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国管理理论发展的因素分析

作者:闫培林 更新时间:2013-03-13 23:41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管理理论;管理思想;宏观管理;政治体制
【职称论文摘要】
摘 要:管理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中国有丰富的传统管理理论,但从近代开始,管理理论主要引用西方的管理学体系。东西方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差异使得西方的管理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因此,探寻影响中国管理理论发展的因素,构建中国本土的管理学体系显得非常重要

 一、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及特点
  1.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管理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学术争鸣时期。其间,孔子提出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和阶级等级之分的理论基础,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和强化,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开始学习西方思想,其间涌现了一批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们反对封建专制、提倡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争取政治变革,以挽救中华民族。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主要参照前苏联的管理模式,同时部分吸收西方与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实行计划管理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明确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开始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从此,我国开始进入经济管理思想与实践创新的黄金时期。无论是宏观的经济管理领域、中观的产业经济管理领域还是微观的企业管理领域,均在吸收西方管理科学的同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中国管理开始走入新的时代。
  2.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特点
  (1)侧重于政府管理。已有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存在着博大精深的管理思想,但在封建思想的长期桎梏中,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存在一个显著的特点:中国传统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
  (2)重视伦理道德。与西方管理理论强调规则意识养成不同,中国式管理强调“法无常法”,管理带有强烈的“艺术”性特征。
  (3)注重血缘和地缘。中国文化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选择了一条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的文明路径,中国人的社会结构是家庭—村落—国家。“家”的根本文化逻辑就是血缘。对于中国文化来说,价值体系和社会理想紧紧围绕着血缘建构和展开。另外,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由于它的封闭性和狭隘性,使得社会绝大多数人的绝大部分活动都限制在以居住地为主的一定范围内,家庭成员之间和居住地成员之间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互相帮助,从而结成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血缘和地缘关系。经过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内化,家庭观念、地域观念深入人心,“落叶归根”即这种思想的体现。
  二、影响中国管理理论发展的因素分析
  1.古代管理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从多种角度对宏观管理进行了阐述,并在封建社会的管理中得以应用。经过两千多年的演进,这些管理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并逐渐形成了一种文化和价值观体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上,如仁义道德、集体主义、家庭观念等。文化与价值观是精神层面的内容,其形成具有缓慢性,但形成后会长期趋于稳定。中国的管理思想已经存在两千多年,其稳定性是根深蒂固的,如果要从根本上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2.盲目借鉴西方管理理论
  目前,国内所运用的管理学主要是由西方学者建立起来的管理学理论,这些理论是基于西方的经济和社会文化而建立起来的,中西方的经济和文化差异注定其中有许多不适用于中国的内容,甚至有相悖之处。由于我们近代以来没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思想,而西方的发展强于我们,学习西方管理思想成为我们振兴国家的捷径。
  西方管理思想体现在微观管理层面,中国传统管理思想体现在宏观管理层面。然而,西方在学习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时,将其应用于微观管理上,即在微观管理层实现中西结合的管理方式。我们的管理侧重于宏观管理,但我们的宏观管理层面却没有汲取西方的微观管理理论,没有实现在宏观管理层面的中西结合,所以在学习西方的管理理论上,我们是盲目而缺乏效率的。
  3.管理理论的发展受制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1)管理理论的发展受制于经济体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市场经济在全方位地渗透到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高校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及物价上涨的冲击下,加上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教育投入,高校教学科研队伍发生了波动,教学科研人员有的涉足“商海”,有的外出上课挣钱,也有的在观望,这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就导致高校学术道德的集体沉沦,追名逐利、学术造假、泡沫学术等现象屡屡出现,管理理论的发展也不例外。
  (2)管理理论的发展受制于政治体制。中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促使教师队伍也迅速增加,然而高校教师的职称晋升需要一定的量化“硬件”。在这种客观压力下,速成的科研成果难免会造假,抄袭、剽窃就成了常用的手段。另外,高校的行政化管理也削弱了高校的科研活力。有多少一级学科,多少研究基地,获得多少社会科学基金,发表多少论文都成了学校各级领导的政绩,正是在这样功利性的高压下,我们看到了学术剽窃等人格矮化的怪现状。因此,中国管理理论的发展面临许多困境,发展的步伐缓慢。
  三、中国管理理论发展的原则
  1.切合中国人的性格
  管理与人性是密不可分的,中国的管理理论必须与中国人的性格相适应。由于人的喜、怒、好、恶不同,观点、心态、感情、欲望各异,因而会产生许多不同的管理形态,也唯有了解人性潜能,开发引导,方能发挥管理的效能。19世纪末的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在《中国人的性格》中,将中国人的特点概括为以下几点:注重面子和善于做戏;过度节约;勤劳刻苦但漠视实践;漠视精确;思绪混乱;坚韧;善于忍耐,却缺乏同情心;相互猜忌而缺乏诚信;极端迷信;谣言泛滥。美籍华裔历史学教授孙隆基认为,中国文化是以“身”的安顿为依归,而不注重超越,这造成“有口饭吃就行”的极端世俗化人生态度。他指出,中国文化是一种“弱者文化”,这种“弱”不仅表现为对个人对人际关系的依赖,放弃对环境的控制,还表现为思维能力的弱化。中国人缺乏理性思考的习惯的确存在,很多无谓的“论争”正是源于不能正确理解别人的本意。
  了解了中国人特有的性格,在管理过程中发挥其人性的优点,限制其缺点并引导其缺点的改正,是适应中国的管理方式。西方的管理理论即是建立在对人性的假设之上的,从而形成了“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的人性体系,而中国在经过数千年的封建思想的熏陶和近现代社会的发展后,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特点。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