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历史演进(2)

作者:吴宏亮 更新时间:2012-10-15 08:34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中国共产党;先进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职称论文摘要】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性质与内涵作出明确规定,他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


  毛泽东对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性质与内涵作出明确规定,他指出:“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这种文化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的新文化,它“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和实践相一致”。新民主主义文化是大众的,它“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因而即是民主的”。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建设中发挥着主体性和创造性作用。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文化。但是,由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标的社会主义革命。因此,新民主主义文化并不排斥或完全否定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在其现实性上,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文化思想领导的统一战线的文化。毛泽东指出:“就整个社会来说,我们现在还没有形成这种整个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所以还不能有这种整个的社会主义的国民文化”……“所以现在整个新的国民文化的内容还是新民主主义的,不是社会主义的。”
  抗日战争中后期、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毛泽东又在一系列著作和讲话中,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著作中,毛泽东深入分析了广泛存在于党内的非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风,即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组织开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运动。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阐明了无产阶级文化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对民主、科学、文艺的大众化及民族化等问题,做出了科学阐释,为中国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就其本质来说,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而提出的一种新型文化,它对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归属进行了科学的定位,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代表了当时中国文化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提供了理论资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先进文化的
  第二大理论成果1.“二为”方向与“双百”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奠基
  在1949年9月21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协第一届会议上,毛泽东曾经满怀信心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1952年下半年之后,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些新认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思想。
  第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发展方向。早在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确立了文化工作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为政治服务的“二为”方向。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应该为“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即“工人、农民、士兵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服务。新中国成立特别是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后,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内涵、性质、目的等的认识更加丰富和深刻。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文化工作者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1957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文化工作者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的国家服务”。“二为”方针表明,社会主义文化与封建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等根本不同,它是为新的社会、新的经济和新的政治服务的。  第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方针。1951年,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3年,毛泽东就中国历史问题研究的讨论,提出要“百家争鸣”的意见。1955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总结讲话中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同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正式宣布,“双百方针”是我们发展科学文化事业的方针。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双百”方针反映了当时科学文化界的思想要求,它的提出对促进建国初期文学艺术的创作和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激发了广大知识分子文化创造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三,“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文化发展原则。吸收外来文化和继承传统文化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自觉,即把外国文化中国化,把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现代化。1956年8月24日,毛泽东在同中国音乐家协会负责人的谈话中指出:“向古人学习是为了现在的活人,向外国人学习是为了今天的中国人”,“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文化发展原则,打破了文化建设中教条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束缚,是正确处理文化建设中古代与现代、中国与外国等关系的科学方法。
  2.精神文明与“三个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的初步提出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始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来思考文化建设问题,这种思考集中凝结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和“三个面向”的文化发展原则。(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