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大姐的“巧”安排

作者:张景 更新时间:2010-09-17 09:3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傻大姐的安排;机巧;合理
【职称论文摘要】
:《红楼梦》中的小人物——傻大姐,在小说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傻大姐的安排,充 分体现了曹雪芹的独具匠心,也说明高鹗之续书继承了曹雪芹的机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傻大姐是《红楼梦》中一位微不足道的人物,她既不是贾府的千金小姐,也不是贾府的亲戚,甚至连一位上等丫鬟都不是,她只不过“是新挑上来的与贾母这边提水桶、扫院子专做粗活的一个丫头。”然而,就是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被曹雪芹和高鹗作了极其灵活巧妙的安排,人物形象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小人物成了整个小说结构网中的大关联:《红楼梦》整部作品描写的元春探亲、宝玉挨打、抄捡大观园、黛死钗嫁等四件重大事件,后两件事件中傻大姐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傻大姐的第一次出场,引出“抄检大观园”
  在《红楼梦》中,傻大姐第一次出场是在小说的第七十三回“痴丫头误拾绣春囊,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中。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写:邢夫人在王夫人处坐了一回,也就往园内散散心来。刚至园门前,只见贾母房内的小丫头名唤傻大姐的,笑嘻嘻的走来。手内拿着个花红柳绿的东西,低头一壁瞧着,一壁只管走,不妨迎头撞见邢夫人,抬头看见,方才站住。邢夫人因说:“这傻丫头又得了个什么狗不识儿,这么欢喜?拿来我瞧瞧。”这丫头也得了这个力,贾母不唤他时,便入园来玩耍。今日正在园内掏促织,忽在山石背后得了一个五彩绣香囊,其华丽精致,固是可爱,但上面绣的并非花鸟等物,一面却是两个人,赤条条的盘踞相抱;一面是几个字。这傻丫头原不认得是春意,便心下盘算:“敢是两个妖精打架?不然,必是两口子相打。”左右猜解不来,正要拿去给贾母看,是以笑嘻嘻的一壁看,一壁走。忽见邢夫人如此说,便笑道:“太太真个说得巧,真是个狗不识呢!太太请瞧瞧。”说着,便送过去。邢夫人接来一看,吓得连忙死紧攥住,忙问:“你是那里得的?”傻大姐道:“我掏促织,在山石上捡的。”邢夫人道:“快休告诉一人,这不是好东西!连你也要打死!皆因你素日是傻子,已后再别提起了。”这傻大姐听了,反吓得黄了脸说:“再不敢了!”磕了个头,呆呆而去。(周汝昌汇校八十回石头记)
  曹雪芹安排这样一个“心性愚顽,一无知识,行事出言,常在规矩之外”的“傻丫头”在小说的这个时候出场,确实颇费了一番心思,因为小说中其他任何一人,无论主子还是奴才个个都是精明伶俐,聪慧过人,只有“傻大姐”这一特定的人物才会在拾到“绣春囊”后,不明就里,瞎猜乱想,以致被邢夫人撞见还浑然不知。就是这个“绣春囊”引发了后文的一个重要情节--惑奸馋抄捡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抄捡大观园”这一情节,在《红楼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叙事意义和预示意义,从形形色色的人物关系及其他们的各自表现,充分展现出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显示出贾府这种富贵之家的荒谬、虚弱及其离析、衰败的趋势,用探春的话说就是:“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兽,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这一情节是贾府由盛而衰的分水岭,傻大姐在这一情节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傻大姐的第二次出场,促成“黛玉之死”
  傻大姐的第二次出场是在小说的第九十六回“瞒消息凤姐设奇谋泄机关颦儿迷本性”中:那丫头见黛玉来了,便也不敢再哭,站起来拭眼泪。黛玉问道:“你好好的为什么在这里伤心?”那丫头听了这话,又流泪道:“林姑娘你评评这个理。他们说话我又不知道,我就说错了一句话,我姐姐也不犯就打我呀。”黛玉听了,不懂他说的是什么,因笑问道:“你姐姐是那一个?”那丫头道:“就是珍珠姐姐。”黛玉听了,才知他是贾母屋里的,因又问:“你叫什么?”那丫头道:“我叫傻大姐儿。”黛玉笑了一笑,又问:“你姐姐为什么打你?你说错了什么话了?”那丫头道:“为什么呢,就是为我们宝二爷娶宝姑娘的事情。”黛玉听了这句话,如同一个疾雷,心头乱跳。略定了定神,便叫了这丫头“你跟了我这里来。”那丫头跟着黛玉到那畸角上葬桃花的去处,那里背静。黛玉因问道:“宝二爷娶宝姑娘,他为什么打你呢?”傻大姐道:“我们老太太和太太二奶奶商量了,因为我们老爷要起身,说就赶着往姨太太商量把宝姑娘娶过来罢。头一宗,给宝二爷冲什么喜,第二宗――”,又瞧着黛玉笑了笑,才说道:“赶着办了,还要给林姑娘说婆婆家呢。”黛玉已经听呆了。这丫头只管说道:“我又不知道他们怎么商量的,不叫人吵嚷,怕宝姑娘听见害臊。我自和宝二爷屋里的袭人姐姐说了一句:'咱们明儿更热闹了,又是宝姑娘,又是宝二奶奶,这可怎么叫呢?'林姑娘,你说我这话害着珍珠姐姐什么了吗,他走过来就打了我一个嘴巴,说我混说,不遵上头的话,要撵出我去,我知道上头为什么不叫言语呢,你们又没告诉我,就打我。”说着,又哭起来。
  正在贾府悄悄地、紧锣密鼓地为贾宝玉和薛宝钗张罗婚事,贾府上上下下都把这一消息当作最高机密对宝玉和黛玉实施欺骗、隐瞒之时,由谁来将消息告知林黛玉呢?高鹗沿用了曹雪芹在第七十三回出场过的傻大姐,由这个“心性愚顽,一无知识,行事出言,常在规矩之外”的“傻丫头”将他们的婚事泄漏给林黛玉再适合不过。正是她向林黛玉泄漏了宝二爷和宝姑娘的婚事,而这一消息又是从贾母处的丫鬟口中得到,使得林黛玉对此深信不疑。这一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彻底地毁灭了她对于宝玉的殷切期望,使她和宝玉心灵契合的爱情美梦也彻底破灭,唯一支撑她活下去的精神支柱也訇然倒塌,没有了生之留恋,“惟求速死”!本来就病体恹恹,加上这一致命打击,黛玉于是命归黄泉!
  有很多的红学研究者及《红楼梦》爱好者认为,高鹗将黛玉之死与宝钗出闺安排在一回,有悖于曹雪芹的初衷,因为在八十回《红楼梦》之第一回《好了歌注》有:“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认为应是林黛玉死后几年,薛宝钗才嫁入贾府。我想这样生硬地去理解曹雪芹的语义,而轻率地否定高鹗的作法是不妥的。原因有三:一是曹雪芹第一回《好了歌注》中的“昨日”与“今宵”只是为了对偶所需,并非实指,这是作诗吟对的惯用手法;而诗中的“白骨”也不可武断地认为就真是人死多年后尸体便成了白骨,它只不过是暗示林黛玉之死。二是从作品一贯的悲剧性来看,将黛死钗嫁安排在同时,是最能淋漓尽致地表达这种悲剧效果的:一边是敲锣打鼓、鞭炮喧天、张灯结彩(虽然是降低了规格,但仍然喜气盈盈)的结婚场面,另一边却是焚诗稿、断痴情、呕心沥血、凄凄惨惨的气绝场景,两相对比 ,才凸显得悲剧更悲 ,催人泪下,愁断肝肠。所以,高鹗定要说“当时黛玉气绝,正是娶宝钗这个时辰。”是有充分的理由的。如果真按生硬理解,将宝钗宝玉成婚安排在黛玉死后几年,那悲剧效果将无疑大打折扣。三是从整部小说的主题来看,宝黛爱情结局越是悲哀就越能凸显小说反封建的主题。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