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的语境论形成的思想根源(3)

作者:魏屹东 更新时间:2010-10-29 10:4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认识的语境论;自然主义;格蒂尔问题;多元主义;社会认识论
【职称论文摘要】
当然,相关选择理论与语境论也不是必然联系的。一些相关选择理论者相信Dretske, F.,1991,Knowledge: Sanford and Cohen,In ?Dretske and His Critics, ?B. P. McLaughlin ed., Cambridge, MA: Blackwell, pp. 185-19


  当然,相关选择理论与语境论也不是必然联系的。一些相关选择理论者相信Dretske, F.,1991,“Knowledge: Sanford and Cohen”,In ?Dretske and His Critics, ?B. P. McLaughlin ed., Cambridge, MA: Blackwell, pp. 185-196; DeRose, K.,1992,“Contextualism and Knowledge Attributions”,?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52(4): 913-929.,选择所相关的东西完全是由认识者及其环境这些事实决定的,它不因知识归因的语境变化而变化,这被称作没有语境论的相关选择理论。
  不同种类的相关选择理论是有差别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排除”意指什么,是不是行动者(agent)、他或者她的证据,以及别的什么东西做排除的工作;另一方面,不同的相关选择理论者提出不同的相关性标准。比如德雷特斯克主张相关性标准与客观情形中实际存在的种种可能性有关Dretske, F.,1981,?Knowledge and the Flow of Information,?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131.,而古德曼则认为,是关于主体心理或者谈话环境的那些事实决定了哪些选择是相关的Goldman, A.,1992,?Liaisons: Philosophy Meets the Cognitive and Social Sciences?,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147.。也就是说,当我们选择认为是相关的东西时,是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这些事实起决定作用。这与语境决定意义的观点是一致的。
  
  四、格蒂尔问题引发的社会建构论
  
  格蒂尔问题也称格蒂尔悖论,它是格蒂尔1963年在《确证的信念是知识吗?》一文中提出的,目的是质疑知识的确定性问题。我们知道,自柏拉图以来,命题知识一直被定义为确证的真信念。这种传统的知识证明过程为:A知道P,当且仅当(1)P是真的;(2)A相信P;(3)A有充分的理由相信P。格蒂尔通过一个反例对此三重分析提出了质疑。这个反例是:史密斯与琼斯申请同一工作。史密斯相信琼斯将会得到这份工作,并知道琼斯口袋里有十枚硬币。他据此推出这样的信念——得到这份工作的人口袋里有十枚硬币。最后的结果是史密斯本人得到了这份工作,碰巧他的口袋里也有十枚硬币。这个结果进一步强化了史密斯的信念:相信将得到这一工作的人口袋里有十枚硬币,就是真实的了。但是史密斯并不知道这一点。这一案例表明:传统对知识的分析是有问题的,因为A并不知道P,尽管所有三个条件都得到了满足。
  格蒂尔问题引发了对命题知识性质的长期争论,有人认为传统的知识分析不充分,需要补充条件,有人认为格蒂尔反例并不可靠,应该放弃。虽然许多建议已经提出,但问题依然存在,没有达成一致。正如达米特指出的那样:“我们从格蒂尔悖论中得知,没有一个合理的对真信念的确证足以使信念的持有者有权陈述知识;确证必须与使这个信念成真的东西有着适当的联系。”
  转引自尼古拉斯•布宁、余纪亮编著《西方哲学英汉对照词典》,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412页。
  索萨(Sosa)Sosa, E., 1964,“The Analysis of ‘S knows that p”,?Analysis? 25:1-8.、哈曼(Harman)Harman, G.,1968,“Knowledge, Inference, and Explanation”,?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5:164-173; 1980,“Reasoning and Explanatory Coherence”,?American Philosophical Quarterly,?17: 151-158.
  对格蒂尔问题做了深入讨论,波洛克(Pollock)后来做了进一步发展Pollock, J. L.,1986,?Contemporary Theories of Knowledge,? Savage,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190-193.。他们主张,某些东西是我们在社会上期望知道的,而且这些期望与我们是否知道有关。如果是这样,并且在这些期望中有某些变化性,那么,就会在知识标准中存在一个相似的、基于社会性的变化。格蒂尔问题表明:似乎没有证据能够克服你关于知识的主张,也即确证的真信念不是知识,就这类证据影响你的认识立场而言是随着语境变化的。
普莱尔(Pryor)提供了一个相关例子来说明这一点Pryor, J.,2001,“Highlights of Recent Epistemology”,?British Journal for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52: 97.。假设在白宫工作的一位朋友告诉你总统在墨西哥,进一步假设你的确相信这个陈述“总统在墨西哥”。同时也假设,你不知道《华盛顿邮报》错印成了总统不在墨西哥,而是在缅因州度假。在某些语境中,我们可能想把你的合理的真信念作为知识,而不考虑误导性报纸报道的存在事实。在其他语境中,我们承认报纸报道广泛地传播的事实阻止你把关于总统下落的信念当作知识。语境论者能够通过语境的变换说明这一事实。
  格蒂尔问题直接导致了社会建构论(constructivism)的形成。社会建构论假定:理论之外不存在一个“真实”的世界,理论是人为建构起来解释这个世界的。它强调实在的社会建构和个人意向性在建构社会实在中的作用,主张真理不是对外部世界的真实反映,而是人们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行的、适当的工具,没有哪个理论比别的理论更能反映实在,否认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实在性。社会建构论者格拉瑟菲尔德(Glaserfeld)就声称:“我们的知识是有用的、相关的和可行的,然而,我们要求评价实证目标。如果知识支持经验,能够使我们做出预测,根据情况产生或避免某些现象。……如果知识不能够服务于这个目的,它将是有问题的、不可靠的、无用的,并最终被贬斥为迷信。”
  Glaserfeld,E.,1984,“An introduction to radical constructivism”,In P.Watzlawick(ed.),? The Invented Reality: How Do We Know What We Believe We Know? Contributions to constructivism,? New York: Norton.pp.23~24.
  这种立场也与科学知识社会学中的人类学走向密切相关。
  语境论者基本赞成上述观点,只是在“社会实在是一个完全和充分的个人意向性的建构”这个主张的范围上有所不同。语境论者强调在创造知识过程中社会文化和背景信息的建构作用,主张人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中的语境化关联,并不否认科学知识的客观性和实在性。他们强调“语境”不是被看作条件的外在环境,而是被看作社会行动本身的不可分割部分。而且强调,在一般和特殊的意义上,“语境”被规定为是从宏观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层面到微观的人际间的交流层面不断变化的东西。日常生活事件和由它们创造的语境在它们被嵌入更广阔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环境中显现。 为了防止回归到一元论立场(唯心的或唯物的),语境论者强调不同语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连续性的重要性。宏观层面的语境进入日常生活的微观层面的语境,并成为一体,而且日常生活实践可能以意向或非意向的方式在它们发生的更广阔语境中激起变化。也就是说,人们在论说、交流和通信中建构语境。从语境论的优势观点看,说这个建构总是反映人们的意向活动和这个建构采取的方向总是反映一个期望的结果的观点是过于简单化的。之所以说这个辩护过于简单化,是因为它否认社会结构(宏观层面的语境)的真实性和人类行为表现的实际的“约束”(constraint)和“给予”(affordance)的真实性Georgroudi,M.,1985,“A prospective look: The need for constructive integration”,?Contemporary Social Psychology,?11(1),pp.19~21.。总之,建构论倾向于忽视更广阔、宏观层面的语境和它们表现的实际约束,而语境论则集中于人际间的关系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多元建构方面。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