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融入中小城市的政策路径与地方创新述论(4)

作者:孙中伟 更新时间:2015-01-26 12:1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关键词:农民工;社会融合;新型城镇化;中小城市;户籍制度
【职称论文摘要】
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过程也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因此,在短期内彻底废除户籍制度并不现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与福利配置的均等化,使农民工获得与市民同等的无差异的公共服务。农民工市民化的实


  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过程也是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因此,在短期内彻底废除户籍制度并不现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与福利配置的均等化,使农民工获得与市民同等的无差异的公共服务。农民工市民化的实质,是政府要为进城农民提供平等公共服务,改善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降低入学门槛,构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医疗、住房及社会保障制度[30](辜胜阻,2010)。
  邓大松和胡宏伟[31]认为,导致进城农民“流动但不定居,定居但不融合”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无法获得与市民平等、无差异的公民权利。因此,他们提出欲加快市民化进程应促进农民工社会保障权利获得,统筹城乡的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国家农业部长韩长赋也认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关键因素是公共服务和各项社会权利[32],改善新生代农民工住房、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课题组的研究指出,政府要主动为农民工提供与城镇居民同等质量的公共服务,最重要的是保障一个就业基础和公共服务。[33]
  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居住、医疗、养老保险和子女教育等方面。在社会保险政策方面,综合社会保险是城市农民工社会保障的一种新模式。上海市于2002年9月1日起实施《上海外来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暂行办法》,该办法一经出台就在全国引起广泛关注, 接着成都市也于2003年3月1日推行了《成都市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综合社会保险暂行办法》。成都市综合社会保险(一般简称综合保险) 的范围包括:老年补贴、工伤补偿和住院医疗费报销。该制度为农民工“量身定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保障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利益。该政策受到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高度重视,各级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也初步得到用人单位和非城镇户籍从业人员的认同。[34]
  在住房保障方面,江苏南通市的“四海家园”外来人口社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南通开发区共有7万多名外来务工人员,占全区居民总数的三分之一。近年来,南通开发区先后投资4亿多元,建成4个外来务工人员集居社区,可容纳4万余人居住;企业出资建设73个集中居住点,可容纳2万余人。这些社区治安井然,银行、邮政网点、集体餐厅、活动室、教育培训等设施俱全。对这里的居民来说,“四海家园”不仅仅是他们的家,还是他们融入当地的一个途径。南通开发区把外来务工人员当做新市民,以“平安、和谐、融入”为目标,创新服务管理理念和机制,把关注点逐渐从工资、福利待遇向社保、医保、子女教育、安全健康转移,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全部在租住地就近入学,享受良好教育资源,他们对南通普遍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
  3.4 社会参与
  与目前学术界更多主张通过制度改革来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不同,以社会网络为视角开展的研究认为,推动流动人口与所在城市社区、组织和居民产生更为密切的联系,使其在城市中积累起本地化的社会资本,是促进流动人口融入城市的重要因素。
  任远和陶力[35]从社会参与、社会信任和社会交往三个方面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本地化的社会资本与社会融合的关系,发现本地化的社会资本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具有显著影响。因此,他们主张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流动人口积极参与城市公共事务、培养流动人口与本地人口的相互信任和相互包容,促进流动人口和本地居民发展更加积极、更加正面的社会交往。

       农民工社会参与主要包括企业内和社区两个方面。在企业内部,工会组织扮演着枢纽作用。工会是企业与员工之间的桥梁,应帮助员工维护自身权利,为实现这一点,工会应该在企业内部尝试直选,推进工业民主,促进员工参与[36]。要发挥工会等枢纽型社会组织维护农民工权益的作用,督促企业切实履行社会责任[37]。
  在社区方面,各类社会组织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慈溪市政府创立的“和谐促进会”,该组织是由外来人口与本地村民共同组成的,旨在吸引新老村民共同参与丰富多样的社会活动,成为相互交流沟通、协调利益、团结互助的工作平台。[38]在实际运作中,该组织较好地承担了需求表达、协调沟通、凝聚共识的任务,有利于促进外来流动人口和本地居民相互之间的社会认同和接纳,吸纳流动人口和本地居民共同参与地方社区事务,消减了族群矛盾,实现了社会融合与一体发展的目标[39]。
  近年来,社会工作在促进外来农民工社会融入方面的作用也开始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高万红[40]以增能理论为指导,在昆明Y社区开展流动人口社区综合服务,提出增能视角下的流动人口能力建设,主要包括个体层面的适应城市生活能力的提升和社会层面的自助和互助组织建设,其重点是充分挖掘流动人口本身具有的潜力,提高其自信心;建设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构建互助和自助组织,透过集体意识的觉醒和共同努力来改善生活状况,促进社区融合。郑广怀和刘焱[41]基于“扩展的临床视角”,从人与环境的双重改变入手,研究发现,企业社工干预有助于促进员工的企业融入,降低流失率。此外,社会工作和社会组织在向外来工提供社会服务,促进外来工与本地人的认知和了解,帮助外来工更快融入城市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地方政府制度创新的案例多数来自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往往是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创新的源泉。学术界很少对这些创新予以关注,甚至出现了理论研究与政策实践严重脱节的现象,我们理论上得到的许多观点早已落后于实践或者被实践所否定,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与学术研究的理论视角具有一致性。
  4 户籍放开能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吗?
  自农民工问题产生以来,如何突破户籍制度的限制,使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既是学术研究热点的话题,也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农民工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是,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政策实践都基于一个基本假定:“户籍限制在短期内不会放开”,因此,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重点是“劳动力流动和劳动保护”,而不是“市民身份和服务均等化”。
  但是“十八大”之后,国家开始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重点发展二线城市、中小城镇,以此作为吸纳农民工移民的主要战略。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全国范围内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就目前政策来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户籍放开依然不现实,但中小城市户籍放开将是必然趋势——据国家发改委透露,中小城市特别是地级市以下城市,有望全面放开户籍限制,这意味着,在大量的中小城市,农民工可以轻松实现第三个转变,即“身份上从农民到市民”。然而,中小城市户籍放开真的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吗?事实并非如此。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