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及预防体系初探

作者:段彩彬 更新时间:2018-03-06 13:12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大学生;空虚感;自我概念清晰性;父母过度保护
【职称论文摘要】
为探讨大学生空虚感、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父母过度保护倾向的相关关系,并进一步使用回归分析考察三者之间的中介效应。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47名在校本科生的空虚感、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父母过度保护倾向进行测量。结论:(1)大学生空虚感与自我概念清晰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2)大学生空虚感与父母过度保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本研究提示,父母过度保护倾向与大学生空虚感相关,而自我概念清晰性在其中有一定程度的中介作用。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志码]A
近年来“空心病”一词进入公众视野,这是一种无法被诊断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与状态的形象说法,其表现为自我定位困难、人生意义感缺乏,严重的会导致自伤甚至自杀。“空心病”在高校大学生中高比例的存在引起了人们对大学生精神空虚现象的关注。[1]有研究显示,空虚感所伴随的消极精神状态和意志行为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2]而成年早期阶段发展出良好的自我意识并确立自我同一性可以有效避免心理发展出现不适。[3]自我概念清晰性相比较同一性相对狭窄的构建更有利于开展实证研究,并且能够反映处于价值观稳固时期的大学生的自我概念特征。
父母过度保护倾向的维度取于Arrindell等人编制的简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的父母过度保护因子,反应父母在教养方式中过分卷入孩子生活,干涉孩子成长。父母的过分保护不利于子女形成自信、合理自我约束和独立的人格特点[4],并阻碍主体责任感、自主期待、自信感、同一性的发展。[5]很多研究者都提到父母避免过度保护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对于心理健康有积极联系,并且父母过度保护或自我概念清晰性较低的人容易出现类似于空虚与迷茫的消极情绪体验。那么大学生空虚感、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父母过度保护之间是否存在一定联系呢?本研究旨在考查大学生空虚感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和父母过度保护之间是否存在相关,以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预测作用。
一、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空虚感、父母过度保护、自我概念清晰性的情况,分析大学生空虚感、自我概念清晰性与父母过度保护之间的关系。
(二)研究被试
按年级分层随机抽取安徽高校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学生共650名,收回有效问卷547份,有效率为84%,男生211名,女生336名。生源地为城市的175人,农村372人。独生子女244人,非独生子女303人。
(三)研究工具
1.父母过度保护倾向问卷
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SEMBU)由Arrindell等人编制,中文版由蒋奖、许燕等人修订。[6]本研究仅使用过度保护维度下的8个项目,并整理为父親与母亲两个内容一致的过度保护倾向问卷分量表。量表1(从不)~4(总是)4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父母在教养方式上更多的表现出过度保护的特点。
2.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SelfConcept Clarity,SCC)
该量表由Campbell[7]等人编制,从最初20个项目的问卷中提取了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三个维度,即一般的清晰性、确定性及目标导向。[8]1996年修订成由12道题目构成的只含一个维度的问卷并得到了一些研究的支持。量表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对自我概念认知的清晰程度越高。
3.大学生空虚感问卷
该量表由梁丰[9]编制,共18个条目,含价值感、意志自由、消极情绪、消极行为4 个维度。量表1(非常不符合)~7(非常符合)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大学生空虚程度越高。量表经过检验其内容效度、结构效度以及校标效度,证明具备良好的信度。
(四)施测方法
采用团体测验的方法,联合施测父母过度保护倾向问卷、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与大学生空虚感问卷。施测前做出口头解释,受测学生表示理解后独立作答,未完成或不愿提交者不收取问卷。
(五)数据统计
采用 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计量资料进行Pearson 相关分析,使用层次回归分析评估中介效应,并依次检验回归系数。
二、结果
(一)大学生空虚感、自我概念清晰性和父母过度保护的总体情况
大学生空虚感总量表得分(47.8±11),各因子得分分别为价值感(13.5±3.8)、消极情绪(12.9±3.8)、消极行为(9.3±2.6)、意志自由(12.2±3.6)。自我概念清晰性总量表得分(35.6±6.6)。父亲过度保护倾向分量表得分(16.4±4.0),母亲过度保护倾向分量表得分(17.3±4.1)。
(二)大学生空虚感与自我概念清晰性、父母过度保护倾向的相关分析
从表1与表2可以看出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大学生空虚感及其各因子均显著负相关,与父母过度保护倾向均显著负相关。除大学生空虚感消极行为因子与父亲过度保护不具备显著相关性外,大学生空虚感各因子与父母过度保护倾向均显著正相关。
(三)大学生空虚感与自我概念清晰性、父母过度保护倾向的回归分析
以父亲过度保护与母亲过度保护分别作为自变量,大学生空虚感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父亲过度保护对大学生空虚感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86,t=6.320,P<0.001),预测力为7.9%;母亲过度保护对大学生空虚感有正向预测作用(β=0.295,t=6.542,P<0.001),预测力为8.5%。该结果表明:父母过度保护倾向越高,大学生空虚感程度越高,母亲过度保护的预测作用大于父亲过度保护。
以父亲过度保护与母亲过度保护分别作为自变量,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作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父亲过度保护对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49,t=-3.196,P<0.01),预测力为2.0%;母亲过度保护对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46,t=-3.131,P<0.01),预测力为1.9%。该结果表明:父母过度保护倾向对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有负向预测作用,父母过度保护倾向越高,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越低。

       以自我概念清晰性为自变量,大学生空虚感为因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自我概念清晰性对大学生空虚感有负向预测作用(β=-0.451,t=-11.810,P<0.001),预测力为24.6%。可见,自我概念清晰性越高的大学生其空虚感越低。 

  (四)大学生自我概念清晰性在父母过度保护与空虚感的中介效应
由回归分析结果可知,父母过度保护倾向对自我概念清晰性有负向预测作用,自我概念清晰性对大学生空虚感有负向预测作用,同时父母过度保护倾向对大学生空虚感有正向预测作用,因此可以假设,大学生被父母教养时所受到的过度保护会通过自我概念清晰性的降低来促使空虚感的提升。
表3与表4为自我概念清晰性(w)的中介效应分析过程,小写字母x、y、w分别代表相应标准化变量。对含有父亲/母亲过度保护倾向预测变量的假设分别进行依次检验(指前面3个t检验),结果显示均显著,所以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效应显著。由于第四个t检验结果也显著,所以是部分中介效应。对于父亲过度保护倾向,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149×0.451/0.286=23.5% 。对于母亲过度保护倾向,自我概念清晰性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0.146×0.451/0.295=22.3%。[10]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