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的文化透视及提升我国金融业战略竞争力的思考(2)

作者:朱明 更新时间:2012-10-03 01:1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金融危机;文化根源;金融文化;文化管理;战略竞争力
【职称论文摘要】
1.文化是金融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不断引领金融发展与繁荣。宗教信仰、社会资本、信任、语言和社会规范等文化元素是影响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越强调宗教信仰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越高,金融发展水平也越高(Kanatas&


  1.文化是金融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不断引领金融发展与繁荣。宗教信仰、社会资本、信任、语言和社会规范等文化元素是影响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越强调宗教信仰的国家,其经济增长率越高,金融发展水平也越高(Kanatas&Stefanadis,2005)[10]]。Stulz&Williamson(2003)[11]]研究宗教信仰、语言等文化因素对金融发展的影响表明,文化与投资者权利保护相关,特别是对债权人的保护表现很显著。在债权人权利保护方面,一个国家的宗教信仰比法律起源、经济开放程度、语言等因素影响更大。虽然相对于经济开放程度、制度等因素,文化对一个国家资本市场发展的直接影响并不大,但文化中的宗教信仰和种族因素通过影响制度的质量,也会对金融发展有间接的作用(Herger、Hodler&Lobsiger,2007)[12]]。
  社会资本在金融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资本与各国、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存在着正相关关系(Guiso、Sapienza&Zingales,2004)[13]]。社会资本越高的地区,贷款偿还率和储蓄率越高,储蓄所产生的收益也越高(Karlan,2001)[14]]。而且,在社会资本较高的地区,个人 (家庭 )更愿意投资股票,更多地使用支票,而以现金方式进行投资的数量非常少,因而就会影响金融发展的程度,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发展(Guiso、Sapienza&Zingales,2004)[13]]。
  信任与金融发展的关系十分密切。Calderón、Chong&Galindo(2001)[16]]利用48个国家1980-1984年间的数据考察了信任与金融结构、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考虑了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以及法律制度等因素后,信任都与金融发展紧密相关。信任水平越高,金融深化程度越高,股票市场和信贷市场越发达,金融发展效率也越高。从我国来看,社会信用文化对金融体系的效率和金融体系结构的选择都具有重要影响,并最终影响到金融业的运行效率。社会规范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股票市场资本化产生影响较大,但对银行信贷供给影响不够明显
  2.金融发展反作用于文化,推动金融文化不断发展。文化与金融相结合形成了金融文化,金融发展为金融文化提供赖以生存、发展、进步的物质基础和保障。金融发展对文化的需求是促进金融文化发展与进步的驱动力,金融发展水平影响着金融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效率。金融文化发展的根本在于金融发展的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越发达,以此为基础的金融文化就会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相反,金融文化就会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只有加快金融的有效发展,才能推动金融文化的不断发展与繁荣。所以,发展现代金融的同时,也必须发展现代金融文化,只有借助于金融文化,才能更好地培育出现代金融。
  三、从美国经济和金融文化透视国际金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演化成惊涛骇浪的金融海啸,让全球财富损失了5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一年的GDP,这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美国金融文化的必然。这次危机充分暴露了崇尚激进、冒险、贪婪的华尔街文化的严重弊端,这也是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文化根源。
  (一)狭隘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不断累积金融风险的祸首
  美国是一个以欧洲人为主、尤其是英国人的多民族移民国家,美国文化实质上是欧洲文化对其他外来文化的“熔炼”而形成的西方文化。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功利主义和冒险创新是美国文化的主要特征。美国人的伦理观念源于新教伦理,崇尚个人利益至高无上,强调个人价值和自由。美国人的哲学就是功利主义,以赚钱聚财为荣,利润就意味着管理成功。美国的企业文化是典型的西方企业文化,以个人主义为中心,强调自由主义、功利主义,鼓励冒险与创新。
  西方的金融文化是西方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1602年的荷兰,逐步由英国和美国接棒。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乃至国际性金融危机的爆发,深究其根源也就是西方的金融文化,特别是美国金融文化出现了问题,罪魁祸首在于狭隘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狭隘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建立在个人主义之上,以个人为出发点来衡量一切价值,个人利益是最高利益,充分注重个人自由和权利,并把它视为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同时依照狭隘的价值观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尤其强调获利的最大化与最快化,但忽略风险根源的高杠杆操作体系。1990年的日本泡沫,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0年网络大泡沫,这些都起源于狭隘的个人主义价值观。
  因为狭隘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强调“以人为主”的价值观,认为资本的本质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和最快化,反映出人性贪婪的劣根性。马克思说过,贪婪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动力,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了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17]]。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住房贷款公司、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养老基金等多种金融机构,正是贪婪所使然,纷纷在离谱的高额利润和高收入诱惑下丧失理性,盲目创新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产品,完全低估甚至忽视了风险,导致风险累积而爆发次贷危机。 狭隘的个人主义价值观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美国的经济政策。根据“政治经济周期理论”,当局者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私念”很可能成为经济周期的重要诱因。这些“私念”,本质上就是狭隘的个人主义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在西方,一些政要为了赢得连任或者退下来的声誉,当权时倾向于采取扩张性的政策,此时有效需求受到刺激,产出、就业得以扩张,但由此导致的泡沫通常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而通胀真正来临或泡沫真正破灭时,执政者已经成功连任或已退居二线。如此看来,格林斯潘的“货币政策”也有“私念”的因素,这种“私念”或许也难逃“政治经济周期理论”的宿命。
  (二)新自由主义是金融创新监管泛滥的根源
  20世纪80年代,美国推行了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又称“新美国模式”,该模式是由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发动新保守主义革命后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信奉最少的政府干预、最大程度的竞争、自由的贸易和资本流动,也就是推行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提倡金融自由化。虽然在推动经济增长和抵御冲击方面显示了非凡的能力和弹性,但同时也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埋下了祸根:一是解除对金融机构的管制,过度推行金融自由化,使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严重脱节,导致经济严重泡沫化;二是盲目扩大市场的作用,相信市场机制可以解决一切,金融机构的自律行为可以防范风险,从而忽视了对创新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信用风险的有力监管。(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