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坚持21天吗?

作者:刘慧玲 更新时间:2010-09-11 09:3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学习习惯;养成;21天
【职称论文摘要】
好的习惯是成功的一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很多学生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效率不高。如果能在课前、课堂、课后以及作业测试中注意学习中的细节,培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甚至可以终生受益。

在行为心理学上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这是说,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很多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障碍并非是智力因素,而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就笔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不良现象谈谈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1课前准备充分
  
  1.1物品准备:很多学生没有在课前把本节课所要的相关书籍和学具准备好的习惯,或准备也只是一本课本而已,课堂中如用到其他东西再东翻西找,很浪费时间,从每学期开学的第一课开始,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这样的习惯:课前把我们上课时所可能要用到的东西准备好,包括书本、学案、所订的资料、笔记本、笔等。有的学生能坚持几天,但不久又忘了,这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监督,正常在一个月后,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按教师的要求做了,如果几门学科教师同时这样要求的话,这种好习惯的养成还可以更快一些。
  1.2知识准备: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不会把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标注出来,看完以后,书上什么痕迹都没有留下来。在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时,又在书上重新找答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情况来预习,如果教师留下明确的问题(如导学案),要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目标明确,学生找到重点后迅速标出。如果是在没有明确问题情况下预习,那就可以通过平时学习历史的一般要求来预习,如在预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这一课时,从十月革命发生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三个大个方面去自主学习。
  1.3思维准备:不少老师在交流时,常常会谈到这样的现象:在上课的前两三分钟,学生的反映比较迟钝或茫然,一个简单的问题提了出来,要愣一会儿才有人反应过来。很显然,这时学生的思维还没有转到本学科上来,说明上课前的学科思维还未准备好。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告诉学生在课前的两分钟把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在头脑里迅速回忆一下,或把课本迅速扫描一遍,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迅速转移到本学科上面来,上课时就可以立刻进入到状态中,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
  
  2课堂高效利用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中几个习惯也很值得注意。
  2.1关键知识记笔记:记笔记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可为什么有的学生复习时没有笔记呢?一个重要的内容教师已经放慢语速讲了三遍了,有的学生还在那儿不动笔,非要教师说记下来才知道去记,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养成及时记笔记的习惯,或者说是没有这种意识。因此许多教师在开学的第一课时就会向学生提出这样的要求:教师重复讲的比较慢的内容肯定是需要做笔记的内容。而这种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坚持几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学生才会形成习惯。
  2.2小组讨论记要点:课堂讨论或小组合作探究时,没有人有意识地把大家的观点扼要记下,等到展示成果时,经常出现辞不达意、表述不完整不准确或刚才讨论的就忘记的情况。因此教师在进行巡堂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醒督促小组中的负责人注意记录或让小组负责人指定小组中的成员轮流记录大家讨论出的成果。
  2.3思考问题多角度:很多学生思考问题时容易出现思维定势,就某一角度进行充分论述,其他就顾及不到了。现在的高考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一个题目就明确考课本上某一段文字的现象已很少出现,往往考察的是知识间的联系,这就需要学生在平时的思维训练中注意多角度、多维度进行联系拓展。例如在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时,训练学生从国际、国内或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去思考。长此以往进行此类思维训练学生就会形成习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
  2.4回答问题要成文:很多学生不喜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认为我心里知道就行了,结果到了考试时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心里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不会表述出来。心里想的最好说出来,如果时间允许,没机会说的学生最好能写下来,这样会发现,想想认为很简单的问题说出来并不容易,而用比较准确规范的语言写下来就更难了,平时不注意养成这种表述的好习惯,考试时也不可能写出较准确的答案的。
  
  3课后整理归类
  
  3.1资料整理:许多教师碰到过这样的情况,第一天把改好的试卷发下去了,等第二天讲评试卷的时候,都讲过几道题了,发现少数学生还在找试卷。这是因为很多学生习惯把学案、试卷等资料乱夹乱放,不会归类整理,要用的时候到处乱翻乱找。因此教师在发第一张资料的时候,就叮嘱学生要把所有的学习资料根据不同的学科分类按次序用简易夹夹好或成本时装订好,学案归学案、试卷归试卷,这样需要时就可以立刻检索出来了。
  3.2知识复习:很多学生不会学习历史,单纯死记硬背,时间花了不少,可效率很低。由于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很多,但很多知识点间又是相互关联的,这就要求学生能边理解边记忆,或形成网络结构后再加工记忆,把重大历史事件串成一条条线来记忆,或对照着书前的目录进行回忆,记不清的立刻查找书本巩固,同时兼顾知识的横向纵向联系,这特别适合高三的学生复习用。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还能及时发现问题,如一位同学在复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时,顺便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吸收了哪些成果,结果发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70页中写道“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能第一部电话。”但在同一本书的第34页图片的解释中是这样说明的“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并于次年成立美国电报电话公司。”这显然是前后矛盾的。后经上网查找发现,书上第70页的表述是难以成立的。
  
  4作业测试规范到位
  
  4.1在做作业或测试中,学生最常犯的一个非能力性错误就是审题不清,那是因为很多学生不喜欢把题干中的一些重要的限定词圈划出来提醒自己。有这样一道题:四位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的影响为题,各命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①造纸术――中华文明的传承者②印刷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推动者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武器④指南针――西欧海外殖民的助跑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好几个学生选了D,与答案一对是错的,就振振有词的问我:“老师,你刚才不是说了吗,纸的发明使文明得以传承,那①为什么不选?”我没有直接回答她,只让她把题干再读一遍,学生听了我的话照做了,结果她不好意思地朝我笑了,然后把答案改了,再把“西方历史”四个字重重地圈了出来。以后发现该同学的作业和试卷中题目中都有对重点词句的标注,这种审题不清的错误也明显减少了。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