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诚信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成航宇 更新时间:2010-12-09 12:04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大学生 诚信度 诚信行为 诚信认知
【职称论文摘要】
采用调查问卷法,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的诚信认知和诚信行为相悖,女生的诚信度高于男生;乡镇学生的诚信度高于城市学生。大学生在诚信问题上,存在着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随着学年的增长,诚信意识呈现下降趋势。社会环境和大学生自身素质是影响诚

 诚信作为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社会文明的规范,是社会发展的基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改变,从而引发出一系列的“诚信”问题,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诚信度现状的调查,探究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在校加强诚信建设、教育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校大学一年级至四年级部分在校大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测试量表,对500名学生进行测试,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8份,获取有效问卷480份,有效问卷率96%。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诚信度现状的调查分析
  2.1.1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不同生源地、不同年级结构分布
  表1显示,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分布在20-23岁,校学生的平均年龄20.82岁,调查对象中男生占56%女生占44%,城市的学生占20%乡镇的占80%。
  2.1.2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
  学习生活中的诚信:约59%的学生对考试作弊、写作抄袭等不正当行为反应是视而不见,只有5%的同学会检举揭发。有40%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可以理解,8%的同学认为无所谓。
  道德生活中的诚信:约6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求职中的违约行为是可以理解,有1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约10%的学生选择毁约。
  经济生活中的诚信:有32%的同学认为,大学毕业生不按时还贷可以理解,有35%的学生在欠他人钱物时选择“别人催促时再还”,10%的学生不想还。
  人际交往中的诚信:在校有40%的同学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利用,有31%的同学认为,世上唯一能信任的只有自己。
  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诚信意识、诚信态度的分值明显比诚信动机的高,说明在校大学生诚信行为与诚信认知相脱节,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2.1.3不同性别、生源地、年级大学生诚信度分析
  调查显示,女生的诚信度比男生的诚信度要高。男女生的性格差异是造成男女生诚信度高低的又一原因,女生性格多文静、温柔,她们认真好学、责任心强、严于律己,女生的自觉性和自制性高于男生。
  表2显示,在校大学生生源地在农村的学生比在城市的学生诚信度要高。出生在城市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成长在较为优裕的生活环境中,使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差,社会责任感不强。再者,城市的学生接触的社会环境比乡镇的多,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也比乡镇的学生大。
  2.2影响在校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相关因素分析
  从表3可知,影响在校大学生诚信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大环境诚信缺失和大学生自身素质。当然,还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传统价值观缺失,诚信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和法制制度缺失的影响。
  2.2.1社会环境的影响
  2.2.1.1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同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是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物质文明,没有形成“诚实为荣,失信为耻”的社会风气,精神文明建设的薄弱导致诚信意识淡薄,这是造成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2.2.1.2经济体制转变带来的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被运用于人际关系中,必然造成道德上的唯利是图,公德意识淡漠,行为方式失范,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被物质化、庸俗化、功利化。其次,社会上假冒伪劣商品的充斥、偷税漏税现象的层出不穷、坑蒙拐骗、投机取巧等不良现象等,对整个社会的诚信发起了严重的挑战,增加了大学生不诚信因素。
  2.2.2大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
  2.2.2.1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脱节
  大学生在谈到诚信问题都会侃侃而谈,口若悬河,讲出一番大道理。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又往往会做出失信行为,使诚信意识与诚信行为严重脱节。
  2.2.2.2功利主义思想、从众心理严重
  当代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功利主义思想明显,从众心理普遍,任性好强、心态浮躁、缺乏积极态度和应有的自我约束力。
  2.2.2.3不良心态作祟
  不平衡心态,面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的人侥幸成功,自己内心不平,有些原本诚实守信的学生失去了本色,放任自己的失信行为随波逐流。
  2.2.3传统诚信价值观缺失
  随社会经济的的快速发展,以及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人们开始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现代人的传统价值观出现淡化甚至丢失的想象,大学生也不例外。
  2.2.4学校道德教育知行脱节
  学校德育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高等学校仅局限于(或偏重于)道德知识的教学,存在把德育智育化的倾向,把书面考试作为德育主要的评价方式。
  2.2.5诚信法律制度不健全
  近年,我国在市场经济立法方面做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还不够完善和具体,特别是对于社会失信行为的打击处罚力度不够,使得失信者敢于违法。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在校大学生存在诚信行为与诚信认知相脱节想象。
  3.1.2在校大学生对于诚信问题存在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
  3.1.3在校男生的诚信度低于女生,城市学生低于乡镇。
  3.1.4社会环境和大学生自身素质是影响诚信度的重要因素。
  3.2建议
  3.2.1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引导学生养成高度的责任心,提高道德自律。
  3.2.2加强校园诚信文化建设,构建诚信校园,严明校纪校规,加强惩戒,通过制度来约束学生的不诚信行为。
  3.2.3改革诚信教育体制,创新诚信教育方法,根据男女生的差异和特点,因材施教。
  3.2.4创建良好的诚信道德环境,要尽快完善和健全社会的诚信制度,学校建立诚信评价体系,个人诚信档案等规范在校学生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王豫凌.大学生负诚信心理分析[J].教育教学(下旬刊),2007.
  [2]苏英姿.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心理分析与教育应对[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5).
  [3]杨江水,吴阳红.当前大学生诚信问题及其成因分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3).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