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质量学术研究的现状与进展(2)

作者:程虹 陈川 更新时间:2014-04-25 13:4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 质量学术研究;宏观质量;共同治理;现状与进展
【职称论文摘要】
排在中国人民大学之后的是东北财经大学和浙江大学,发表的论文数均为5篇。其中,东北财经大学的论文主要来自费威,浙江大学的论文主要来自熊伟。重庆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山东大


排在中国人民大学之后的是东北财经大学和浙江大学,发表的论文数均为5篇。其中,东北财经大学的论文主要来自费威,浙江大学的论文主要来自熊伟。重庆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和山东大学,这六所高校的发文量均为4篇,其中西北大学则以任保平为核心;四川大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到医疗产品质量、医疗服务质量;上海交通大学以王常伟和顾海英为核心;山东师范大学侧重于对产品质量的研究;山东大学、重庆大学的研究主题相对比较分散。在发文量为3篇的研究机构中,中山大学侧重于对食品安全的治理研究,福州大学主要侧重对标准的研究,其他研究机构的研究主题则相对比较分散。从总体上来看,各研究机构对质量的研究相对比较集中,说明这些机构在质量的某一个研究领域已形成了一定的研究优势。
3.期刊分布
2013年质量领域内206篇论文分布在114种期刊上,从总体上来看,质量领域论文的期刊分布相对比较分散。通过对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期刊进行统计,我们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发文量在3篇以上的期刊共有13种,其中,《宏观质量研究》上发表的论文数最多,为20篇。《宏观质量研究》是一本立足于宏观层面质量管理研究的刊物,重点反映质量管理政策、法律、制度、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宏观质量领域内第一本学术期刊,因此,这本期刊上关于质量研究的论文最多。除了《宏观质量研究》,《环境保护》、《软科学》《价格理论与实践》上关于质量研究的论文也较为集中。从期刊的分布上来看,质量领域的文章主要集中在管理类期刊,如《宏观质量研究》《软科学》《中国软科学》《管理现代化》其次是经济学类的刊物上,如《价格理论和实践》《经济问题探索》《改革》《城市发展研究》,另外,在统计学类刊物和综合性社科期刊上也有很多关于质量的研究,而环境质量的相关论文主要集中在《环境保护》。
表2 研究机构发文量分布
表3 期刊分布
表4 高频关键词词频分布
4.研究热点分析
某一学科领域内论文的高频关键词能反映该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关键词的变化则反映了该学科研究发展趋势。通过词频分析对质量领域的论文进行统计分析,可以揭示本研究领域的特点、规律、知识结构及状况,从而掌握此方面研究的热点和趋势,对质量领域的研究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中文文献中的关键词进行合并与剔除之后,共整理出关键词582个,其中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如表4所示。
由表4可知,2013年质量领域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是食品安全,出现的频次为41,说明在2013年质量领域中,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最为集中。在对质量的研究中,除了食品安全、质量安全、空气质量、服务质量、供应链质量管理等关键词出现较为集中之外,其他关键词都较为分散。
我们将主题相近或相关的关键词进行分类汇总之后,根据关键词的词频进行排序,可以发现对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主题:
由表5可知,对质量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质量安全、质量治理、环境质量、质量评价、发展质量、供应链质量管理、质量信息、质量风险、标准和研究方法这十个领域。其中,对质量安全的研究最为集中,是研究的热点,而食品安全则是热点中的热点。2013年,对质量治理的研究也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对质量治理的研究除了传统的从政府角度进行论述外,更加注重多主体的共同治理研究。
表5 关键词主题分布
二、研究现状
基于对现有文献统计分析,发现质量安全、质量统计分析、供应链质量、质量能力提升以及发展质量成为各个不同领域学者共同研究的热点。
(一)质量安全
产品质量安全研究包括食品、药品、日用品、汽车等方面的质量安全研究,通过文献统计,发现学者研究产品质量安全的文献依然集中在食品安全,多从信息不对称角度研究质量安全,多利用共同治理手段提高质量安全。
1.食品安全依然是学者关注的焦点

  学者主要从政府监管、完善监管制度和加强国际合作全球治理等方面研究食品安全问题。方伟研究了食品企业质量控制动机及“优质优价”实现状态,进行分析后发现,品牌影响提升、产品销售额增加、产品单价上升、谈判实力增强等是当前农业龙头企业质量控制行为的主要动机和效果,指出销售总额、原料控制模式、企业产品出口与否、高层管理者年龄、高层管理者学识、企业产品质量竞争压力等是影响食品类龙头企业产品质量控制方面是否达到“优质优价”状态的关键因素。柯文指出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见利忘义、法规制度不健全、监管体系不完善、执法监督不到位和惩治措施不给力等是食品安全屡禁不止的原因。朱明春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发展阶段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入手,以历史的、国际的视野总结食品安全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内在规律。通过分析发达国家不同阶段采取的食品安全治理策略,提出了适应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政府管理构想,具体包括:“零容忍”对待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赢得公众信心,平衡科学与价值观的选择,取得公众理解,主动告知食品安全风险,争取公众支持,提高违法犯罪成本,维护公众权益构想。谢国娥运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与各种指数从纵向、横向角度分析了我国食品贸易竞争力的变化状况,发现近些年我国食品贸易竞争力有衰退的趋势,提出通过完善法规、强化监管、统一标准、跟踪国际来增强我国食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王常伟提出了对低收入者补贴的政策选择,在此政策下,最优的食品安全规制水平将高于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形式下的最优规制水平,改善了社会福利。张金荣基于三城市公众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状况的调查发现,公众对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存在着主观建构因素和人为放大效应,对多重食品安全风险的感知既存在着一致性也存在着分化性特征,对食品安全责任归咎存在着加重政府责任而相对弱化个人和企业责任的现象,指出政府应在科学全面地把握公众对食品安全风险感知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公众养成科学理性的风险意识,同时弱化风险的人为建构和放大效应。李薇辉认为,政府管制规则失灵和政府管制执行失灵是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更深层次原因,并呼吁全社会营造“双灵”的市场环境,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范春梅基于问题奶粉事件,剖析了该风险事件中公众的感知风险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对比了不同细分人群的感知风险差异及其持久性变化情况,揭示了感知风险变化对公众应对行为和消费行为变化的影响,提出了食品安全管理建议。尹金凤认为我国食品安全传播存在食品广告和节目传播缺乏伦理维度,食品安全新闻报道频现伦理冲突:新闻报道语言与食品安全语言内在规范冲突——污名化报道方式与企业健康发展冲突,虚假监督报道与建构媒体公信力冲突等诸多问题——对人们的饮食生活、媒体公信力建构以及社会发展都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宋同飞认为政府是现代社会政治生活和公共生活的最大参与者与公共权力的拥有者。政府要在食品安全领域担负公共利益责任、监管责任与引导责任,并积极处理食品安全责任中的责任冲突。王岳认为地方政府食品安全危机管理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以合理的战略导向为指导确定政府发展战略方向和政府行为价值取向,建立健全地方政府食品安全危机管理的价值体系;二是以科学的战略规划保障政府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自身存在感的实现与增强;三是以符合国情时宜的战略形式树立并落实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周应恒指出食品安全监管缺位、监管失范和监管低效等问题阻碍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的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框架由监管体制与能力、监管机制和监管手段体系三部分构成。政府应创新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绩效、优化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与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监管保障体系。王常伟认为经济学者在食品安全规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标准的科学化、注重风险评估与一体化控制已成为全球规制的主要趋势。涂永前指出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更紧密的国际合作及全球治理,利用《国际卫生条例》协调食品安全与贸易自由冲突,突出食品安全的优先地位。针对我国现状,研究提出应在国内法中贯彻国际条约,减轻不安全食品对食品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提高中国食品标准。(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