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整合与和谐社会构建

作者:罗大文 更新时间:2010-09-03 10:33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社会整合;和谐社会;建设
【职称论文摘要】
以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等诸多方面相统一的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新的改革共识。社会整合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主要途径,当今时代建设和谐社会,需要实现社会整合方式的转变,在利益整合的基础之上,全面调动、发挥社会各种力量在社会整合与和谐社会构建中

对于当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言,实现利益分配的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层面,实现文化发展的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底蕴层面,达成社会心理的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层面,而这些诸多领域和谐的达成,有赖于社会各个层面上的制度改革与制度创新。这需要建立健全的新型社会整合机制以实现利益均衡。
  
  一、和谐社会:新改革共识与社会整合的目标选择
  
  所谓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结构均衡、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相互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互惠互利,社会成员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是社会结构的各个环节、各种因素、各种组织以及各种机制之间的协调,其主要特征成为新的改革共识。
  1 和谐社会是追求并努力实现公平正义的社会
  努力实现公平正义,缩小贫富差距,是今天规避社会冲突,建设和谐社会的当务之急。传统社会建立在少数群体剥夺多数群体、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基础之上,缺乏公平和正义,它是不能长久的,现代社会则是建立在社会正义基础上的,具有可持续性。人们在利益、收入、分配、思想认识等方面虽有差异,但在权利、机会、规则、分配等方面应是公平的。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交织,特别应注意完善公正的社会政策体系。我们必须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把社会政策制定的着眼点和政策效益的落脚点,转向社会困难群体,有效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公平正义的维护和实现,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发展不同方面人们的利益,为了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推动社会进步。
  2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不断完善的社会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的运作机制与政治保障,也是社会整合的基础。中共从成立时起就把为人民群众争取民主权利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和谐社会必须依法处理和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引导和规范各种社会行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法制保证。在社会转型背景下,依靠法治协调利益关系、控制人们的行为是实现社会整合和控制的基本手段和机制之一。即使是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行使的协调与控制手段,也应该在法治的基础上发挥功能。不仅在常态社会状态下法治应成为社会控制的基本手段,即使是在突发性危机的情况下,法治也应是实现控制与调节的重要手段。只有运用法律手段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才能使社会和谐持久而长远。
  3 和谐社会是以诚信友爱为基础的社会
  打造一个现代诚信社会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社会的和谐不仅包括利益层面的和谐,也包括价值观念层面的和谐。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当前信用建设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社会经济生活中商业欺诈、偷税漏税等现象愈禁愈烈;假账目、假文凭等情况屡见不鲜;假种子、假药品等产品严打不绝。在经济上,我们面临与国际市场全面接轨后的信誉竞争,任务异常艰巨。加强市场诚信建设已成为经济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石,也是社会和谐的落脚点。
  4 和谐社会是具有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社会
  建立和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社会保障的重要原则就是公平,因而它要求将全体国民纳入社会安全网之中,具有最广泛的覆盖面。这一方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市场竞争中因失业、疾病、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的就业机会不均等,使他们重新获得参与竞争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缩小社会成员间的贫富差距,阻止两极分化,减少社会分配不公,维护社会公正。经过30年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和进展,但是,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率很低,目前各项社会保险主要是在全民所有制和城镇区县以上大集体企业中实行,尚未覆盖所有从业人员,更把广大的农民排除在外。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的保障对象大部分是传统的民政救济对象,中央所关注的下岗失业人员还未全员纳入。因而应该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提上政府的议事日程,以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整合。
  5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
  中国的快速发展受到资源状况、能源供给和环境承受能力的严格约束。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如水资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均严重短缺。与此同时,资源利用率很低,浪费比较严重,部分地区生态破坏的程度还在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尖锐。近年来,由于生态破坏而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14%。我国重要资源的产出效率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数据显示,中国目前环境损失占当年GDP的8%—13%,环境可持续指数在144个国家中排在第133位。要实现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建立节约资源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保护好脆弱的生态环境,就应实行最广泛的社会参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保护环境,从而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和谐社会。
  
  二、社会整合模式的转变
  
  1 传统的道德化整合模式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典型的伦理型社会,各种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建立在家庭、家族、单位等种种共同体的基础之上,具有高度的同质性。道德是依靠羞耻感来维持的人们的自律性行为规则,道德教化在社会整合中是其他社会因素无法比拟的。而社会转型以后,社会的异质性增加,个体主义盛行,从整体上削弱了社会整合的力度,动摇了传统的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的基础,致使各种不道德以及违法现象大量滋生。尽管这种整合机制存在诸多问题,但我国建国后仍被长期使用,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重构价值体系等方式在不断地加以改进。
  2 国家主导的政治化整合模式
  改革开放前,社会结构并不复杂,社会利益结构也很简单,实行的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社会各种资源掌握在政府手中,政府通过建立以行政体系为核心的纵向等级结构体制来控制各种社会重要资源,将各种单位组织及其成员都纳入到自己的支配之下,社会整合实际上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整合。“社会的政治中心、意识中心、经济中心重合为一,国家与社会合为一体以及资源和权力的高度集中, 使国家具有很强的动员与组织能力,但结构较为僵硬、凝滞。这种结构形态可称为‘总体性社会’”。国家对社会的整合与控制,更多的是通过单位对国家的依赖、个人对单位的依赖以及单位功能的多元化实现的。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传统的组织的社会动员能力明显下降,政府的管理系统松弛,社会整合的基础发生重大变化,政治整合能力不断下降。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