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质量学术研究的现状与进展(3)

作者:程虹 陈川 更新时间:2014-04-25 13:4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 质量学术研究;宏观质量;共同治理;现状与进展
【职称论文摘要】
2.从信息不对称角度研究质量安全是普遍的学术视野 学者主要从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法律法规和建立奖举报制度等方面研究如何降低信息不对称。潘丽霞提出政府应通过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标准

       2.从信息不对称角度研究质量安全是普遍的学术视野 

  学者主要从政府信息公开、完善法律法规和建立奖举报制度等方面研究如何降低信息不对称。潘丽霞提出政府应通过推进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食品标准的科学性,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龚强指出强制企业揭示生产和交易中决定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的信息是提高食品安全的有效途径。规制者通过界定企业需要揭示哪些生产和交易环节的信息,能够为社会、第三方、相关监管部门提供监督的平台。揭示信息会增加单个企业的成本,但是整个行业的可信度得以提升,消费者支付意愿增加,最终行业利润提升,激励企业向更安全转型。汪鸿昌发现,契约的不完全性致使传统信号发送和信息甄别制度对食品中的经验品和信任品失灵,但通过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透明和信息可追溯,可以部分解决不完全契约导致的问题。由此提出可以提高市场效率且改进社会福利的全供应链信息披露制度。周小梅指出我国食品“人为污染”问题的原因包括:市场机制对食品安全的控制作用失灵;相关法律缺失及威慑力不足;GDP政绩导向下的食品安全管制职能被“挤出”。闫海提出食品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食品风险公告立法应进一步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扩大发布信息的内容,明确发布主体权责以及建立统一的发布平台。卓越基于我国监督资源的有限性、监管手段的软弱性以及风险监测的微观性和滞后性,指出利用构建预测性的食品安全监管风险评估体系来提高以抽查作为监管主要方式的现行监管体制的有效性。
3.质量安全的共同治理成为研究的一般性结论
学者主要从政府监管和标准治理等角度研究了如何利用共同治理进行质量安全的治理。刘亚平指出必须加强对大企业的监管能力,强化企业责任,组建中央垂直管理的风险评估机构,形成互补式监管网络以及调动社会力量分担食品监管责任来突破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困境。王小龙指出可以通过建立举报制度、公众参与制度、强化违法者法律责任和尝试风险效益评估等方法,来解决中国当前食品安全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崔焕金指出创设稳健制度环境并激励缔结多元混合合约是扭转私人治理低效的基本政策取向。费威建立了以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以社会全体作为监管主体的两个模型,并对两个模型中抵消效应进行分析和比较,指出当食品安全问题导致的损失总和相对较小或者相对较大并严重到一定程度时,由社会全体作为食品安全的监管主体是更有效的。王殿华从理论的角度对指导政府干预市场的不完全信息理论出现的谬误进行了修正,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阶梯形曲线分析了政府在食品安全市场中的监管行为,指出政府的监管措施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是政府在食品安全市场上监管无效果的原因,提出能够使政府在食品安全市场中施行监管的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互动机制。毛文娟提出社会利益框架的构建要从封闭走向开放,风险界定要从科学论证走向社会监督,监管机构要从困境突破走向能力建设,风险管理要重塑人的行为和价值观。李名梁指出应进一步加强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构建,加大对企业伦理道德的研究,深入探讨消费者行为,加大食品安全危机公关、食品安全绿色物流与绿色供应链的研究以提高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的针对性、实用性与前瞻性。
(二)质量统计分析
1.质量研究开始侧重于宏观性和区域性的质量状况统计

  学者使用跨省、市的数据研究食品安全、经济发展质量和城镇化质量,数据的宏观性和区域性比较明显。徐玲玲通过对江苏省苏州、南通和淮安三个市657个消费者的实证调查,研究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的感知与影响因素。周国富通过设计一套较为系统且可操作性强的季度GDP评估指标体系,运用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各省区的季度GDP数据质量进行了实证检验。朱子云引入效率体现式技术进步概念,以资本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综合指数来体现总体技术进步水平,构建经济增长中资本规模、劳动力规模和总体技术进步三因素贡献的分解模型,并利用中国1980—2010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期间的技术进步贡献及其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林竹为衡量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进而对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对江苏省八个城市的735份调查问卷进行因子分析,得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七个因子,即心理感受、工作与家庭和谐、工资收入、获取帮助、就业歧视、参与管理以及健康安全。并在性别、教育程度、单位性质以及行业间进行就业质量对比,从政府、企业和农民工自身三个方面提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对策措施。王欣依据陕西、山西、湖南、湖北、广西等10省份的农民工调查数据,在推导出农民工收入效用普适性公式的基础上,利用Logit模型对影响农民工收入质量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袁晓玲构建了包含经济、社会、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陕西省2001-2010年的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反映了陕西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并认为陕西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水平还处于很低的水平,原因在于社会、资源与环境问题严峻。解佳龙以产业评价“三力模型”为依据,从自主创新力、效益贡献力、国际竞争力三个维度设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中心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模型,并对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的发展质量进行综合测算与三维空间散点聚类分析。晏艳阳基于2006—2010年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DEA-Tobit二阶段模型核算并解释各省级政府财政支出在缩小城乡生活质量差距上的效率。吕雄鹰借鉴“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一个包含自然环境、能源消耗、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共20个指标的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从1991-2010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压力指数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生态环境质量状态和响应综合指数呈下降趋势,而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袁晓玲从空气、水、废弃物、垃圾、噪声、土壤等6个方面构建包含11个指标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体系,采用基于整体差异驱动的“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方法,从不同角度对全国30个省区2003-2010年的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综合评价。(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