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应大力推行探究式教学

作者:王秋明 更新时间:2017-06-16 14:20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科学课 方式 探究
【职称论文摘要】
】“以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科学教学理念。让学生的思维在科学课堂里“动起来”,成为探究式教学的标志。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也决定了科学学习应采用探究为主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小学科学教学就应该踏踏实实地研究“有效教學”,从而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大力推行探究式教学,掌握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163-01
“以探究为核心”是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科学教学理念。让学生的思维在科学课堂里“动起来”,成为探究式教学的标志。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也决定了科学学习应采用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当下的小学课堂教学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活泼好动的学生进去,呆板的学生毕业出来。不但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而且学生的投入与应有的发展不协调。有的教师不是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而是从自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出发,进行“填鸭式教学”,有的教师不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拖延课堂时间,大搞“题海战术”。诸如此类的现象,都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效率低,使得学生能够产生厌学情绪,不少学生甚至丧失了对学习的信心。要解决这些诸多问题,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研究“有效的课堂教学”,从而提供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大力推行探究式教学,从而掌握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以学生为基点,明确探究问题
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一个创设的环境中,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针对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学生亲历探究的全过程,以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而是带着自己的特定行为倾向和独特的经验来面对学习环境和新的学习任务的。因此不能以为课本上、教材中写的学生都不知道的,我们应该透视现代学生的理解,洞察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经验背景,以学生为基点,做出相应的教学引导,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提供一个适合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设计。如何满足学生的需要,使探究学习更适合全体学生,更适合个性化教学?
例如,我在教《磁铁的性质》这课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玩’磁铁,并让学生演示发现磁铁特性的过程。有的学生拿着磁铁去吸掉在地上的回形针;有的在做“魔术”表演;有的做“小偷”在哪里模拟实验等。这样,课堂一下就动起来了,学生的兴趣来了,这样的教学效果就水到渠成。能使学生感受到实验的趣味和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更主动学习,更乐于探索,更大胆创新,这样的课堂探究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二、以活动为载体,实现真实体验
探究活动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不再是教师照本宣读教科书和刻板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要让学生通过形式各异的探究活动:比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注意到的令他感到迷惑的事情,往往会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的探究问题是在动手做的实际活动中产生的,这些活动包括观察、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以及反馈等,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建构起新的对社会、自然科学的认识,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逐渐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例如,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两栖动物的生长过程及习性,在教师的指导下,四年级的学生开展了《关于蝌蚪的研究》的实验活动,这项实验活动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较长时间连续观察的耐心。教师要求学生们从2012年4月3日起至5月7日止,经过一个月的养殖、观察、放归,写下了34天的观察日记和小论文。一个月的养殖活动,亲眼观察到了小蝌蚪的外形和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及相应生活习性。小论文中分析了小蝌蚪在养殖槽里缺少氧气窒息而死的原因是由于没有适时地为变态期的小蝌蚪居住地铺上卵石,以便它们能顺利地适应从水生到水陆两栖的过渡期。一个月的相处,他们获得了不少有关两栖动物的科学知识,亲眼目睹两栖类动物这个概念的形成(小时候在水里生活,用鳃呼吸,长大了,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的演变过程)。当然,更多的是对青蛙的那种感情,在日记中写道:“看着小青蛙欢快地跳出盒子,跃进池塘,我们在心里祝福:青蛙们,愿你们不要有什么意外波折,顺利地成长,同时练就一身本领,多多捕捉害虫。为庄家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农民伯伯的增收,打下强有力的后盾。
三、以发展为目标,共同参与评价
在探究学习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应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学习朝着富有成效的学习目标迈进,要教给学生一些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对学生终身有用的东西。在探究活动中,教师教学程度设计的框架宜大不宜小。一些教师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将教材内容嚼得粉碎,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地追问,学生自主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被挤占,他们只能被动地机械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学生的想象能力没有得到发挥,这是没有创新的课堂。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评价又是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学生理应成为评价的主体。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其评价的基本目的是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效果。我们尝试着以探究成果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共同参与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内容,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探究过程的阐述和完成程度的汇报,可以是作品、实验演示、调查报告、小论文及幻灯片等,尽可能让每个参与的学生展示其独特的个性、潜能。这样的展示活动是一种具有导向意义的评价,没有老师的抽象说教,同学们认真地倾听同伴的汇报,在分享同伴的成果时,随时提出质疑,主持的学生随机应变地答辩,达成初步的共识,探讨氛围相当的自然、轻松、活跃。
总而言之,要使我们的探究教学更加有效,还有很多问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发现。“科学探究”永远是《科学课》中的主题,它不仅是小学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所以,我们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探究必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要安排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有效地开展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广州市教研室。(2008年小学科学教学交流资料)
[2]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北师大学报,2009年9月)
[3]浙江省教研室。(俞伯军)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