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人才集聚模式的类型分析(2)

作者:张 更新时间:2010-09-15 09:4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人才集聚模式;市场主导型;政府扶持型;单一计划型
【职称论文摘要】
(二)政府扶持型人才集聚模式 该种人才集聚模式主要出现在韩国(吴莲姬,2004)、印度(刘昌明,1997)、中国台湾地区(钟焰,2000)等国家或地区。在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人才集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才集聚规律的研究可


  
  (二)政府扶持型人才集聚模式
  该种人才集聚模式主要出现在韩国(吴莲姬,2004)、印度(刘昌明,1997)、中国台湾地区(钟焰,2000)等国家或地区。在借鉴欧美等发达国家人才集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人才集聚规律的研究可知,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以通过适度改良政策变量,重塑适合人才集聚的综合环境,推动本国或地区人才集聚的加速进行(Scott Allen,1987)。政府扶持型人才集聚模式使后进国家比发达国家用更短的时间完成人才集聚进程。以上各国或地区的实践证明,通过政府直接扶持建立人才集聚载体是加快人才集聚进程的有效措施之一。
  与市场主导型模式相比,政府扶持型人才集聚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实行该种人才集聚模式的国家或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较短,市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对人才集聚的自发调节作用比较弱,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很难在短期内创造足够条件实现一定规模的人才集聚。③
  2.人才集聚的形成与发展需要依靠政府的扶持来完成,更确切地说,政府在人才集聚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集聚的产生是自上而下的,通过政府扶持与市场机制调节共同促成。
  3.政府往往具有干预和调控经济的历史传统,其文化背景中沉淀了较多的专权因素,政府的地位一直较为突出,在人才集聚之外的其他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方面,政府也常常扮演重要角色,发挥深度调控作用。
  随着人才集聚发展的渐趋成熟,政府的直接干预不再具有明显优势,政府行政调节方式的劣势会逐渐显现出来。比如,随着人才集聚的规模与水平逐步向纵深发展,某些硬性配置人才资源的法律、法规将无法适应变化的集聚环境,调控效果较差。如此一来,政府的扶持功能就需要逐渐淡化,逐步让位于市场机制,政府职能应向市场主导型模式下的职能形式靠拢,这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经济及人才集聚水平逐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单一计划型人才集聚模式
  该种人才集聚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计划经济条件下所特有的人才集聚模式,苏联、日本筑波科学城及我国改革开放前的人才集聚模式都属于该类型。在计划经济模式下,国家可以通过事先周密的经济计划,集中全国的力量迅速调配人员,绝大部分的人员变动均在中央的计划统筹之中。
  苏联由于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各种物资匮乏,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实现物资和人员的统一配给,这种高度集中的人员、物资配给制度在当时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既利于资源集中统一调用,又利于减少浪费。我国在建国之后沿袭苏联的经济体制,也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人才集聚模式自然也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计划型集聚模式。另外,计划型模式并非社会主义国家所专有,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局部人才集聚也采用该种模式。比如日本筑波(钟坚,2001),主要采用行政命令方式组建筑波科学城,从人员配备到科研管理计划痕迹明显,忽视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最终以失败告终。
  该种集聚模式在特定条件下曾经发挥过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当今的发展背景下显得尤为不合时宜,日本筑波科学城的失败也印证了这一点。撇开市场机制的单一计划型模式违背了市场经济规律,是一种高成本、低效率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致使人才既无法流动到最需要的地方,又严重抹杀了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结果是个人意愿得不到尊重,创造性难以发挥,如此一来,人才集聚便失去了意义。因此,单一计划型人才集聚模式只有与其他集聚模式相结合并进行变通,在当今时代才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总之,以上所述的三种人才集聚模式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特征也比较突出,是目前国外其他国家或地区人才集聚的主要类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对不同集聚模式的特征及适用条件的解析,可以从中提炼出适合我国不同地区人才集聚实际的模式类型,并加以改进,从而减少排异性,增加适应性,力争少走弯路。
  
  注释:
  ①芮明杰.产业经济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137.
  ②③孙健,孙启文,孙嘉琦.中国不同地区人才集聚模式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7,(3):13-18
  [参考文献]
  [1] 安虎森.空间接近与不确定性的降低——经济活动聚集与分散的一种解释[J].南开经济研究,2001,(3):49-51.
  [2] 李建钟.美国的人才汇集机制[J].中国人才,2003,(2):15-16.
  [3] 刘昌明.印度防止科技人才外流的对策及效果[J].科技导报,1997,(9):26-29.
  [4] 吴莲姬.韩国人才培养政策及管理体制研究[J].当代韩国,2004,(3):89-94.
  [5] 钟坚.日本筑波科学城发展模式分析[J].经济前沿,2001,(9):31-34.
  [6] 钟焰.如何吸引海外人才——台湾吸引海外人才的经验[J].管理与人才,2000,(3):23.
  [7] Scott Allen,J,Storper Michael.High Technology Industry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A Theoretical Critique and Reconstruction[J].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1987,(5).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