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脑制作小组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张洪利 更新时间:2017-11-20 13:55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培养提升
【职称论文摘要】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21世纪必不可少的技术,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掌握和使用好它越来越重要,小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将对将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一定影响。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核心目标是“两个培养”,即:培养利用信息技术学习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每个信息技术教师应该研究的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有各种各样的团队,他们每推出一种想法或一个作品之前,都离不开创作,创作就需要创新。如果从小学时候就开始培养这种素养,将来对我国的综合国力就能会有深远的影響。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紧跟脚步——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学校教育中,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内容,由于信息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出现不固定性。因为它的很多操作过程都建立在各种软件的基础上,而软件太多,更新又太快。因此,我们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1]。
二、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
1、想创新。创新不能只对学生空谈,作为他们的引路者,我们教师自身要有一种创新精神,而不是一味的去要求学生创新,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努力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制作实例吸引学生的眼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时我们教师要继续引导:“你还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吗?”让学生去想象这个效果是怎么制作形成的,这时就会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在想象的基础上学生一定会萌生想自己动手试一试的想法,从而达到想创新的目的。
2、敢创新。创新精神需要学生机智地把握机会、勇敢地去付诸行动的精神状态。在创新过程中不仅只是智力活动过程,它也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有敢于创新、对真理执著追求的勇气。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他们敢创新。我认为在教学中,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学生有了创新的想法来创作出一个作品,在这种内在动力的驱使下就会使他们敢于去创新。在学生创新制作某个作品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他们可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能力,锻炼了学生不畏挫折的恒心和毅力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2]。
3、会创新。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教学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而“学以致用”关键在“用”,即让学生不仅学会还要把它综合运用到学习生活当中。在综合运用中进一步熟悉所学会的知识。在操作中获取信息,获取信息后进一步分析和处理信息。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用电子Excel做一份自己班级的成绩单,通过Excel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要去利用圆饼图,折线,图表等分析方法,除此以外还能够及时发现学生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并知道自己哪部分存在不足,从而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如果让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把它渗透于其他学科之中。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来上枯燥乏味的英语课,利用计算机创作美妙的音乐,充分利用计算机音效效果等来上一节生动的语文课,或者用计算机去做科学试验,那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信学生不仅仅会喜欢上信息技术这门课,对于平时不感兴趣的课程也一定能被调动起来。
三、爱上创新
创新能力要有一定知识和智慧做基础,但是不可低估情感对知识、智慧的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有了新发现和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时,我会及时表扬,给予肯定,并让他把自己的新发现、好方法说出来,让他体会创造的愉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成果。例如让学生利用画图自己给学校设计标志,完成后打印出来,贴在教室里让师生共同欣赏、品味、评论。我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创作的成果,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尝试。在45分钟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常常体验参与创造的快乐,产生成功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使学生爱创新。
创新素质的培养是时代的需要,是新世纪人的最核心素质。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开放思维,掌握理论,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多思、敢问、敢做,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一定能在信息技术这片沃土里得到培养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韩富有.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大家,2010(12):214.
[2] 王轶琼.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素质教育[J].内蒙古教育,2000(5):32-33.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