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失衡根源在于国民经济初次分配制度的缺陷

作者:巫文强 更新时间:2010-09-15 09:51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中国经济失衡;国民经济初次分配;人的发展经济学;生产与消费平
【职称论文摘要】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生产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产品分配出现了多因素决定的情形,国家需要遵循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发展的经济规律,通过制定合理的国民经济初次分配制度,就此作出有利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资本效率的制度安排,从而保障生产与消费的基本平衡。因这

 关于中国经济失衡,看法很多。一些观点出于特定目的认为中国经济没有失衡;一些持悲观论调的观点则又有夸大之嫌;一些带有中性色彩的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失衡在可接受范围内,通过调整能够实现正常发展;一些观点强调要辩证地看待中国经济失衡,认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一些观点则认为,经济发展不平衡正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动力之源。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失衡的判断,中央高层的讲话以及中央相关政策的出台已经表明,中国经济失衡早已确定,是已经存在了好多年的事。论者之所以会对中国经济失衡的看法有巨大的差别,笔者认为是持论者看问题所站的角度不同造成的,以至于对中国经济失衡原因的分析也五花八门,莫衷一是。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失衡根源在于初次分配制度的缺陷。
  
  一、中国的经济失衡是脱离了人的目的性的国内生产与消费不平衡
  
  当前,偏向于低人工成本构成、越来越不利于人共同生存和发展的国内生产与消费不平衡是中国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
  在对中国经济失衡的判断中,学术界谈得较多的是投资与消费不协调,内需不足、外需过旺,外贸依存度过高,国民经济分配不合理,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地区差距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等。不可否认,这些都是中国经济失衡的具体表现,但如果要确定一个次序并考虑到其相互关联性的话,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角度看,国内生产与消费不平衡是中国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经济的发展是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要有一定的消费品来保障,生产这些消费品以供人生活和发展是人从事经济活动的真正目的。那么,仅就经济而言,生产与消费的基本平衡就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国内生产与消费不平衡是中国经济失衡的主要表现。或者说,当前中国经济失衡主要指的就是国内生产与消费不平衡。
  但是,对于国内生产与消费不平衡的看法,更多的判断是从投资和消费总量占当年GDP的比重来衡量。这种观点认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年均增速10%左右的高速度发展,而消费率不但没有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有所提高,反而在不断地下降,这是经济失衡的典型表现。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资料也的确印证了这样的判断。2000年中国消费率为62.3%,2001年为61.4%,2002—2006年分别是59.6%﹑56.8%﹑54.3%﹑51.8%和49.9%,而到2007年底已经下降到48.8%,2008年只有48.6%,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最低点。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相差近30个百分点。比如,2008年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消费率为78.4%,中等收入国家为73.5%,低收入国家为81.2%;就是与我国发展水平相当的国家比,相差也有20个百分点左右。比如,巴西的消费率为75.7%,印度是64.9%,俄罗斯是67.7%。与消费率低相应,中国的居民消费占GDP的比率,从2000年的46.4%滑到了2006年的36.2%,2007年更是跌到了35%的最低点。2008年中国居民消费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略有回升,为35.3%,而美国为70.1%,印度为54.7%。根据金三林先生的测算,我国较好的投资与消费比例关系应该是:投资率一般不应高于40%,消费率不应低于60%。①
上述判断基于一定的统计数据,还有国际经验的佐证,看起来很科学、也很有说服力。按照这样的思路,经济失衡问题的解决应该比较容易,用加减法就行,即降低投资总量在GDP的比重,提高消费总量在GDP的比重。实际上,中国近年有关结构调整、努力纠正经济失衡的做法,受这种思路的影响。然而,令人不解的是,中国近年经济失衡治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即越调整失衡的情况越是严重:投资比例不减反增、消费比例不增反降。毫无疑问,仅依据投资和消费总量占当年GDP的比重而不考虑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来判定经济失衡的做法,很难找到有效治理经济失衡问题的途径。笔者认为,我们需要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对中国经济失衡进行考察,把经济发展的失衡问题与人的发展问题结合起来,找到源头,有的放矢地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解决人的生活需求是经济发展最原始的目的,把人的生存和发展结合起来之后,对经济发展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无论人的生存和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多高,也不管经济发展本身有多难,经济的发展都不能脱离服务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这一目的。原本是为了人的消费而生产的,而生产出来的东西却消费不了,或者没能够去消费,这是经济发展失衡的重要表现,仅从消费总量占当年GDP的比重的数据来看,是看不到问题实质的。需要从为谁的消费生产、怎样进行生产、生产了什么、消费的是什么产品这样的思路去研究,才能够揭示经济失衡的深层矛盾。笔者认为,脱离了人的目的性的国内生产与消费不平衡是中国经济失衡的实质。具体表现为生产严重偏向于低人工成本构成、越来越不利于每一个个人都获得很好地生存和发展的产品的生产,消费品的生产偏向于能够有能力消费的人群而不是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政策导向和市场导向都没有把绝大多数人的基本消费能力与消费率提高的关系问题解决好,经济发展受到GDP增长、财政压力和投资者利益的影响十分严重,利益集团主导中国经济向有利于资本更好、更多地积累方向发展的趋向相当明显。因此,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中国的市场经济越发展,资金成本高、人工成本低和技术成本高、人工成本低的产业发展越迅猛,高消费的产品如房产、私人汽车的生产投资就异常火爆,购买力持续上升,资本市场中投资者的投机行为越受刺激。与此相反,多数实体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农业等维系众多消费者收入的产业,资金紧缺、企业运转困难,发展前景非常不乐观,许多企业面临随时倒闭的风险。当前,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中两极分化严重,高消费群体的消费异彩纷呈、低收入群体为生存和发展而苦苦挣扎把中国经济失衡表现得淋漓尽致。至于内需不足、经济对外依存度高、分配格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等,都是脱离了人的目的性的结构性生产与消费不平衡的必然结果。
  
  二、以人为目的发展经济需要遵循生产与消费平衡规律
  
  研究经济失衡问题,必须有一个前提,即怎么样才算是不失衡。前文已经指出,投资和消费占当年GDP比重的比例分配只是在总体上反映了经济失衡,但不能很好地说明经济为什么失衡。实践中各种各样的比例都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比例,同一个国家还有不同地区的不同比例,不同的专家也会提出不同的比例。这就充分表明,总的投资和消费比例的分配很难清晰明了地说明一国或一地区经济是失衡还是不失衡。因此,研究经济失衡需要从发展经济的目的性着手,即要考问人为什么要发展经济。关于发展经济的目的这个问题,笔者早在2005年写作《经济运行的制度因素》(线装书局2007年出版)时就已经提出过,尽管我们的经济学已经远离了人类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但经济的实际运行并不会因经济学的技术化和资本运作的复杂化而脱离它的目的。事实上,我们的经济活动、我们要解决失衡问题使经济运行良好,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好我们人的生活需求、解决好人的发展问题。②由此可见,生产与消费平衡是以人的发展为目的发展经济必须遵循的经济规律,也是经济平衡发展的必要前提。这是我们研究经济失衡问题的出发点。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