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一堂好的实践活动课标准

作者:赵蕊 更新时间:2012-12-09 14:32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实践活动课程 标准
【职称论文摘要】
本文以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提出一节好课的五个基本要求,结合《走进农家》这堂活动课阐述了对一节好的实践活动课的理解和体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每个教师的教育观和学生观都会不同程度的变化。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会慢慢地凸显出一个问题——怎样去衡量一堂好课?对于此问题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华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一书中指出:一节好课是没有绝对标准的,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有意义,是一节扎实的课;二是有效率,是一节充实的课;三是有生成性,是一节丰实的课;四是常态性,是一节平实的课;五是有待完善的课,是一节真实的课。在这里,我就以《走进农家》这个活动项目谈谈我对一堂好课的实践和理解。
  一、好课是实用的、常态的
  叶澜教授说,在一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必须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比较实用的课。实践活动课《走进农家》是根据现在初、高中学生的身体特征和心理特点及根据基地周边的资源环境设置的课程。这个课程的开发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是所有初高中的学生都可以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所以是一堂实实在在的课。
  二、好课应具备目标性
  每一节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要求,三者相辅相成,层层递进。学生在走进农家过程中可以了解农民基本生活的,认知农作物及家禽家畜的饲养。通过此项目让学生走进农村,走近农民,感受劳动人民的艰辛和不易,体会劳动带来的快乐,感受农民的质朴和纯真,改变自己的心态,学会给予农民更多的理解和尊重,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三、好课是生成的
  所谓“生成性的课堂”就是指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对话碰撞中,出现出乎教师预案的新问题、新情况的课堂。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学生处在思想自由、表达自由的最佳状态。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和没有激情的行程。”
  《走进农家》这个课程一直在重复地上着,但每次都有不同的感触和收获。特别是学生在分享的时候,思维特别活跃,记得有一次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今天的活动,表达我今天的一个心情,那就是:城市是农村的向往,农村是城市的爹娘。当他说完这句话的那一刻,我被感动了,我相信在场的所有人都会有所触动。细细想来,的确如此,我们的父辈的父辈,再往上数三辈,都是农民出身。我们是已经过上现代化生活的“城里人”,但绝不能忘记农民。不了解农民、不感恩农民甚至歧视农民那就是无知和忘本。所以,我们应该更多地理解农民、尊重农民,如果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这一切。在这其实也是给我上了一课,也是课堂的拓展和延伸。
  四、好课应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走进农家》这课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课堂不是在教室内,而是农户家里、田间地头、山野丛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活动内容。整个活动分为活动引导、活动组织、活动点评三块内容,无论是从活动引导、活动组织到最后的点评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整个组织过程自己去参与和体验,最后自己点评分享,教师只是做一个引导和辅助的作用。特别是“点评分享”环节,我会留给他们20分钟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几乎都是学生在说,我只是一个听众,但每次都超时。为什么会这样?我想应该是因为每个学生都成为了课堂的参与者,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都有了自己的感悟、收获和快乐,所以才想和大家一块去讨论和分享。主体性的课堂,就是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整个课堂更加富有生命力。
  五、好课应该注重教学效果,有益于学生的成长和终身发展
  《走进农家》并不是让学生去农村转一圈、吃一顿农家饭就可以了,更多的是通过课程的引导、组织,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让学生知道中国9亿农民及农村的基本国情;知道“三农”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知道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9亿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和谐社会的构建就难以顺利实现。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将有着重要意义。
  总之,根据叶澜教授的五个要求,结合《走进农家》这个课程,我们得出:一堂好的实践活动课程应具备实用、充实、生成、真实、发展的特点。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然而真正做起来却是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开阔起来,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叶 澜《新基础教育》
  2.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
  (作者单位:郑州市中小学生生产实践教育基地)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