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语境论形成的思想根源(2)

作者:魏屹东 更新时间:2010-10-29 10:4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认识的语境论;自然主义;格蒂尔问题;多元主义;社会认识论
【职称论文摘要】
第五,实用的自然主义的反思探询方法为语境论提供了新的方法。实用主义奉行的经验方法,杜威将其称为科学方法,哈恩则称为反思探询方法。这一方法与语境分析极为相似,它不同于其他方法,如试错探询法和观察法的地方主要


  第五,实用的自然主义的反思探询方法为语境论提供了新的方法。实用主义奉行的经验方法,杜威将其称为科学方法,哈恩则称为反思探询方法。这一方法与语境分析极为相似,它不同于其他方法,如试错探询法和观察法的地方主要有两点:一是它由某些问题或者困难引起;二是它不仅导致问题的解决,而且形成它如何被解决的某些描述或者解释陈述。按照这一观点,反思探询从问题或者困难开始,当出现错误时,通过观察和分析予以澄清,并寻求假设来解决问题,推出这些可能解决方案的意义,最后用观察和实验加以证明。这一过程是科学中常见的,也是成功的,但是语境论者相信,将这一方法用于更复杂、更困难的问题比如价值问题,也许同样重要和有效。例如,在传统的内省心理学中,洛克、贝克莱和休谟早就将人类与其环境关系的解释与他们采用的心理学紧密地联系起来,而实验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则将这种解释与生物学联系起来,不论是传统心理学还是科学的心理学,都考虑到人类与环境关系解释的语境因素——心理的和生物的。后来发展的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还将智力、社会、文化因素作为语境条件。总之,对事件发生的相关语境条件的分析,是所有持语境论观点的人的共同特征。语境思维无疑是一种普遍思维方式。
  
  二、判断知识标准的多元主义
  
  在不同的语境中,认识的标准是不同的,有高的有低的,有强的有弱的。在关于知识标准的讨论中,当我们做出一般的认识评价时,怀疑主义者要求在高标准和低标准之间做出区别。语境论者则认为两个标准在各自适当的语境中都是合法的。维特根斯坦关于意义与使用的关系以及“语言游戏”的多样性的主张,设置了不同的标准,从而开创了关于观念或者术语的语义多元主义。在预示着语境方法论的案例研究中,也存在着多元主义。亚卡斯塔(Casta?eda)以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为例Casta?eda, H.,1980,“The Theory of Questions, Epistemic Powers, and the Indexical Theory of Knowledge”,?Midwest Studies in Philosophy,?Volume V: 217.,讨论什么才算作知道。人们是否知道哥伦布1492年10月12 日发现美洲,在不同的语境中,比如(1)电视问答比赛;(2)中学课本;(3)著名历史学家的考证(1492年10月11日),是不同的,这是因为判断知识正确性的标准在不同的语境中是不同的。这是理解知识本质的关键所在,也因此容易导致相对主义。
  在多元主义知识标准问题上,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以其“怎么都行”而闻名,对认识的语境论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费耶阿本德的多元主义表现在认识的、理论的和方法的三个方面。在认识方面,费耶阿本德认为是多元的,他反对科学是理性的传统观点,主张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理性的。在他看来,非理性保护新理论或为新理论辩护,传统、成见等非理性因素在理论的承认中起重要作用。比如,伽利略成功地为哥白尼理论辩护,他称之为“伽利略诡计”。科学并不是构成世界观必不可少的唯一条件,它只是人类用来应付环境的工具,目前已经成为“最新的、最富于侵略的‘最教条的宗教制度了’”。为此他提出了三种方法来消解科学知识的唯一性:一是解除一切强加给科学的所谓“普遍规则”,主张认识上的“无政府主义”;二是建立一个与现存社会不同的“自由社会”,主张科学与国家分离;三是科学家与教育分离,目的是防止科学家把绝对真理思想强行灌输给青少年。
  在理论方面,费耶阿本德认为是多元的。这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理论与经验事实可以不一致。逻辑经验主义强调理论与事实的一致,他反对事实对理论的判决作用,主张理论可以与事实不一致,这是因为科学研究中的“观察偏见”、“实验期望”、“背景渗透”这些语境因素起作用的结果;理论具有韧性,即理论并不因与经验事实不一致而被证伪;理论可以脱离经验而存在,经验不一定进入检验过程,或者说获得知识的过程不一定依赖经验,比如靠直觉,在理解过程中消除感知。二是理论之间不必一致。逻辑经验主义强调新理论与已经确认的理论之间的一致性,费耶阿本德认为二者不必一致。如果一致性的基础是理论与经验事实的一致,那么经验事实就是检验理论的标准。这与科学的实际不符。不同理论在不同证据误差范围内可能不一致,因为一致性条件隐含这样的假设:经验事实独立于理论而存在。这样就预设了经验事实先于理论存在。三是理论之间不可通约。费耶阿本德继承了库恩的“范式不可通约”的观点,认为不一致的理论可以并存,它们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这些并存的不一致的理论是不是可通约,也就是一个是否可以用另一个表征。费耶阿本德对此持否定态度。在他看来,由于理论的形成与文化背景有关,文化的差异将导致理论的差异,表现为不可通约,比如,不同民族的思想和语言;不同理论之间也必然存在差异,如概念系统不同,不能相互翻译;还有本体论不同,不同理论的本体论假定不同,比如,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和相对论的相对时空观。
  在方法方面,费耶阿本德也认为是多元的。费耶阿本德坚持了理论和认识上的多元主义,在方法上也必然是多元的。归纳法要求理论与事实一致。这正是费耶阿本德要反对的。在他看来,理论无需完全从归纳获得,他主张科学家要敢于提出与现存理论和经验事实不一致的新假设、新概念和新思想,敢于坚持新提出的理论,敢于引入一些新的观察术语,而不是当遭遇反驳时简单地抛弃它。因此他主张科学研究的无规则性,反对一切现成规则,认为规则即约束,与科学研究的“自由性原则”相悖。于是,“唯一的规则就是怎么都行”。
  
  三、理解知识的相关选择理论
  
  知识的相关选择理论是一种以确证为中心(justification-centered)的关于知识说明的选择理论。德雷特斯克(Fred Dretske)和古德曼(Alvin Goldman )是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Dretske, F.,1970,“Epistemic Operators”,?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67(24): 1007-1023;1981,?Knowledge and the Flow of Information,?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1981,“The Pragmatic Dimension of Knowledge”,?Philosophical Studies,? 40: 363-378.Goldman, A.,1976,“Discrimination and Perceptual Knowledge”,?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73: 771-791.。它的核心思想是:如果q是p的一个相关选择,那么知道p不要求你提供证据,证据能够使你排除q。也就是说,知道p与任何相关非p的选择不被排除是不一致的。这提供了限制怀疑主义者威胁的方式,因为怀疑的可能性是不相关的,至少是不常见的。比如,假如你在动物园的围栏中看到的一只斑马可能是一只被精心伪装的骡子,这是不相关选择,此时为了知道那是一只斑马你不需要提供证据反驳这个选择。 相关选择理论与语境论天然地结合在一起,因为作为相关的选择是语境的一个功能,在语境中产生并评价知识归因。早期相关选择理论的支持者如德雷特斯克,否认知识封闭于已知的逻辑结论中Dretske, F., 1970,“Epistemic Operators”,?The Journal of Philosophy, ?67(24): 1007-1023;1981,“The Pragmatic Dimension of Knowledge”,?Philosophical Studies,? 40: 363-378.,但是现代语境论的相关选择理论的支持者主张,我们应该保留闭合原则(Closure Principle)Stine, Gail C.,1976,“Skepticism, Relevant Alternatives, and Deductive Closure”,?Philosophical Studies? 29: 249-261; Cohen, S.,1998,“Contextualist Solutions to Epistemological Problems: Skepticism, Gettier, and the Lottery”,?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 ?76(2): 289-306; DeRose, K.,1995,“Solving the Skeptical Problem”,?The Philosophical Review,? 104(1), 1-52; Lewis, D.,1996,“Elusive Knowledge”,?Australasian Journal of Philosophy,?74(4): 549-567.。闭合原则是说:假如q是某些你不能排除的选择,而且在一个给定的语境中q是不相关的,如果你知道p而且知道p包含非q,那么你就被认为也知道非q。语境论者主张,当你明确提出问题——不论你是否知道非q,并使q相关,由于你不能排除q,你就不能被认为知道非q,也不能被认为知道p。他们认为,不存在单一的语境,在这样的语境中,你知道p同时又不知道非q。在q是相关的诸多语境中,你被认为不知道其中任何一个。在q是不相关的诸多语境中,你被认为是知道二者的Pryor, J.,2001,“Highlights of Recent Epistemology”,?British Journal for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52: 98.。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