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X牌”的形成机制及篇章功能(3)

作者:吴颖 更新时间:2010-09-20 10:27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打X牌”;篇章功能;隐喻;语用
【职称论文摘要】
[5]一种娱乐用品,旧时多用作赌具。如:骨牌;麻将牌。 [6]丧礼所设的木主。如:灵牌;牌位。 [7]词曲的调名。如:词牌《菩萨蛮》;曲牌《驻云飞》。 [8]元代军队编制的基层单位。《元史兵志一》:十人为一牌,设牌


  [5]一种娱乐用品,旧时多用作赌具。如:骨牌;麻将牌。
  [6]丧礼所设的木主。如:灵牌;牌位。
  [7]词曲的调名。如:词牌《菩萨蛮》;曲牌《驻云飞》。
  [8]元代军队编制的基层单位。《元史·兵志一》:“十人为一牌,设牌头。”
  [9]清代一种下行公文的名称。如:行牌;牌文。
  《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中对“牌”的释义是:
  [1](一儿)牌子①:广告牌,标语牌。
  [2](一儿)牌子②:门牌,自行车牌儿。
  [3](一儿)牌子③:冒牌儿,英雄牌金笔。
  [4]一种娱乐用品(也用为赌具):纸牌,扑克牌,打牌。
  [5]牌子④:词牌,曲牌。
  [6]姓。
  “牌”是形声字,从片,卑声,显然“牌”的本义和偏旁“片”相似,“片”本义指锯开木头的一半,又泛指扁而薄的东西。据此,“打X牌”中“牌”的本义应追溯到“用作凭证的小木板或金属板”,如:唐代的银牌,宋代的金牌,后来的腰牌等。例如:
  (40)“簧牌,籍也。”(《广雅》)
  在元代和明代,出现了“打牌”这一结构,意为“挂着牌子”,例如:
  (41)虽则是打牌儿出野村,不比那吊名儿临拘肆。与别人无伙伴,单看俺当家儿。(元《风雨像生货郎旦》第四折,涵芬楼影印明万历臧氏刻本)
  (42)[外]王安那里?[末应科]王安,我在此不便,可作速打牌到建康。报说二十三日到任,快去。(明·高濂《玉簪记》,第十出《手谈》,通行本) 到清代,“打牌”这一结构引申了另外一种意义——种娱乐或赌博。例如:
  (43)打牌是要紧,学堂不过问。吁嗟乎,庸医杀人人所恨,糊涂官吏人尤恨。常州两孙令,皆是有名姓。(清·李宝嘉《南亭词话》卷一,通行本)
  (44)终日优游无一事,打牌饮酒做衣裳。(清·李伯元《庄谐诗话》卷四,大东书局《南亭四话》本)
  此时“牌”由本义“用作凭证的小木板或金属板”引申为一种娱乐用品,旧时多用作赌具。如:骨牌;麻将牌等。后来表娱乐或赌博的“牌”通过隐喻,意义变成“方法、措施”,进而产生了“打X牌”这一语言形式。
  认知语言学家Lakoff(1980)提出的隐喻机制,是人类主要的认知方式,是一种映射,是通过一个事物来认识、理解另外一个事物。任何一个民族,语言的发展和演变都渗透着该民族的文化因素和社会发展印迹,隐射出该民族的道德、心理、习俗和风格。“打牌”这一娱乐文化在中国早已流传甚广,《红楼梦》里就有凤姐陪老太太打牌一说,在打牌这一娱乐活动中,自己每一次打出的都应该是经过思考的、能保证最后能赢的、最佳的牌,以达到取胜、赢目的。正是因为这一心理机制的影响。人们开始逐渐将娱乐用的“牌”隐喻成“方法、措施”。“打X牌”也就隐喻成了“采取最好的方法或措施”,而中间的定语“X”则隐含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采取的方法或措施,而且这一方法或措施一定是施事者认为最好的、最有效的。
  从认知角度看,用“打牌”这一事件的凸显成分(“打出的牌”是经过思考的、能取胜的)来理解人或事物的心理映射(要采取最好、最佳的方法解决问题)。“打X牌”(喻体)将自身影像投射至“打牌”(本体),通过本体的的作用以及主体的推理分析得出相似性,即“打牌”是主体想打出手中最好的牌以赢得胜利,而“打X牌”则是主体要采取最好、最佳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隐喻意义。
  “牌”的抽象义提取过程如图所示:“打”是一个泛义动词,所有的义项都与手有关,表示某些相关动作,“打X牌”中的“打”表“采取”之意,类似“牌”的隐喻机制,这一意义是由“手握扑克牌”这一动作隐喻而来的。
  综上所述,“打X牌”这一结构的形成首先是模拟了原型结构“打牌”的语义和框架,并伴随“打”和“牌”的意义演变而逐渐形成的。通过“打”的意义演变为“采取”意,“牌”的意义演变为“方法、措施”意。“打牌”由原来的具体动作(举或提起一种娱乐、赌博用品)演变为抽象动作(采取方法或措施)。根据汉语句法结构特点,“采取方法或措施”往往中间可以插入某种成分X,即“采取X方法或措施”,使其所采取的方法或措施更加具体生动,“打X牌”也便由此应运而生。
  
  (二)“打X牌”形成的语用机制
  “打X牌”结构产生的动因除了隐喻机制的作用外,语用需要也是很重要的驱动因素。
  现代社会新生事物日趋增多,每当一种新生事物产生后,都需要采取一定的语言形式来指称这一事物。随着事物的增多,语言形式本应该越来越复杂,但是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避免采取复杂的语言形式,尽量减少体能消耗来完成交际的需要,所以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又称省力原则,省力无非是省体力和脑力。从省体力的角度来说,首先,口语交际中,在不影响语义表达的基础上,发出的音节越少、越简单,那么发音部位就越经济、越省力;其次,书面语表达上主要体现在词汇的多少,词汇越少,书写越简单,表达的信息量越大,那么最后的语言表达就越经济、越省力。
  “打X牌”与“采取……方法、措施”两者之间的差别表现为前者所表达的意义更形象、生动和口语化,更加富有时代所赋予的韵味。“打…‘X”“牌”三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相加,这三者融合在一起的意义远大于、远胜于、远深于字面所表达的意义,真正达到了“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其简单、形象、生动、易于接受和深层意味强的特点,不是“采取……方法、措施”所能及的,因此,在所调查的语料,67%的例子是用作新闻的标题(或副标题)。例如: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