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入朱子的思想世界(3)

作者:子祥 更新时间:2010-10-13 10:55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朱子;思想世界;思想谱系;宋明理学
【职称论文摘要】
不过在张载那里,天地之性虽然是以反之的方式提出的,以表示它是人所固有的本根之性,但实际上,这种本根之性同时又是以现实人生中努力追求的理想与方向出现的,这样一来,其所谓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也就具有双重色


  不过在张载那里,“天地之性”虽然是以“反之”的方式提出的,以表示它是人所固有的本根之性,但实际上,这种本根之性同时又是以现实人生中努力追求的理想与方向出现的,这样一来,其所谓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也就具有双重色彩。就是说,作为人生现实出发点的只能是实然生性——是即所谓气质之性;而作为人生之根本依据——亦即决定人之为人的依据、同时又是作为人生追求之根本方向的则始终是天地之性。而这种依据与方向原本并不外在于人,不过是人之生命中的一种“我固有之”而已,或者也可以说是一种“天所性者”、“天所命者”,所以才会有“善反之”一说,也是其“反之”的深意所在。
  到了朱子,这种表示人生现实出发点与追求之根本方向的双重人性及其关系就被彻底统一起来了:一方面,所谓天地之性并不外在于气质,不过是气质之性中的一种内在蕴含——“所以然之理”而已;另一方面,所谓气质之性也并不单纯是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生理禀赋,而是虽然表现为生理禀赋,实际上,其人气质之明暗、强弱、刚柔等等本身就已经是由其内在的天地义理之性所直接决定的。这样一来,人所表现出来的气质之性其实也就已经是由其内在的义理之性所决定,并且也就直接是其内在义理之性的外在表现了。对人而言,气质本身不仅直接表现着其人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之间的“生理”比重,而且也表现着其人对自己内在的义理之性之自觉的程度。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看朱子对人性的论述:大抵人有此形气,则是此理始具于形气之中,而谓之性。才是说性,便已涉乎有生而兼乎气质,不得为性之本体也。然性之本体,亦未尝杂。要人就此上面见得其本体元未尝离,亦未尝杂耳。气质之性,便只是天地之性。只是这个天地之性却从那里过。好底性如水,气质之性如杀(撒)些酱与盐,便是一般滋味。在这里,人所表现出来的具体气质就已经不再是所谓纯粹的气质之性,而是双重人性之生理与生存统一的具体表现了,一如含着酱与盐的水——既不是纯粹的水,当然也不是纯粹的酱与盐,而是水和酱与盐具体统一的直接表现了。所谓“味淡”、“味咸”,表现的也就既不仅仅是水的属性,同时也不完全是酱与盐的属性,而是作为水和酱与盐直接统一的具体表现。对人来说,所谓性刚性柔、性急性缓等等所有这些以往仅仅被视为气质禀赋的因素,也就不再是单纯的气质之性,而是由具体气质所表现出来的天地义理之性了。
  朱子对双重人,胜的这种禀赋——生存论式的统一,直接预示了其对人生的一种全新的把握方式。本来,在张载那里,双重人性的提出既意味着人具有超越于具体气质的天地之性,同时也可以从气质之性出发以向天地之性复归,或者以纯粹至善的天地之性作为变化气质的主导与努力方向,这也就是所谓“定性”、“成性”的人生修养过程。但到了朱子,由于人所表现出来的实然气质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气质之性了,而是双重人性之生存统一的具体表现,因而人所表现出来的实然气质事实上也就已经成为其人生的现实出发点(原点)——所谓双重人性直接统一的具体表现了。如果说实然气质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生命情调本身就已经是天地之性之内在于气质并综合气质之性在人生中的具体表现,那么与之相应,一个人的学术性格或为学心态也就成为其学术生涯的真正起始。因为这种学术性格既不纯粹是所谓“形而后有”的气质之性,也不纯粹是所谓“与人无不善”的天地之性,而是二者的生存统一并随着其主体不断地自觉从而在学术立场上的表现……这样一种不断地追索,终于逼出了朱子学术生涯与学术世界的现实出发点。
  当然在这里,所谓学术性格既不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气质之性,也不是所谓纯粹至善的天地之性,同时也不是其双重人性之具体统一于现实人生中的直接表现,而是此气质作为双重人性之直接统一与一定的为学实践之积淀以及二者之具体统一在学术活动中的表现,是其“思想世界”的真正主体或生发之源。对一个人的学术生命而言,它既是一种具体的心态,同时也是一种稳定的性格,当然也包括一定的趋向、视角等等;所谓学术视野,不过是这种学术心态与学术性格的一种外向投射而已;至于所谓思辨的构架、理论的谱系包括所谓理论观点等等,说到底也就不过是这种学术性格的展开和具体运用而已。这样一来,如果我们准确地把握了朱子的学术性格,也就等于找到了其理论体系的生成之因与其学术世界的真正主体。
  这似乎带有太多的理论思辨意味,但却并不是一味思辨推导的结果;而这样一种研究进路也并不适应于所有的理学家。在宋明理学中,有的理学家根本就无法借助这种方式进行把握,因为其心灵、性格与周遭世界——所谓学术环境有着太剧烈的冲撞(例如由白沙、阳明所表现的心学一系)。在这种条件下,他们不是也根本不可能直接以其与生俱来的禀赋、性格直接进入学术活动,而是在与周遭世界的强烈冲撞下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深入(返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所谓反省),以“求之于本心”、“求之于良知”的方式,从而获得更为深层的心理支持,是即所谓“自得之学”,当然也是心学之为心学的一种基本特征。在获得深层支持的基础上,虽然其心灵、心态包括所谓性格对周遭世界能够保持一种所谓“不动心”式的超脱,可其鲜活的生命与活泼泼的心灵却不能不以随缘发用的方式来回应这个世界——因为其人毕竟就生存于这个世界。这样一来,虽然他们的学说、理论被称为心学(就其根本依据而言),但却往往带有更多的外在机缘的因素(就其具体形成与表现而言),甚至从一定程度上说,他们的思想体系及其特色,往往也就首先是由他们与周遭世界的冲撞决定的,并且也不断地为遭遇世界所着色、所塑造。
  但这种情况对朱子来说基本上是不适应的,因为在朱子的世界中,这种冲撞型的境遇基本上不存在(并非没有,但却并不像心学家那样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朱子出生并成长于一个相对顺适的环境,而且就在这种环境中研习经典、学习做人,他所研习的前人,都是受人尊敬的理学家;而他对前人思想观点的诠释与阐发,也都受到时人的尊敬和表彰。即使成年后,他与同辈学人所展开的思想切磋、理论 辩难等等,也都是在相互尊重、相互提携的氛围中进行的。这样,他就既没有与周遭世界的强烈冲撞,也没有遭逢外部世界的强烈打压或百般阻遏(仅仅从学术思想上看),自然也就不需要像心学家那样先进行一番孤绝的内向澄澈或内向求索。朱子就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成熟;而当他成熟时,其生命情调与学术性格就已经成为一种既定的存在了,而他的学术生命也完全可以说是在其先天禀赋与生来气质的自然展现中开启的。正因为这一点,所以直接表现其生命情调的学术心态与学术性格,自然也就成为其学术生涯和学术世界的真正起始了。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论文网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