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仪式与电视传播(3)

作者:八度论文中心 更新时间:2010-11-08 08:56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传统节日;文化仪式;电视传播;媒介仪式;节目仪式
【职称论文摘要】
三、电视传播 犹如巴赫金所说,节日永远不会消亡,它是人类的乌托邦寄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日趋模糊,其文化仪式已经衰落,但它却在不断寻找自己新的替代物。电视被认为是当代社会的电子纪念碑,挟其强大的传


  
  三、电视传播
  
  犹如巴赫金所说,节日永远不会消亡,它是人类的乌托邦寄托。我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日趋模糊,其文化仪式已经衰落,但它却在不断寻找自己新的替代物。电视被认为是当代社会的电子纪念碑,挟其强大的传播功能,突破古老仪式的地域空

间限制,为人类创造了全新的影响深远的现代媒介仪式,从而填补了古老传统仪式没落后留下的巨大空白。
  
  (一)电视中的传统节日
  肇始于1983年的央视春节晚会制造了电视传播史上的奇迹,开创了传统节日与电视传播互赢的空前范例。随着国家对传统节日的重视,媒体的宣传也迈上了新的台阶。除了春晚之外,央视打造的中秋晚会已初见品牌效应;清明诗会、端午诗会、中秋诗会、春节诗会以高雅的品质、独特的形式也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清明节,央视多个频道、多个栏目推出了多个清明节特别节目,有《艺术人生·清明》对过去一年里逝去的对我们时代有重大影响的文化人物的影像祭典;有《文化访谈录·清明》邀请各路嘉宾对清明节全方位的解读;已经打造多年的专项节目“清明诗会”今年献给了世博会还有《中华长歌行》、《走遍中国》等。应该说是对清明节作了全面、立体的纪念和传播。
  归纳起来,当前电视台对传统节日的传播主要有这样几种形式:一是知识介绍,即介绍节日的来源、历史、传说、典故;二是采制新闻,宣传甚至直播各种节日庆祝活动;三是制作节日的相关专题片;四是栏目常设节日系列节目,比如《艺术人生·清明》的定期制作播放;五是节日诗会,“以节日的名义诗歌,以诗歌的名义节日”;六是电视晚会。这些节目样式不同、特点不同、角度不同,对传播节日文化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较而言,节日诗会、《艺术人生》、《文化访谈录》做得较好。
  
  (二)电视仪式
  节日的电视仪式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电视中转播的节日仪式。它由节日庆典本身的仪式决定。二是媒介仪式。通过精心策划,充分利用电视的各种手段,制造媒介事件,由于广泛的社会影响力而具有了仪式的性质,由媒介事件而成媒介仪式。其实质是媒介在传播时采用仪式化的处理方式,使媒介传播本身仪式化,传播活动本身成为仪式性的庆典。其目的是追求大众媒介的外在仪式效果,是广义的仪式。央视、凤凰卫视、湖南卫视的很多大型电视活动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而直播是最有效的媒介仪式塑造手段。三是节目仪式或称作仪式性节目。是指由电视节目呈现出来的具体仪式。它是一个电视节目,但这个节目是一个仪式,一个真正的狭义的仪式;它是电视编导们有着深刻意味的艺术形式创造,是电视仪式的内在层面。多年前的一次央视春晚中,编导们在零点钟声前设计了一个节目,大陆与港澳台四地青年共赴黄河源头取水,然后汇聚成母亲河,这既是晚会中的一个重要节目,同时由于它表达了华夏儿女同宗同源心相连的理念,所以它又是一个电视节目仪式。
  在电视仪式的三个层面中,对电视传播者来说,制造外在的广义媒介仪式效果与创作内在的狭义节目仪式是追求目标和最主要的工作。很显然,在这个热衷炒作的年代,电视人制造媒介仪式的热情、才华和成就远远大于创作节目仪式。
  (三)媒介仪式与节目仪式的混淆
  问题的关键症结在于,人们一直混淆着媒介仪式与节目仪式。“媒介仪式”一词在我国学界的传播以至泛滥,与两本著名的传播学著作紧密相关,其一是丹尼尔·戴扬、伊莱休·卡茨著的《历史的现场直播:媒介事件》,其二是詹姆斯·凯瑞的《作为文化的传播》。
  在前一本书中,作者指出:“公共事件的电视播出必须经受双重挑战,不仅表现事件,而且向观众提供节日体验的功能性替代。通过在按组织进行的表演之上叠加自己的表演,通过展示自己对观众反应的反应,通过提议补偿观众被剥夺的直接参与,电视成为大众仪式演出中的主要演员。电视的这种表现绝不能被仅仅看作原事件的‘变体’和‘补充’;相反,它应该被看作大众事件的根本属性的质的转化。”所谓质的转化,就是指经过电视媒体的仪式化处理之后,现实事件已成为媒介事件,而电视传播过程具有了仪式的意义,成了媒介仪式。
  在《作为文化的传播》中,詹姆斯·凯瑞将传播观念分为传播的传递观和传播的仪式观两种。他认为,传递观传播是讯息在地理空间、距离上的传播,而仪式观传播则是将人们以团体或共同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的一种神圣典礼。“传播的起源和最高境界,并不是指智力信息的传递,而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可见,詹姆斯·凯瑞强调的是传播的参与、交流与价值共享。
  一个从历史的现场直播出发,探讨电视媒体制造媒介事件进而制造媒介仪式效果的强大力量,另一个则从人类仪式的功能角度重新定义了传播的文化意义。尽管有诸多不同,但二者又殊途同归,本质上,强调的都是电视等现代媒体的强大社会功能,即媒介可以制造事件、制造仪式效果。
  但是,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在他们那里,所谓媒介事件、媒介仪式、传播仪式观,其实质并不是真正的狭义的仪式,而是借指仪式般的效果,仪式只是一个形容词,一个隐喻,一个象征,不管是制造媒介事件,还是传播仪式观,莫不如此。它们的真正价值在于,为当代传播学的研究与实践开辟了仪式这一崭新领域,而仪式视角开启的是宏观的传播文化与媒介文化研究。
  节目仪式或曰仪式性节目则与此不同,如前所述,它是具体的一个电视节目,同时是一个具体的狭义的仪式。长期以来,专家学者、电视工作者几乎都模糊了二者的巨大差异;或者说,由于只是从外国学者手里直接拿来现成的媒介仪式概念,所以压根就不知道还有节目仪式,对具体的节目仪式还没有任何概念。媒介仪式偏重于媒介的社会影响与媒介文化研究,节目仪式则触及真正的电视节目艺术创作,寻求具体的文化实体表达。对二者的模糊不清,自然是极大地影响了电视节日仪式的创造,影响了节日文化的传播。
  
  (四)节目仪式的缺失
  媒介仪式与节目仪式混淆的结果,使得我国电视在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中,往往以媒介仪式代替节目仪式,从而导致节目仪式的缺失,最终结果是外在的喧哗取代了内在实质的传递。我们且以影响最大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来分析。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