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产业分工协作和经济服务化研究(2)

作者:罗芳 更新时间:2010-09-14 10:25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信息化;产业分工;服务化
【职称论文摘要】
二、 信息化与产业发展 (一)产业信息化 从20世纪7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特别是90年代以来,信息化成为经济发达国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生产要素。信息逐渐超越资本、人力与土地等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经济


  
  二、 信息化与产业发展
  
  (一)产业信息化
  从20世纪70年代信息技术革命特别是90年代以来,信息化成为经济发达国家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生产要素。信息逐渐超越资本、人力与土地等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信息处理与传播能力成为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竞争力的主要表现之一。信息技术发展通过提高生产分工的细化程度促进产业融合,释放了工业经济的生产潜能,提高了工业生产力。“信息化经济的独特之处,是由于它转变为以信息科技为基础的技术范式,使得成熟的工业经济所潜藏的生产力得以彻底发挥。”(注:[美]曼纽尔•卡斯特尔:《网络社会的崛起》,夏铸九译,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7页。)如果从信息技术本身来看,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电信技术,即信息的空间输送技术获得了发展之后,信息技术才对我们的经济生产构成重大影响。如果从信息技术的催生因素来看,信息技术产生于处理大量信息的需要。政府集中化管理、大公司特别是跨国公司大规模生产和集中化管理,每日都在产生大量的信息流。来自不同地域与生产部分的大量复杂的信息要求政府与公司总部能够快速处理信息。信息技术在解决了信息处理的瓶颈之后便扩大了政府与公司的空间活动范围。
信息技术对于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与其说表现在信息产品的出现上,不如说表现在对生产过程的渗透上。正如能源革命通过逐步渗入生产、分配、运输、管理全过程而使整个经济乃至整个社会实现质的变化,信息技术通过无所不在的信息流,渗透进社会生产基础而使生产实现革命性变化。产业信息化是信息技术与经济生产过程相互结合的表现。产业信息化首先是制造业信息化。信息技术用于提高机器性能使其经济价值得到充分体现。信息产业与制造业通过有机结合才使得经济生产产生了质的飞跃。制造业与服务业两者的融合与制造业信息化是产业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信息化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杠杆。制造业信息化推动了传统制造业工作程序自动化,提高了产出。正是制造业与信息服务业的有机结合,才使得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得到强劲提高。制造业生产力以高于平均值的增长速度成为维持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制造业基础的加强推动了人类的生产进一步从直接生产走向间接生产,使得人们从相对狭隘的经济活动走向了逐渐多样的职业世界,从而使消费服务与管理的工作的数量进一步增多。制造业通过信息化使得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误差,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准确性与速度,从而提高经济产出。
  从另一方面来看,信息化必须建立在工业化的基础上,才能促进生产力产生一次新的飞跃。工业化过程的企业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客观上导致企业需要外部环境与社会服务的同步发展,生产者服务获得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如完善的金融服务、发达的通讯系统和售后服务网络等。信息产业通过对这些服务的满足提升了工业的生产力。事实上,信息化社会正是建立在大批量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的工业基础上。
  从空间范围上看,制造业在信息技术的作用下,新的产业空间把生产者与消费者有机结合并且进行充分对接。分散化生产、个性化工作和顾客导向市场观念已成为新时期经济生产的特征。在企业利润率下降和剧烈的市场竞争作用下,消费者需求与满意度是生产者获取利润的重要途径。许多大公司分拆成几个部分,以便贴近消费者。生产者与客户结成了一种“从摇篮到坟墓”的关系。客户与生产者形成一种新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生产者的生产准确地定位在客户所需要的位置与时间上。在这样的生产过程中,客户是价值的创造者,是使用者、影响者、决策者、批准者和购买者。“客户在驱动公司战略的过程中非常重要,而且他们应该作为新经济中价值创造者和关键要素来考虑。”(注:[美]萨尔坦•科马里《信息时代的经济学》,姚坤、何卫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00页。)围绕着客户需要,生产者从产品的外观设计、售后服务以及供给的时间与空间上都给予了详尽的考虑。这样,许多实物产品的价值越来越多地体现在无形方面,诸如设计与营销。有形物质产品也包括了许多服务内容,例如汽车与飞机所包含的软件投入以及售后的跟踪服务。
  
  图1 产业边界模糊化及经济服务化
  
  资料来源: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10页。
  
   因此,围绕着制造业产品,服务内容添加是信息化经济的重要活动。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生产者服务业在产前、产中和产后对制造业的全方位服务。服务已经把产品“包围”起来。迈克尔•波特认为,一个国家唯有拥有走上国际竞争的制造业与服务业并且两者充分融合,才能拥有国际竞争力(注:参见[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李明轩译,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90页。)。随着服务业对工业产品强有力的渗透和传统工业产品的服务内容增加,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边界变得模糊起来,出现了产业边界交叉和服务业与制造业一体化现象。
  在发达国家,制造业已经包括了研究与开发、供应链管理、品牌塑造和金融服务等服务业内容。服务业在与制造业相结合之后取得了不同于消费者服务业与分配性服务业的特征与内容,并且在附加值上逐渐超出了原来传统制造业,如图1。在制造业的整个价值链之中,研发、材料采购、设计、品牌营销、金融等服务的附加值所占的比重都是很高的,而加工、组装、制造等属于传统的制造业范围的经济活动所占的比重降低了。在整个综合物流中,制造环节的价值越来越低,而交换环节产生的价值越来越高,因为后者最具有降低成本的空间,最能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与满足客户的需求。卡斯特尔斯认为,应当使用“后农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概念才能勾勒出社会发展脉络。由于信息的内容都已融入产品的物质部分而且不可分割,无法按照传统方式分辨商品与服务界限,卡斯特尔斯认为,科林•克拉克的三次产业分类法的古典范式过分简单化,它已经构成了我们认识日益复杂的经济体系的障碍(注:参见[美]曼纽尔•卡斯特尔:《信息化城市》,夏铸九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二)信息产业与产业结构优化
  在传统工业经济时代,信息活动大部分内化于物质生产活动之中。信息活动服务于农业与工业,是沟通企业与消费者的重要媒介,从属于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的第三产业。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信息成为生产中的关键要素。信息技术支撑着经济生产的全球化,促进经济服务化。信息技术的重要特征是它的外部性。它的应用范围越广,它的收益越高。在它的边际成本不提高的情况下,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它的社会边际收益。对于信息数据库来说,使用人数越多,它对于整个经济的积极作用越大,社会收益越高,平均成本越低。例如,对于一张光盘来说,在完成了其中内容的生产制造之后,复制它的成本是极低的,但收益却是一定的。在消费者熟悉了某个信息技术产品的使用方法与性能之后,会产生一定的技术锁定效应,即常规效应(注:参见[美]萨尔坦•科马里:《信息时代的经济学》,姚坤、何卫红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4页。)。它直接产生了使用范围越广、收益越高的结果。如果它具有网络协作效应,那么它的边际收益还会提高。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技术是互联网。随着它的应用推广,它所创造的收益在不断上升,但成本上升并不快。互联网使得“梅特卡夫法则”得以完全发挥(注:梅特卡夫法则是:当一个法则达到某个数量的节点时,它的价值将超过成本,一旦达到这一临界点,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差距就会随着节点数量的增长而迅速增大。)。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