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让老师倾听你的声音

作者:于洋 更新时间:2010-10-20 10:47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倾听 倾听原则
【职称论文摘要】
本文阐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接纳和平等——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二是专心和敏锐——全神贯注,思维敏锐。三是鉴赏和鼓励——欣赏学生的独特性。四是合作与提高——参与学生的成长,师生共同提高。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对未来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描述: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要适应这一转变,教师角色需要由单一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一味地担当操作者转化为研究者。
  在新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的基本角色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变。教师的角色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教师作为促进者,他的角色行为应体现在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教师要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课堂气氛;教师能与学生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
  教师要真正地为学生创设出一个展示自我、适于探究的空间,从行为上,他就应为学生的出场做好铺垫,为学生提供舞台,要从“说话的强者”变为积极的“倾听者”。从中发现学生的需要,领悟学生生命的存在。
  那么教师如何学会倾听呢?
  一、接纳和平等——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平等
  倾听的第一要义在于接纳,教师对学生诉说的接纳,就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表达方式和内容,耐心地听其不很简练、不很清晰、不很连贯的表述并给予支持。而对学生的接纳是基于对学生的理解与尊重,即教师必须以平等的态度看待学生。只有平等的对待学生,才能真正接纳,只有接纳才能真正体现出师生的平等。例如,一位老师讲授课文《坐井观天》,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进行说话写话训练,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很高,有的说,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无边无际的大海,体会了大海的雄壮;有的说,青蛙看到高高的山峰和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美丽的鲜花,青蛙陶醉了;有人竟说,青蛙坐上飞机去环球旅行了。这时有一位同学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它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它又跳回井里。”学生大笑。老师打断他,问:“是井里好,还是井外好?”老师随口说:“我看你是一只青蛙,坐井观天。”在批阅作业时,老师看到了那位同学续写的故事:青蛙跳出井口,它来到小河边,看到的是被污染的河流,水上漂着死鱼,一只老青蛙正和它说话,就听到一声惨叫,一柄钢叉已刺穿了那只老青蛙的身子。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了,它急忙又跳回井里。老师被震撼了,在那位学生的作业工整写下一句话:“对不起,老师是一只青蛙。”
  二、专心和敏锐——全神贯注,思维敏锐
  好的教师应当是思维敏锐的倾听者。教师倾听时,既不能只说不听,也不能一言不发,或是总点头,微笑。在适当的时候,教师也应该以适当的方式进行插话。他还要从学生的发言中听出其确切的言下之意,要努力理解发言者见解中的关键点。教师可以就有关的经历或经验做出回应,使学生减少距离感。
  三、鉴赏和鼓励——欣赏学生的独特性
  学生的表述随时都有创造的火花闪现,教师应在倾听中予以捕捉并使之强化。在倾听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回自我,树立自信,确立自我,使学生获得适应新的学习方式的心理状态。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有选择地学习,会讨论与合作,在平等的条件下,通过师生的对话合作,实现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有一位老师讲解看图讲故事,图中的主人公是一只要到河岸上学的小白兔和对面要过桥来摘桃子的猴妈妈和猴宝宝,双方都必须经过仅容一人通过的独木桥,于是矛盾出现了:怎么过桥?是猴让兔先过,还是兔让猴先过?作为教师,希望学生能在思想上意识到“谦让”的美德,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互相礼让。但学生讨论中,有的同学认为:猴妈妈只需担着她的筐子走到桥中间,小猴和小兔分别跳入就近的筐子,待猴妈妈担着筐子转身180度后,小兔与小猴就分别到了桥的另一头。学生的想法令老师兴奋不已,在老师的鼓励下,请两组成员按“谦让”、“聪明过桥法”不同的风格表演“过桥”的课本剧,全班同学都受到了教益。
  四、合作与提高——参与学生的成长,师生共同提高
  雅斯贝尔斯说:“人与人的的交往是双方的对话和敞开,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可以说,任何中断这种我和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可以说,任何中断这种我和你的对话关系行为,均会使人类萎缩。”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不允许有旁观者的,它本身要求参与。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既要注意倾听,又要以一种伙伴的态度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之中,在活动中感悟学生的需要,在活动中帮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自我,在活动中教学相长。教师在教学中不是讲观点,说结论,而是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像学生中的一员一样,参与提问题,想解决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相互配合,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如今的学生很善问,教师的知识内存已不能满足他们的知识需求,所以,当今的教学绝不能只是“授鱼”,必须是“授之以渔”。比如让同学收集整理某一方面的资料,合作探究解决一些问题,教师可以倾听他们的需要,指导参与,一起攻克难题。教师和学生接触更密切,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质疑,大胆提问,而碰上不能肯定的问题时,教师也可以大胆的说:“我也不太清楚,咱们一起研究。”
  孩子眼中的世界确有许多独到之处,他们的许多见解极富独创性,常令我们这些成年人耳目一新。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倾听他们的心声,有责任保护他们奇妙的思想火花。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谈新课程的教学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76-77.
  [2]扬花.你按照儿童的思维思考问题了吗.人民教育,2002,(2):46.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