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及其解决对策

作者:论文发表www.8dulw.co 更新时间:2011-08-04 18:16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生,逆反心理,大学生,产生,心理,思想,问
【职称论文摘要】
教育对象的“逆反心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经常遇到的现象。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极大妨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因此,深刻分析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逆反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逆反心理”是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常常会遇到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展开,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1]高校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规划纲要》的要求,切实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大课题,积极预防和克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逆反心理”,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及其表现形式
  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些老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一些理论,老师越是强调,学生越是不以为然;老师越是表扬某个典型,越是有人不买账而故意疏远;越是批评某人所犯的错误,反而引起一些学生的推崇和争相模仿;越是不准干的事,越是有人偏要做,如此等等。这些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态处理问题的态度和行为,就是我们常说的“逆反心理”。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指的是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受教育者因自身固有的认知结构与教育者所传递的认知信息相矛盾,进而产生的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独立情绪和态度反应。[2]这一心理的存在不仅会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还会影响到青年大学生的人格社会化进程和心理健康发展。目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青年大学生表现出的逆反心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抵触心理。具体表现为受教育者对各种政治学习和教育活动存在厌烦、冷漠和反感情绪。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唱高调、讲空话,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学不学无所谓,听不听没关系。
  第二,对思政教育所提倡和鼓励的内容不以为然甚至有时故意反其道而为之。具体表现为对学校所提倡的偏不践行,而对学校所不提倡、不允许的东西却偏偏去“尝试”和“对着干”。
  第三,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表现出敏感与对立情绪。具体表现为常常对外界刺激异常敏感,对来自领导、教师、同学、家长的热心帮助,总有一种心理上的对立和反感,往往要拧着劲、对着干。
  逆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极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严重削弱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因此,研究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进而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就成为摆在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原因
  逆反心理的产生是由主客观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造成大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因素
  首先,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本身更新滞后,未能做到与时俱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渐呈现出来,例如分配失衡问题、贫富差距问题、贪污腐败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必然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各种影响,引发他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无产阶级的先进性、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正确性等问题的重新思考。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这些问题做出正确而科学的回答是时代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然而,目前我们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却未能做到及时更新,个别教育内容甚至严重滞后于时代,教师运用这些理论对现实理论和热点问题的解答也多停留于理论分析和口号上,难以深入实质,无法让人心服口服,其结果不仅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会使学生真的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体主义的正确性等问题产生怀疑。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时机运用不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大学生的思想是非常活跃且富于变化的。不同特点的受教育者、不同的场合、不同的问题,应该选择运用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即使是对于应该接受的信息,由于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引导时机、方法和场合的不当,受教育者也会“紧闭心扉”,予以抵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方法仍停留在强制性单向“灌输”的阶段,对学生进行“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不注意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调整教育方法和引导手段,不但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造成了学生的反感与抵触。个别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专注于用某些“大道理”规训学生,空洞的说教多于启发,严厉指责多于耐心疏导,这种颐指气使的方法不仅无助于学生接受教育信息,反而使他们产生对立情绪,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中某些机制僵化有待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与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提升自身政治素质、道德修养的必要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本应成为大学生“心向往之”的一门课程,但由于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中存在的若干机制的僵化不完善,使思想政治教育背离了其原本的目的与旨归,也使学生丧失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兴趣。比如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机制都是通过统一考试,依据分数来判断学生的政治及道德水平,虽然这种外在的强制性机制是促进学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单纯的强调外部机制的强制性反而会对学生主观的学习动机产生损害,学生往往错误的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拿学分,与自身素质的提升关系不大,久而久之,自然会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漠不关心,产生厌烦情绪。
  最后,少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有限,难以做到为人师表。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要教给学生道德知识,更是要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践行其所接受的道德知识。这一目的决定了思政工作者不仅应是道德知识的传授者,更应以身作则地教会学生在社会现实中如何实现道德要求。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具备心理学、伦理学、领导科学等多学科的综合知识,而且还要在日常的生活中严于律己,身体力行,成为道德实践的榜样与楷模。如此才能有足够的人格魅力感化学生,引导学生进步。而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现状来看,仍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不足,在进行思想教育时,缺乏理论性和艺术性,不能有效地解决学生思想中的疑难问题;个别老师言行不一,宽于待己严于律人,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尊重;有的老师处理问题方法简单手段粗暴,常常伤害学生的人格自尊。这样的教育无疑会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引发逆反心理。(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