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文化语境下的网络恶搞及其双向归置

作者:鲍海波 更新时间:2010-10-13 10:5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媒介文化;网络恶搞;仪式;娱乐狂欢;双向归置
【职称论文摘要】
摘要:以媒介及其表征系统为核心的媒介文化作为当下时代的轴心势力,深刻影响着当代人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媒介文化生产以及众多产品中,网络恶搞及其作品作为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将网络恶搞这一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置于媒介文化的语境之下予以讨

以媒介及其表征系统为核心的媒介文化,无论是以何种载体呈现,无论是叙事类产品还是非叙事类产品,均是人类在文化实践过程中凝结其劳动所形成的成果,标志着人类在诸多文化实践活动中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以网络技术为平台,网络媒体及其文化产品在种类、数量以及质量方面有惊人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网络媒体所生产的众多文化产品中,网络恶搞早已堂而皇之登堂人室且流布民间,并作为媒介文化的重要文本及其表征供人品读、鉴赏或消费。与此同时,网络恶搞也成为青年人表达自我的一种独特方式,他们以无所不“搞”的态度将自己对“父辈文化”的不满与反抗融入一个又一个恶搞作品中,在媒介文化产品的大家族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青年亚文化景象。这种以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为平台,以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为创作主体,以一切吸引眼球、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度的事件为素材,以拼贴、戏仿、反讽等后现代创作技巧为表现手段,以从里到外都洋溢着青春“活力”为特征,以视频短片、图片、音乐作品等为文本样式而形成的文化现象,不仅成为中国当代青年亚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也因其作为媒介文化的特殊景观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一、从“KUSO”到“泛恶搞”
  
  “恶搞”一词源于日语“KUSO”的音译,是日语“くそ”的罗马拼音,意指“粪”,在日文中引申的用法还有“可恶”的意思,近似于中文的“糟糕”、“烂”,是用于发泄不爽情绪的口头禅。“KUSO”最初风行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日本电玩界。当时的日本电玩游戏盛行,市场上各种电玩游戏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大量没有可玩性甚至充满漏洞(Bug)的游戏让玩家哭笑不得,如《石器时代》、《魔力宝贝》等,让玩家不由得发出“KUSO!”声。然而正是这些充满漏洞的游戏以其不可思议的“烂”引起了部分游戏爱好者的兴趣,想要一探究竟,并最终成为烂游戏的拥趸者。这些玩家以寻找游戏中的漏洞为乐趣,成立了专门寻找Bug的网站,更有甚者,在这些烂游戏的基础上,模仿制作出更烂的同名游戏以讽刺这些糟糕的游戏,于是“KUSO”一词也逐渐成为“认真对待烂游戏”的态度的代名词。随后,“KUSO”一词与日本游戏一道传人台湾并迅速蹿红于各大论坛,被音译为“库索”,接着风靡香港,最后通过网络传至大陆。此时的“库索”已经由原先主要针对ACG-Animation(动画)、Com-ics(漫画)、Game(游戏)发展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其词义逐渐接近于现在的“恶搞”。
  真正意义上的“恶搞”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被大众掌握,掀开了“PS”恶搞时代的序幕。如小胖,一个胖乎乎的中学生,不经意间的“惊鸿一瞥”被网友的镜头捕捉下来传至网上,随后又被精通图片PS的网友制作成各个版本的“网络小胖”,如“蒙娜丽莎小胖”、“兄弟连小胖”、“如花小胖”、“泰坦尼克号小胖”、“指环王小胖”等等,其憨态可掬的形象迅速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为网络恶搞的经典。此后,“猥琐男”等不计其数的恶搞形象以相同的方式流行起来,共同构成了网络上的恶搞图景。
  与此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视频、音频等专业处理技术的逐渐“傻瓜”化,喜欢恶搞的人们不再满足于用Ps技术修修图片,一大批视频、音频恶搞作品应运而生。《大史记》三部曲可谓是开视频恶搞之先河。其实,《大史记》、《粮食》和《分家在十月》三部曲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只不过都是出自电视台记者之手。后两部是央视新闻评论部自嘲自讽的玩笑作品,其中《粮食》一片,是对抗战故事片《粮食》进行重新剪辑配音,将鬼子抢粮的故事改造成了评论部内部节目组之间争夺片源的故事;《分家在十月》假借《列宁在十月》和《列宁在1918》,虚拟了央视评论部内部的意见分歧,如片中“白岩松斯基”骗“水均益斯基”走“理性的四环路”而不是“激情的平安大道”,被识破后,“白岩松斯基”拿出工具箱的扳手猛击“水均益斯基”后脑,边打边骂:“我是十大杰出青年,奥运会我现场直播,香港回归、澳门回归我是主持人,我和总理照相,我和总书记握手,我看话剧我坐第一排,我带头跟他们鼓掌,我采访了200多个东方……”;“崔永元斯基”因为不肯交出女编导而被当成奸细,被“关海鹰诺娃”打死;最后“新东方时空”匆匆开播,评论部草草组阁,“袁正明诺夫”上调,“梁建增诺夫”扶正,以“关海鹰诺娃”取代“崔永元斯基”成为评论部副主任而收场。
  将恶搞推向巅峰的是盛传于网络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一网络短片让更多的主流人群意识到网络恶搞现象不容小觑,同时认识到在恶搞时代,人们开始利用各种现代传媒专业技术和手法,对那些经典的、精英的、传统的“作品”进行主动的、有创意的、颠覆性的修剪、修正甚至重写,特别是有了相对宽松的传播环境与技术平台的网络媒体,“恶搞”作品被成批量制造和广泛传播,在人们平淡而庸常的生活中出其不意地造成叹为观止的恶搞“经典”。
  如果说恶搞时代是“恶搞”激起了生活这潭湖水的涟漪,那么泛恶搞时代则因此而将这潭湖水搅拌得更加生动和有趣。看了《武林外传》,很多人在平常说话时喜欢先学吕秀才那样“子曾经日过”,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做完一件事情感到后悔和遗憾,人们常常也会自言自语感慨:“曾经有一份珍贵的XX摆在我的面前,但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看完小沈阳的春晚表演,人们在餐馆点菜时也喜欢对着服务员说“这个可以有”。泛恶搞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恶搞”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影响,而不再是一味简单的佐料,一些经典恶搞片段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导致恶搞往往成为一种言语习惯甚至生活方式。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