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质量学术研究的现状与进展(5)

作者:程虹 陈川 更新时间:2014-04-25 13:4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 质量学术研究;宏观质量;共同治理;现状与进展
【职称论文摘要】
2.着重于质量文化的构建对质量能力提升的研究 学者主要从文化和企业信用两个方面研究质量文化对质量能力提升的影响。张星久认为,忠诚、服从、合作、求精、敬业等观念的文化土壤创造了日本的质量奇迹。他认为好的制

      2.着重于质量文化的构建对质量能力提升的研究 

  学者主要从文化和企业信用两个方面研究质量文化对质量能力提升的影响。张星久认为,忠诚、服从、合作、求精、敬业等观念的文化土壤创造了日本的质量奇迹。他认为好的制度既能对人形成一种外在的控制力,又能对人形成一种激励机制,而好的质量又源于整体层次功能的发挥,日本质量的成功是宏观政府规制、中观企业制度以及深层文化传统共同作用并且长期坚持的结果,这三个层次的有序存在和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了日本质量。企业的信用是质量文化的重要体现,质量信用是企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质量信用的研究方面,熊伟等认为质量信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准确评价企业的质量信用水平,进而预防质量信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他基于浙江省456家制造业的实证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遴选,从“企业质量信用品质”和“企业质量信用能力”两个维度,建立了包含11项指标的质量诚信评价指标集,完成了质量诚信评价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对信誉和声誉的研究方面,张永忠提出了基于信誉的产品质量风险评估模型,来更准确和公正地引导客户网上购物。许月恒等构建了包括专业技能、企业声誉、企业承诺和沟通4个要素的物流服务品牌概念模型,通过对物流行业的客户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展开实证研究,指出声誉对质量感知有显著影响,专业技能和承诺对客户信任有显著影响,沟通对质量感知和客户信任均具有显著影响。
3.引入认证、收入分配结构、直接投资等研究角度观察质量能力的提升
有学者研究认证如何提升质量能力。邓少军从农产品的角度出发,认为在农产品市场中信息不对称的特点尤为明显,农产品认证作为解决市场中农产品信息不对称措施,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极大的优势。朱丽莉认为由于农产品生产企业与认证机构的博弈模型存在纳什均衡,农产品存在虚假认证行为,为提高农产品质量认证有效性,应不断优化农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加大政府对认证机构监管频率与违规处罚力度、健全农产品安全事件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及农产品质量认证标准等。有学者研究收入分配如何提升产品质量能力。文建东认为“假冒伪”的产品质量缺陷与信息不对称有关,但是“劣”的产品质量缺陷是由收入水平和生产力决定的,他认为中国现阶段产品质量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够和收入分配不平等。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一方面需要改善收入的初次分配,从而降低产品成本,增加低收入群体对高质量产品的购买能力;另一方面需要采取特定方式的收入再分配改善措施,从需求层面减少劣质产品的比例。还有学者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如何促进出口产品的质量升级。李坤望认为在国际贸易中,我国正在从没有资本、技术主要依靠大规模廉价劳动力获取贸易利益的初期发展阶段,向自主创新、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长期发展阶段转变,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高外资进入行业而言,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存在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而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低外资进入行业中,外商直接投资(FDI)的存在不利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此外,研发密度、人均工资等也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资本劳动比的影响则恰好相反。
(五)经济增长质量、城镇化质量、环境质量是发展质量的研究热点
1.以质量强国为重点的发展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学者围绕如何建设质量强国,质量强国战略框架及若干重大问题展开了研究。
程虹提出,独特的“大国质量”和过渡的“转型期质量”是我国面临的特殊质量国情,而复杂的“大数据质量”对我国的质量管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着“大国”与“转型”叠加的现实国情,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必须继续深化改革,创新质量治理模式,构建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质量治理模式。
程虹提出了质量强国的战略框架,并依据这一战略框架,重点研究了影响质量强国战略实施的必要性、环境、目标、内容、市场、社会和政府等10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从而建立了通过质量实现强国目标的基本理论、逻辑关系、路径方法与制度体系,得出质量强国战略框架的实现模型。
2.经济增长质量研究突出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
目前,学者对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通过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任保平在理论上探讨国际收支失衡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中国国际收支失衡通过宏观经济稳定性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国际收支失衡与经济增长质量负相关,因此调节国际收支失衡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稳定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罗若愚等从产业转移和地方政府竞争的角度论述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将产业转移引入地方政府竞争分析框架,阐述了承接产业转移中地方政府竞争的动力机制。罗文从工业发展质量的角度论述了经济增长质量,他认为,随着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的不断凸显,加快向质量效益型发展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因此需要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来客观反映和评价工业发展的质量,引导并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黄志基则从制造业创新投入的角度论述了经济增长质量。他认为在我国现有的经济体制环境下,创新投入有利于经济增长水平的提升。因此,我国城市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依赖于创新投入的增长,要通过各种方式促进城市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活动,在提高创新投入的基础上,要提高城市创新投入的多元化,促进产业间创新活动溢出效应,支撑城市整体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而各城市或地区应充分利用技术进步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积极融入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布局中。
3.城镇化质量研究的重点是构建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学者主要通过建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城镇化质量。郭叶波认为有关城镇化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还十分薄弱,其中一个最为基本的问题是尚未对城镇化质量的本质内涵形成共识,因此学者们都是以城镇化质量的内涵为指导来建立指标体系。何平认为城镇化质量是指城镇化发展的综合水平,同时还包括其发展的集约性、公平性(均等化)和可持续性,他据此建立包含人口就业、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公共安全、居民生活、资源环境和城乡一体化共7个一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选取了29个二级指标。中国社科院“城镇化质量评估与提升路径研究”创新项目组在对城镇化质量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城市发展质量、城镇化效率和城乡协调程度三个维度,构建了包含34个指标的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0年的系统数据,对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镇化质量进行了评价。(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