接关系到国家能否选拔到优秀人才,胥吏之害使甲历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受到挑战,不利于档案内容的保护。
唐代在档案库房的建设上存在不足。中国古代的档案库房建筑不仅可体现文化特色,而且也凝结了古人档案保护的高度智慧,“自古帝王藏国史于金匮石室之中,盖以金石之为物,坚固、耐久,非土木比。又能格水火,使不为患。”[25]唐代甲库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的档案库房,但其建筑结构、用料、风格等在史料中并没有明确记载。相反,“永徽五年十二月四日夜,司勋大火,甲历并烬矣。”[26]司勋司掌邦国官人之勋级,其所藏档案是甲历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防火措施的匮乏是损失惨重的原因之一。
(二)启示
“研究中国档案保护技术史,不在于研究问题的本身,而在于继承和发扬。社会的进步是文化的不断积累和继承发展的结果。”[27]在研究唐代档案保护制度和技术基础之上,更应学习唐人档案保护的精神,学习其对档案的敬畏之情。如唐代首次将档案保护纳入国家法律体系,运用国家强制力来保护档案实体和内容的完整性与真实性,我国近年来频繁出现篡改干部人事档案的事件,法律对于篡改或破坏档案惩处的相对宽松,让心怀不轨者频频触碰法律的底线,如能像唐代,制定严苛的法律条款来保护档案的神圣性,则篡改档案的乱象将会得到一定抑制。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