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以江西蓝天学院为例

作者:龚俊杰 更新时间:2010-11-23 09:1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民办高校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 全面发展
【职称论文摘要】
民办高校在人文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功利、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等种种现象。本文结合民办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人文素质教育匮乏的原因、加强民办高校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措施以及人文素质教育在民办高校学生成长中

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教育必须确立人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注重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人文教育,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学生培养成既能胜任某种职业、又能促进其长远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但现实往往不容乐观,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民办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极度欠佳。
  
  一、民办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现状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人文教育逐步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部分民办高校也为学生开设了“大学语文”、“艺术欣赏”、“公关礼仪”等课程。但以多数民办高校的现状来看,无论从教育理念、教学管理还是教学时间上,人文教育的处境虽然有所改观,但从深层上看还是相当无奈。一方面民办高校大声疾呼要重视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却在教育管理和考试方试上依然保留着太多的教条和“规范”,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功利、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等种种现象。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民办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着技能水平尚好,但心理承受能力弱、人文精神缺失、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具体说来,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知识结构不合理,文化素养较差
  近年来功利主义不仅成为社会主导价值取向,也渗入了高等学府,特别是民办高校为迎合市场需要而开设“短平快”的实用专业目标,使得专业设置过紧、过严、过专,使学生缺乏对其它专业的了解,导致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面偏窄,知识结构单一、不合理;专业知识所占比重过大,人文知识相对薄弱,导致知识结构失衡。
  第一,部分学生人文文化知识缺乏、审美情趣偏低。很多同学热衷于看武侠小说、上网聊天或玩游戏,对传统文化兴趣冷谈。比如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往往得不到学生青睐,反而流行歌曲、玩电子游戏、QQ聊天倒成了学生课余文化的主流。
  第二,部分学生语言文字功底很差,缺乏基本的语言文字理解与表达能力,甚至连简单的应用文都写不好。有的学生写一份简单的请假条、通知,在格式、用语上也出错。毕业生的自我鉴定、求职信等书面材料更是错字连篇、语句不通。
  第三,部分学生民族文化素养差,目光短浅,思想狭窄。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丰富的民族文化积累,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提升爱国主义思想。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阻碍了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广泛吸收。有些民办高校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很模糊,对现实世界、现实社会的认识很肤浅。很多民办高校学生既没有读过多少古代优秀的名篇佳作,也不喜欢或看不懂鲁迅等现代作家的文章,更不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和“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深层含义。
  2.思维方式单一,综合能力较差
  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民办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人文、轻素质的现象,为迎合市场需要,急功近利,过份重视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导致部分学生辨别是非能力差,思想认识水平低,心理承受能力弱,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较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首先,缺乏自信、爱心、责任感。他们对事业缺乏自信,对社会缺乏爱心,对朋友、亲人缺乏情谊,对社会、对工作缺乏责任意识。
  其次,耐挫能力不强,心理承受能力差。调查显示,民办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心理脆弱现象。他们中的许多人或因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而自卑,或因专业不理想而灰心丧气、自暴自弃,甚至萌发退学的念头。专业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失衡,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差,许多学生受不了人际关系的压力,更承受不了突如其来事件的打击。
  最后,与人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较差。他们不懂得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承受不了人际关系的压力,缺乏人际交住和沟通的能力,与人协调的意识较差,缺乏作为一个合格社会面员所必需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尽管他们有技能,但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能适应工作环境,不能处理好人际很快地融入社会。
  3.知行统一脱节,伦理道德修养较差
  由于部分民办高校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导致他们在人格上的“残疾”。诚信危机、道德危机、伦理修养较差,是非辨别能力较低、抵御各种错误思想文化的渗透和侵蚀的能力较缺乏。不懂得做人的基本准则、公德意识淡薄、缺乏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许多同学对道德的认知,仅停留在观念和口头上,没有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比如:在道德上,学生都明白尊老爱幼、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卫生、言行举止文明等最基本的社会公德和文明礼貌,但在实际行动中,又常常出现知、行脱节的现象,缺乏必要的基本礼仪修养;平时生活品位低,追求低级趣味,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考试作弊现象严重,网络道德败坏等现象比比皆是。总之,表现出能力有余而教养不足。
  4.非专业知识肤浅,导致自身的工具化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只有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在民办高校急功近利思想特别严重,过分强调专业教育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对于一门课程,一个专业,学生首先关注的是学这个有什么好处,对以后的就业有没有帮助,相反对于一些人文课程的学习看成是枯燥无味的事。最终自己在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可能被“专业化”,进而把学生培养成残缺不全,使人的社会适用性降低。
  
  二、民办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匮乏的原因
  
  从整体上来说,目前民办高校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工作还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在民办高校难以得到和谐发展。其培养目标过于专业化和实用化也影响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当然,造成民办高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较低的原因比较复杂,但总之民办高校人文教育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归纳起来,民办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如下问题:
  1.对民办高校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存在偏差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