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政府时期社会经济政策改革初探

作者:赵东喜 更新时间:2010-10-15 22:4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美国;里根;美国社会经济政策改革
【职称论文摘要】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严重的衰退和通货膨胀,失业率逐年增加。1981年里根执政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社会经济政策改革,采取削减税率、压缩政府规模和减少非国防性支出等一系列措施以刺激经济的增长。里根政府的改革措施使美国经济“滞胀”得到缓解并有了一定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里根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改革,是在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困境下做出的必然选择,是在新的生产力下对旧有生产关系的一次调整。这次调整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美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增长,对此后美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里根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改革的背景
  
  (一)罗斯福新政式经济政策的遗患
  1929年至1933年美国陷入空前的经济危机,富兰克林-罗斯福实行了一系列由国家干预社会经济改革的“新政”。罗斯福“新政”开创了一种新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不仅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困境,还为世界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种范例。罗斯福“新政”以实施财政赤字政策、膨胀性货币政策和“福利国家”为主要特征,这些措施不仅挽救了经济危机中的美国,而且使美国战后经济繁荣持续到60年代末。但“新政”式的经济政策也为美国后来的发展埋下了隐患,并逐步演化为新的危机——“滞胀”。“滞胀”最为明显的特征是: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失业率高。首先,美国政府长期以来的财政赤字政策、膨胀性货币政策和大量公债的发行,增加了货币的供应量,而这一时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却是有限的。据统计,1951—1960年,美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为3.2%,而货币供应量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但1961—1970年货币供应量年均增长率猛增到4.7%,当时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却只有4.2%;到1971—1976年货币供应量年平均增长率上升到5.8%,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却下降到2.7%,差距更加扩大。很显然,如此快的货币增长速度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其次,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的国内、国际市场日益缩减,不利于国内工业的扩大再生产。由于生产的不断扩大,美国国内市场在60年代已经趋于饱和。此外,20世纪中期是美国跨国公司向海外大扩张的时代,致使美国资本大量外流,不利于国内生产水平的提高,而这一时期欧日的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日益受到欢迎,美国商品的竞争力日益下降。再次,由于经济膨胀以及70年代的石油危机等造成美国企业的利润下降,这也使得企业主们不愿意扩大生产,许多部门出现了停滞现象。
  
  (二)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困境
  1.经济滞胀日益严重
  1969年11月到1970年11月美国爆发了第五次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两症并发。这次危机期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下降1.1%,失业率上升到6.2%,年通货膨胀率高达5%。这次危机造成许多著名的大公司破产,如拥有数十亿美元资产的佩恩中央铁路公司、加利福尼亚财团属下的洛克希德飞机公司等。1973年美国经济陷入了更加困顿的局面。通货膨胀特别严重,物价暴涨,消费物价指数上升6.2%,许多原料的价格在这年春天达到创纪录的水平。1974年和1975年消费物价指数分别高达11%和9.1%,失业人数大增。1975年5月,失业人数竟高达825万,失业率达8.9%。由于卡特实行了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和税制改革,使得随后两年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复苏,但好景不长,1979年美国经济又爆发了战后第七次危机,这年夏天物价上涨率再次突破两位数,6月份达到13.6%。据统计,70年代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由50年代的3.3%和60年代的3.8%下降到2.8%;……劳动生产率的年增长率由50—60年代的2.7%下降到1.2%;年失业率由50年代的4.4%和60年代的4.6%上升到6.3%;消费物价指数年增长率则由50年代的2.1%与60年代的2.8%上升到7.8%。从以上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经济长时间大幅下降,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失业率达到社会所能承受的最高点,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经济衰退呈持续性。
  2.石油危机加剧了经济困境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起了一场严重的石油危机,触发了资本主义世界严重的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其中,美国首当其冲,在长达七八年的时间里,美国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失业率一直徘徊在10%,直到80年代初,美国工业仍有25%开工不足,通货膨胀率高居两位数,劳动生产率严重下降。
  由于经济发展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石油危机的爆发给美国造成了巨大影响。1973年十月战争前石油每桶标价为3.07美元,战争爆发后每桶石油的标价一下抬高到11.56美元,这对于每天要进口700万桶石油的美国,无疑是沉痛的打击。1973年能源危机爆发后美国每天的石油进口减少了200万桶,许多工厂因而关闭停工。深受石油危机困扰的美国政府不得不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并采取了一系列节省石油的措施,其中包括:减少班机航次,限制车速,对取暖用油实行配给,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授权总统对所有石油产品实行全国配给。美国国防部正常石油供应几乎有一半中断,美国在欧洲的驻军和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不得不动用其战时石油储备。1979年春,由于伊朗革命,石油危机再次爆发,在短时间内原油的价格从每桶12美元上升到18至23美元,汽油从每加仑60美分上升到近1美元。这次石油危机的爆发致使1979年物价的上涨率又一次突破两位数,6月份接近14%。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进一步恶化了美国经济的膨胀和停滞,美国经济形势的恶化直接导致人民对美国政府的失望与不满,这就需要一个能执行摆脱长期危机的新经济政策的新政府,而里根的经济政策正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必然产物。
  
  (二)里根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改革
  1980年,美国经济“滞胀”已到了极端严重的地步,里根政府临危受命,一上台便着手实施一系列旨在摆脱经济危机的经济复兴计划。里根政府所倡导的经济理念及措施被称为“里根经济学”。“里根经济学”的复兴计划主要表现为削减税率、裁减政府管理人员和压缩政府开支等。
  第一,削减税率。里根认为美国空前的高税率是造成通货膨胀和失业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降低税率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热情,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从而刺激消费,拉动需求。里根上台不久,就积极向国会提出了减税计划,要求在3年内全面削减税收30%。不久国会通过了一项在3年内减税25%的方案,并于1986年又再次削减税率。根据1986年通过的《税收改(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