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创新机制的几点探索(3)

作者:王勤谟 更新时间:2012-10-08 09:5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点,新,
【职称论文摘要】
中国重视共性的观念,其结果也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科学领域,体现为物体和个性都界限模糊,不重视独立的局部,在科学发展中重整体协调,对局部的认识也将其视为系统的一部分,典型的如中医。 自古以来,重视差


  中国重视共性的观念,其结果也体现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在科学领域,体现为物体和个性都界限模糊,不重视独立的局部,在科学发展中重整体协调,对局部的认识也将其视为系统的一部分,典型的如中医。
  自古以来,重视差异和重视共性犹如两颗不同的种子在中西方社会落地生根,各自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正因为决定这两棵大树成长的果核是不同的,决定了各自枝节花果的不同。
  我认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崇古守旧的思想,如孔子提出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等;而变法革新者,如商鞅、王安石、张居正、康梁等,没有好下场,也严重阻碍创新。举一个晚清时期发生在宁波市郊区一个小村庄的事,很有典型意义。1884年,日本汉学家、维新人士冈千仞访问这个名为黄山村的王氏家族,接待冈氏的均为举人、曾任知县等的文士。
  冈千仞在其《观光纪游》的日记中7月25日记载:
  砚云(注:邑庠生。同治癸酉举于乡考,以知县用,加五品衔)见余数举洋事,痛论烟毒,遂曰:“李中堂开招商、机器二局,经费百万,蠹国财,耗国力,无一所成,大失民心。”余曰:“洋人制机器,驶舟车,资纺织,尽力农桑国本,凡百工业,其日致富饶,趋强盛,雄视宇内,实机器之由。而今中堂开二局,用力于此,将收彼长为我用,此真尽力国本者。”砚云愤然,曰:“机器岂圣人之所言乎?此徒率国人,去质实趋机巧尔。”余曰:“唐虞璇玑玉衡,周公指南车,孔明木牛流马,无一非机器。圣人制耒耜,垦田亩;制机杼,织布帛;制锯斧,营宫室。其开物成务,无一不由机器。今也,洋人讲工艺,开机器,殆集中土圣人所制作而大成者。尧舜与人为善,而子摈为去质实趋机巧,何也?”砚云变色,曰:“英法豺狼,岂可以人理论乎?”……砚云有奇气,文笔纵横,实为难得之才,而言及外事,顽然执迷,一至此极,殆不可解者。是事不止砚云为独然。
  这一事例说明,使用机器与反对使用机器都可以从中国历史上找到根据。守旧者可以说:“机器岂圣人之所言乎?此徒率国人,去质实趋机巧尔。”维新者可以说:“今也,洋人讲工艺,开机器,殆集中土圣人所制作而大成者。”显然,晚清时期,守旧力量大于维新的力量,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社会基础。
  四、创新本身的规律
  创新产生有其本身的规律。对科学研究一般分成以下三种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技术和产品的创新,有两个源头,一是实践经验,二是科学研究。现在,后者越来越成为主要方面。在新技术、新产品等创新活动中,在我国不同部门、不同时期都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不同的周密的程序。如20世纪80年代,机械工业是“大力加强基础技术”;国防工业则强调预先研究。这里不再赘述。
  我认为从企业角度来说,还可以把创新体系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以上箭头表示的是从产品和工艺开发等科技活动来说。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是竞争力创新的源泉;竞争力创新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的经济归宿,或者说是在商业上的第一次应用,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当然,在竞争力创新过程也会有科技活动,甚至有重大的发现和发明。科学上的发现、技术上的发明是从未知中求知;而产品开发则是从已知中求新,也就是产品开发是根据对市场需求的判断,按照设定的功能要求,对现有有关技术进行选择、集成、匹配而成,当然,各有“巧妙不同”,成果也有差异。即使是迄今为止莫过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最复杂的产品,而该项目负责人也说,阿波罗登月计划采用的都是已有技术。何泽慧,92岁时,记者采访她,谈到两弹一星,她也说,没什么,都是抄别人的(《清华校友通讯》复64辑147页)。如果从创业的角度来看,竞争力的创新还包含商机、企业组织形式等,不再展开。当然,竞争力创新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它一定要有收益,也就是有经济价值。
  实现和促进创新活动的举措还有很多,如产、学、研结合,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知识管理等等。但我想在下面谈谈对于促进创新人才成长方面的一些看法。
  第一,知识创新源于个人或几个人。我们常说:西方文化是基于个人主义,中国文化是基于集体主义。我认为后者的说法不全面。中国文化基于集体主义,在政治、伦理等领域是如此,但在知识创新领域也是基于个人的。最明显的是,中国古代士人追求的人生目标:立德、立功、立言,都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事实上,诸子百家、二十四史、唐诗宋词、医学、科技等方面的著作和创造历来也都是归之于某个人或某几个人。
  第二,个人知识创新基于“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陈寅恪纪念王国维文中语)。2011年6月27日,温家宝在英国皇家学会的演讲中精辟地提出:“做学问、搞科研,尤其需要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正因为有了充分的学术自由,像牛顿这样在人类历史上具有伟大影响的科学家,才能够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敢于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敢于踏进前人从未涉足的领域。”所谓人的解放也就是使人具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
  第三,营造培育人才的氛围。杰出人物的成长过程中,往往需要有高人的识别和培养。这些高人也以培养才俊为己任,从而使有才能的人脱颖而出。华罗庚的经历就很典型。华出身贫寒,只有初中学历,自学成才。1930年(华生于1910年)在上海《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引起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熊庆来的注意,经理学院院长叶企孙批准,从小县城调到清华数学系资料室当职员,边工作,边旁听大学课程。1931年,叶企孙在日本数学刊物上看到华写的论文,很欣赏他的才华,破格提升华为教员,并让他讲授微积分课。1936年,叶又派华去英国剑桥大学深造。王淦昌、赵九章、李政道等也是得到叶的赏识推荐到国外留学。(主要内容取自1999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叶企孙:不能不提的一个人》)而要避免像王选1998年10月在北京大学演讲中所说的:“当我26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61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55岁以上就没有什么创造了,反而从1992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这是很奇怪的。”“我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我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可是我已经脱离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靠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却说我是权威。”(转引自1999年8月30日人民日报《我是一个过时的科学家》)(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