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是苏州半郢州(2)

作者:李圣华 更新时间:2010-09-20 10:16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杨基;诗歌人生;诗歌艺术;“吴中体”
【职称论文摘要】
(三)明初从流放到吏隐 凤阳为明皇陵所在、龙兴之地,朱元璋以大量罪人居之,怨嗟愁苦之声充斥园邑,自非恭承宗庙之意,不知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洪武元年秋稍疏散之,谪居者或用或放。杨基授荥阳令,明年春应召入都


  
  (三)明初从流放到吏隐
  
  凤阳为明皇陵所在、龙兴之地,朱元璋以大量“罪人”居之,怨嗟愁苦之声充斥园邑,自非恭承宗庙之意,不知他是否意识到这一点,洪武元年秋稍疏散之,谪居者或用或放。杨基授荥阳令,明年春应召入都,改太常典簿。对于这次脱离劫难,杨基喻说是“再得生”,《重到京》:“乱后人如再得生,敢于世上望声名?”在南京他也感受到太平气象。《到京》:“郁葱王气古金陵,泰运重新感盛明。”《元夕观灯》:“十里灯光欺月色,九衢歌响杂箫声”,“喜极未能闲坐得,也随僚友看升平。”但抱定“富贵非吾愿,文章非我能”(《庚戌元日立春试笔》其一),故云“也随僚友看升平”。既以隐逸为高,其诗合在山林,不合在台阁,偶为应制,实非所长。如《塔灯应制》尾联“高明愿与君心并,遍照逃亡草野中”,化自唐人聂夷中《咏田家》“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与颔联“日临铜柱霞标烂,风飚银花火树红”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赞歌新朝确是不谐于时。《晋邸北狩》堆积词藻,味如嚼蜡,盖兴趣不在此,才情秘而不发。他曾幻想做太平之世的隐士,劫余重生,选授荥阳令及改官太常典簿,俱非所愿。如果不是惧于朱明峻法,也将与高启一样力请辞归。
  厌倦仕宦,难以融人新朝,与朱明貌合神离,杨基精神上陷入深深的痛苦,吟唱“青山识我归来意,白发消人仕宦心”,哀叹“盛世容归隐,毋令解组迟”,自甘沉匿于大拙,以求远世纷,消尘虑。对时政亦怀不满,《送李琴川谪临海》:“但嗟灵物困污渎,无一出手相提携。不然宠辱实命致,毋乃天下哀群黎。”《狂歌》:“醉后狂歌皆恸哭,老来春色最伤神。即将建业城边柳,持赠山阳笛里人。”寂寥之中追忆吴中旧日风流,每有“疑是前身与后身”之感。以这种心态仕明,无疑会给他带来不少坷坎,入京不久即去官。去官原因,《明史·杨基传》等俱未载及,仅称“起为荥阳知县,谪居锺离”,大抵沿袭张习《眉庵集后志》“迨我圣祖肇基之初,即受荐任河南荥阳令,寻谪锺离,闲居秣陵江滨”的错误说法。杨基实未曾再谪锺离,不得即返赤山,盖与去官待罪有关。张习《眉庵集后志》:“又用荐为江西省幕宾,以累复落职,处句曲山中。”未免颠倒时序。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三引述之,承讹袭谬而已。
  去官隐居句容的一段时间,生计艰辛,但杨基反而心情大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岩壑之乐。《句曲秋日郊居杂兴》其二云:“自采黄花嗅,谁知独步心?”洪武五年(1372),荐起江西行省幕官,案牍山积,日理其事,宦游非所好,时忌又多,不免感慨俯仰缄口,万事销沉,《省垣对雨》其二云:“旧雨深丛菊,新霜小树枫。醉怜花冷淡,愁爱叶疏红。沙远无鸣柝,江寒有断鸿。羁怀谁共语?默默坐书空。”菊代表着隐,不得归隐,故有“花冷淡”之语。无以消忧,只好“愁爱叶疏红”。“断鸿”亦写飘零之感。当然,即使俯仰缄口,但在那个动辄得罪的时代,杨基还是遭诬下狱,濒于一死。《出台狱复还洪都》云:“仓黄圜扉中,日夕与死邻”,“归来向妻孥,秉烛语及晨。犹疑是梦寐,欢乐恐未真。嗟余抑何艰,坎壤多苦辛”,“终当脱羁鞅,沧波浩难驯。”仕宦是他的精神重荷,孤寂的诗魂无处安措,但又不敢轻易卸去这一负荷。高启之死就是一个警醒的例子,士不为君所用,杀之可矣。这样看来,杨基的仕宦也是一种忍辱偷生,即便如此,最终仍未逃出高张的罗网。
  
  二、眉庵诗歌艺术
  
  “半是苏州半郢州”,不仅隐含杨基身世遭际之变,而且体现了其诗歌艺术的前后变化,即从唐音变为楚调。除这一变化外,杨基诗歌还有三大特征:情深意美,婉丽多姿,如徐泰《诗论》所评“天机云锦,自然美丽”;寄兴甚深,不避秾华;诗律甚细,擅于咏物。以下分别论之。
  先看从唐音变为楚调。在元末乱世,吴中相对承平,北郭诸子“虽遭丧乱之方殷,处隐约之既久,而优游怡愉,莫不自有所得也”(高启《送唐处敬序》)。张羽以“半是苏州”比杨基,不无道理。吴中派推尊唐音,取法不一,但在推重韦应物一点上则趋于一致。道衍《馆中公暇,读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子厚诗四首》其三云:“交游泉石间,感物自成诗。古淡岂易学,五字真五师。”“古淡”是他对韦诗的评价,也是宗唐旨趣所在。杨基作有《雨中效韦体寄季迪、止仲、道衍、仲温》四首,风调与韦诗相近。不过,他又喜好晚唐李商隐之诗,《无题和唐李义山商隐》五首风格秾丽,音调清婉。他对“铁崖体”的接受态度同样值得注意。元末尝从杨维桢、顾瑛游。维桢号铁崖,又号铁笛道人,于时人少所许可。杨基作《铁笛歌为铁崖先生赋》,才气腾涌,奇丽高华,维桢击节叹赏,一时至有“老杨少杨”(张习《眉庵集后志》)…之称。《元夕次韵铁崖先生》等诗也多有取法“铁崖体”之意。然他又意不在专作“小杨”,所谓取法“铁崖体”,与其好唐音、尚才情是不可分割的。
  元末,杨基与高启用世之志不得行,有意做“专业”的诗人。高启《青丘子歌》传述了这一理想。杨基的“眉隐”亦是寄情于诗,遣忧愤于两忘,置得丧于一笑。如《衡阳逢丁泰》所云:“我素有诗疾,逢人即谈诗。”后来在仕宦流离中,每寻梦北郭故事,留恋回味不绝。无疑,北郭结社的一段时间是他人生最快乐的时光。
  杨基以放逐山林为幸,以仕宦牢笼为不幸,历经谪放锺离、金陵罢官、台狱之难,悲吟“终当脱羁鞅”,却不敢力请辞归。洪武六年奉使湖南、广右,历经骚怨之地,凄凉作楚声,写下《过长沙吊贾太傅》、《舟中闻杜鹃》、《发衡州》、《三湘》、《过洞庭》等诗,俯思身世,不胜伤感。如《舟中闻杜鹃》:“落月祁阳路,声声叫子规。万山春尽夜,孤枕梦回时。客自伤漂泊,人谁念别离!无多眼中泪,听汝不胜悲。”此情无可寄托,此恨无以解脱,惟有放歌山水,破闷消忧。十二月雪中登黄鹤楼,写下《雪中登黄鹤楼》、《雪中再登黄鹤楼》,后诗云:“平生不愿万户侯,亦不愿识韩荆州。但愿武昌连日雪,日日醉登黄鹤楼。楼前绝景冠今古,况有缤纷雪花舞。玉树参差认汉阳,瀛洲浩荡迷鹦鹉。江头儿女走欲颠,谓我自是骑鹤仙。白云飞尽黄鹤去,此景不见三千年。我拍阑干为招手,世上神仙果何有?桃李非无顷刻花,江湖亦是逡巡酒。他日重来五百春,楼前花草一番新。相逢不识纯阳子,何用重寻回道人。”诗人命运多舛,驿动不宁的诗心如孤雁一般,感受风雨,易惊,易伤,易孤独,易动荡。游宦河南,《梁园闻雁有感》其一云:“万里飞来一雁声,梁园枕上梦初醒。谁怜今夜江南月,又是空斋独自听。”迁官山西,《太原官廨见榴花》云:“短短榴花石上栽,南风吹得一枝开。花枝纵是柑冷我,白发何心为看来?”俱是不胜寂寥之感, 此即张羽所云“半郢州”。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