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融入中小城市的政策路径与地方创新述论

作者:孙中伟 更新时间:2015-01-26 12:1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农民工;社会融合;新型城镇化;中小城市;户籍制度
【职称论文摘要】
围绕新型城镇化和户籍限制逐渐放开背景下,如何促进农民工融入中小城市这一课题,对以往较少被总结的社会融合的政策措施和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进行总结,认为当前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政策措施和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主要集中在户籍改革、就业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参与四个方面。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国家将逐渐放开中小城市户籍限制,以本地城镇化为方向,提升中小城市就业吸纳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培育农民工人力资本,建设社区式产业园区,这一切将是促进农民工融入中小城市的主要路径。

        Abstract:We summarize policy measures of social integration and system reform of local government, both of which were summarized less before, focusing on how to promote peasant laborers’ integration into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and gradual opening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restrictions. We think that current policy measures of peasant laborers’ social integration and local government’s system innovation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o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reform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improvement of employment, public services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the state will gradually loosen the restrictions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mprove employment absorbing ability and public service ability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with the direction of local urbanization, foster human capital of peasant laborers and construct community-based industrial parks. All of such will be the main path to promote peasant laborers’ integration into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Key words:peasant laborer; social integration;new-type urbanization;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C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5)-01-54(9)
  1 前言
  众所周知,农民工城市融入一直受到户籍制度的限制。但根据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思想,中小城市户籍将逐步放开,中小城市产业水平、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也将得到提升,中小城市对农民工的吸纳、承载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都将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以往基于大城市设计的农民工社会融合政策需要重新调整,特别是当大量农民工迁移或落户中小城市之后,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提升其社会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促进他们更好的适应和融入中小城市社会就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是一项政策述评。虽然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文献汗牛充栋[1],但是这些研究和文献综述主要集中在概念辨析上,很少涉及政策层面[2],并忽视了地方政府的一些政策创新;此外,以往的调查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很少将视角放在中小城市。本文则重点对目前学术界提出的农民工社会融合政策路径和中小城市地方政府的社会管理创新案例进行梳理,并将二者统一到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内。此外,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以及中小城镇户籍限制的放开,农民工可能将大量流入中小城市,促进农民工融入中小城市将是未来农民工社会融合的主要方向,这也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2 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测量维度与解释视角
  2.1 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四个维度
  农民工社会融合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目前学术界基本上都是从城市中心主义和工业中心主义的立场出发,探讨如何使得农民工放弃传统的乡土文化接受主流的工业和城市文明,成为一名合格的市民。
  社会融合是指不同特征的群体在居住空间、经济实力、语言文化、生活方式、婚配关系、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多个维度趋同的过程。尽管学术界提出了许多社会融合的概念,内涵或略有不同,但社会融合主要是指一种文化和心理过程。而对农民工来说,社会融合就是从农村传统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并从心理上认同自身为“市民”的过程,即市民化。
  测量社会融合,是一项比较就困难得多。测量是开展实证研究的基础,社会测量就是要将概念从不同的维度进行分解,然后分别设计具体的问题,请被访者回答。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概念的测量进行了许多总结[3],主要包括四个维度:

        第一,空间融合。空间融合是外来移民进入城市,实现其他维度融合的前提,也就是说,农民工来到城市打工,应该拥有居住和生活的空间,其次不能与城市本地居民形成隔离[4]。一般来说,外来移民首先进入的居住区域都是移民聚居的场所,如工业区,其生活和交往空间也都局限在移民社区内;随着经济收入和社会交往的改善,他们会逐步搬离原来的社区,租住到更为高档、有品位的小区中,开始逐渐向城市的其他区域扩散[5],农民工也遵循类似的居住空间扩散规则。
  第二,社会经济融合。社会经济融合是指外来移民获得城市社会中平均的社会经济地位的过程[6]。在社会学中,社会经济地位的测量指标包括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职业声望等。对于农民工来说,他们的教育水平往往在迁移之前就已经给定了,因此关键是如何获得一份稳定、体面、高工资的职业,而前提就是他们能否在城市劳动力市场站稳脚跟。
  第三,文化与社会融合。文化融合的代表学者是高登(Gordon)[7]。高登的文化融合是指移民群体对迁入地社会的“文化模式”(Cultural Patterns)的采用。在高登看来,文化融合是指移民逐渐掌握当地社会语言、适应当地风俗习惯和生活习惯(包括价值观和规范)的过程。对于农民工来说,最为关键的是如何从小农传统的生活习惯转变为具有工业生产理性的城市生活习惯。[8]
  第四,心理融合。心理融合主要是指移民群体是否从心理上放弃过去的身份,逐渐地认为自己是迁入地社会群体一员的过程,也就是社会认同[9]。对于农民工来说,主要体现在职业和身份两种认同,在职业上实现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在身份上,实现从农民工到市民的转变。特别要注意的是,农民工的社会认同一直被认为是单向的。
  2.2 农民工社会融合研究的三种视角
  已有学者对农民工社会融合和市民化的研究视角进行了总结[10],总的来看,相关文献主要包含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户籍制度三大解释视角。这三个视角分别从微观个体能力、中观人际关系和宏观社会制度三个层面分析了农民工的社会融合问题,经济学科更加关注人力资本,社会学更加关注社会资本,而公共管理则更加关注户籍制度的改革。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