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篇视点与矿冶文学小说《古巷道》的叙事策略

作者:李金妹 更新时间:2013-04-08 00:08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古巷道》;矿冶文学;视点;认知诗学;本土化
【职称论文摘要】
从认知诗学的角度,结合语篇视点,分析矿冶文学的代表作品《古巷道》的叙事与聚焦特征,指出作者选择双层并行叙述框架,运用全知全能零聚焦视点和第三人称内聚焦视点交替叙述的叙事模式,叙述视点和时空视点的转换巧妙自然,小说意识流的写作手法在知觉视点的选择和安排上,传达了主人公起子和隐含作者的心理认知和观念视点。同时,这也验证了认知诗学可以对本土作品进行解读。

 《古巷道》[1]是由著名作家古清生创作的黄石矿冶文学的代表作。它是以黄石市大冶铜绿山发掘的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矿冶遗址为创作背景,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大冶地区矿山村民大肆盗取国家矿产资源为题材内容。由于其艺术的高度和题材的特殊性和代表性,《古巷道》这篇小说引起了很多黄石矿冶文学研究学者的关注。如:周进珍介绍了该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主题意义,分析了其写作手法及作品的不足之处[2];黄燕阐释了“古巷道”与“青铜斧”的象征意义及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探析了小说中的人性世界。[3]这些学者都是从传统的文学批评的角度来分析这篇小说的。
  李金妹运用“图形—背景理论”探讨了黄石矿冶文学的代表作《古巷道》在语音、词汇、语义和整体语篇结构等层面的文体风格。[4]本文继续从认知诗学的角度,结合语篇视点理论,分析黄石矿冶小说《古巷道》中的叙事与聚焦,认为古清生在创作这篇小说的过程中,对叙事视点的处理别具一格,采用双层并行叙述框架,叙述视点和时空视点的转换巧妙自然,同时在知觉视点的选择和安排上,传达了主人公起子和隐含作者的心理认知和观念视点。本文试图运用国外认知诗学的理论对中国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不仅可验证这一全新的解读方法对本土作品的解释力,同时也能为中国文学文本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一、认知诗学视野下的视点
  视点(point of view)是修辞学与文学批评领域的术语。在国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篇视点在文体学、叙事学、文艺批评、功能语义学等学科中受到深刻的探讨和广泛的运用。它是“制约语篇深层结构(即语义)的一种图式,反映人们看待对象世界的角度和态度,支配着对象的选择与组合,从而影响语篇表层结构(即形式句法)的组织”,它有四种类型:时空视点、观念视点、叙述视点和知觉视点。[5]
  其中,时空视点是人们观察或呈现对象世界时采用的时空角度和位置,包括时空的起点和移动的顺序;观念视点指作者或人物通过文字体现出来的立场、信仰体系和价值观等;叙述视点指篇章中对陈述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侧重关注作者和人物参与者之间,谁“说”,谁“看”或者“聚焦”。谁“说”涉及对第一、第二或第三人称叙述者的选择。而谁“看”或者“聚焦”,反映了叙述中认知参照点的选择和安排,可以分为无聚焦或零聚焦、内聚焦、外聚焦和多重聚焦。[6]知觉视点关注知觉的对象,有起始和终结两个部分,它事实上是信息的选择与组合。语篇的构建中,语言的起始话题就是知觉的起点,内容就是知觉的终点,也就是新信息。
  视点是叙事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而视点的安排和选择是一种认知处理过程,涉及到图式、脚本、方案等认知方式的运用;观察角度、方向或立场的差异以及叙述方法的改变都会影响作者或读者对某一个事物的认知体验,从而影响其对文本语言和意义的理解。因此视点的选择和分析对文学文本的解读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7] [8]同时也体现了作为“文学与语言学的新接面”[5]的认知诗学的研究方法。
  二、解构小说的叙述策略和语篇视点
  (一)叙述视点和聚焦
  《古巷道》从宏观上可以分为两部分,采用双层并行叙述框架。
  第一部分(即外框架)是作者按照人物的行踪交代故事的发展进程,描写了贪婪又聪明的起子在利益的诱惑和驱使下,走进年久失修的“古巷道”,蜗行在黑暗崎岖的狭道中为了寻找传说中的一把青铜斧,以及在巷道里,起子、九疤子、凤子和豺狗为了争夺青铜斧,相互猜忌厮杀的故事。这一部分作者采用第三人称零聚焦的叙述视点进行观察。第三人称零聚焦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其特点是叙述者的全知全能,无视角的限制。叙述者可以同一时间出现在不同的地点,对景物、事件、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活动都了如指掌,不动声色地将故事娓娓道来,拉近作者与故事的距离,让读者觉得更真实。如小说一开始作者就为我们描绘了像迷宫一样神秘的古巷道里面阴森恐怖的景象:霉腐浑浊的空气,低矮又不断滴水的巷顶,坑洼不平的窄道,巷壁凹处不下百十条的土蛇,日本人留下的刺刀和盗矿者的尸骨,巷道里随时坍塌和涨水的危险等。
  第二部分(即内框架)作者避免平面、线性地直观描写,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处理,设置悬念,以吸引读者。作者采用主人公起子的视角来回忆往事,小说交代了他们进入古巷道的背景、缘由,同时交代了起子的出身和主要人物起子、九疤子、王经理、凤子和豺狗的相互关系,及主人公起子的生活背景和个性特征等。这一部分作者采用的是第三人称内聚焦的视角进行叙述。内聚焦是指当叙述者把聚焦者的地位让位于故事中的人物,采用人物的视角对故事情景进行描述。[9]叙述者对事件的理解受限于人物的道德水平和知识能力,所叙述的只是局部情况,这种视角也可以深入人物的内心。
  作者运用全知全能零聚焦视点和第三人称内聚焦视点交替叙述的叙事模式,让双层叙述框架并行发展,相辅相成,形成有机整体,使小说情节完整,布局合理。外框架中,作者即叙述者高于故事层面,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及结尾,内框架中,作者把自己的感知限制在人物起子身上。《古巷道》中故事的外叙述和故事内聚焦的结合丰富了故事的情节,增强了小说的艺术张力,控制了小说叙述的节奏。
  (二)时空视点

     叙述是在一定的时空进行的。古清生在叙述时间的处理上采用了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呈现出故事的历时性叙述穿插倒叙。小说结构严谨,布局缜密,随着起子意识的流动,有限的篇幅中自然地插入起子的八段回忆。“意识流”作为一种结构形式,打破常规的因果、逻辑关系,具有跳跃性、逆时性、散乱性和交叉性,是对人心灵隐秘的一种原生状态的如实呈现。[10]
  《古巷道》中叙述时间的频繁转换,小说中全知叙述者的叙述和人物起子的意识之间的频繁转换都体现出这部作品具有意识流小说的特点。作者采用全知叙述视点描述人物活动的背景,采用第三人称内聚焦视点表现起子在古巷道中绵绵不断的思绪和飘忽不定的意识:看到九疤子“歹毒贪婪”的眼神,他想到和九疤子、王经理相识的经过;听到古巷道里坍塌的响声,起子心里升起一种不祥的感觉,进而想到他进入古巷道寻找价值连城的古人用来采矿的青铜斧的原因;王经理狡猾恶毒的暗算和挑拨及九疤子凶狠自私的行为让起子产生强烈愤恨,又让他想到童年受人欺压的经历,又突然想到和队长发生过节,为了报复,他放火烧队长家的房子;看到手中燃着的松明子的火光,起子想起用石子打死曾经羞辱过他的邻村赵四家的公鸡;怀抱着被误伤的凤子,他又不自觉地想到最初来到土矿桥受凤子的关照以及和人争夺地盘的情况……古清生巧妙准确地将叙述视点和时空视点进行转换,使与起子有关的过去时空在叙述中自由叠现,让读者从不同的侧面积累一些相互关联的信息,了解起子的性格特点,也为故事的高潮的到来做好铺垫。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