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清中学作文教学认识的迷雾(5)

作者:万永翔 更新时间:2015-09-30 13:37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识的,教学,文,学作文,廓,
【职称论文摘要】
二是对所记素材缺乏深入思考,没有对内容进行提要和观点的归纳。这点应该是我们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忽视了的。因为学生接触的素材,基本上都是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仓促之间能准确辨明其内涵并恰当使用,还真是一

        二是对所记素材缺乏深入思考,没有对内容进行提要和观点的归纳。这点应该是我们很多老师和学生都忽视了的。因为学生接触的素材,基本上都是具体的、直观的、形象的,仓促之间能准确辨明其内涵并恰当使用,还真是一件难事。所以,平时应该引导学生对非观点性的素材进行抽象思维训练,提炼素材蕴含的道理或观点写在素材的下面,辨明其适用的话题并标注清楚,尤其要搞好“一材多向”(同一材料可根据需要提炼出多重内涵和多个观点)的训练工作。如此,素材的使用率就会成几何倍数提升。这是不是相当于提高了学生的“存货量”? 

   第二,帮助学生寻找恰当倒出心中“存货”的方法,解决“心明口不明”的问题。在作文时学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明明自己有很多鲜活的事例和丰富的积累,换句话说,就是自己有很多“存货”,为什么憋得脸红脖子粗,作文就难产写不出呢?这就涉及到思维如何明晰化的问题了。大脑的工作特点是略形取神,也就是说大脑存储东西具有相当大的模糊性,只有当与具体的知觉行为发生联系时,才由模糊变清晰。比如再亲的人,其具体形象在我们大脑存储时,只是一个比较模糊的形象,你想在大脑中清晰呈现其形象是不可能的,但是当你与照片、真人等发生直接的知觉接触时,大脑模糊的图像立马会和眼前的实像印证,辨别出这就是某某人。所以我们经常会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反映的就是思维的模糊性情景难以轻易转化成明晰性表达的思维难题。
要解决这个难题,也不是没有办法。最好的办法就是指导学生及时将已经“意会”的素材清晰地再现出来,可以口头复述,也可以笔头记下。同时加强片段作文训练,尤其是描写和例证方面的训练。训练多了,学生也就“心明口也明”了,也就可以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口”了。
第三,搞好作文激趣工作,使学生乐于写作,即使达不到此目标,至少要使学生写作文不反感。作文激趣分临阵激趣和永久激趣两种情况,不要只注重临阵激趣,而忽视了永久激趣。这方面我们的作文教学专家和一线教师研究实践得很多,且已取得了丰硕成果,故不再赘述。
最后,探索出能够全面解决问题的中学作文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方法千个师傅万个法宝,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套搞法。但要搞出具有一般规律性适合推广的东西,用现在时髦的字眼儿来说,就是普世性的东西,却是一件犹如“九天揽月,五洋捉鳖”般的难事。笔者根据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提出“建模—创新”立体作文教学法,或许对广大中学语文同仁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该作文教学法由两个基本元素、四个层进步骤和一个核心训练方法组成,是一个全方位的立体训练模式。两个基本元素就是“建模”和“创新”:“建模”就是引导学生在大量“模仿”的基础上,建构几种常见文体作文模型;“创新”就是在学生作文“出彩”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在布局谋篇、叙写说理和行文风格上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四个层进步骤就是“模仿——建模——出彩——创新”四个层层深入的环节。一个核心训练法是指“一经二维”作文训练法,即“以思维运行为经,以思想情感和语言表达为维”,针对每一种建模的文体进行常规和创新训练。
“建模”的准备阶段是“模仿”。“模仿”并非一个新名词,而是一个老掉牙的术语。但是,我们不要因此而讳言“模仿”。其实,深谙文章学的人都知道,写作的第一步就是模仿,甚至可以说,没有模仿就没有写作。笔者本人可现身说法。记得我写的第一篇优秀作文叫《记我的钢笔》。我读初中时,文革刚结束一年,家中经济条件极差,好不容易买了一只钢笔,宝贝得跟什么似的。一次作文课上,我的初中恩师邹志鑫先生出了一道作文题:“记我的××”,要求写一篇写物的记叙文。我们都不知道怎么写,邹老师说了,我们不是刚学了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吗?可以依葫芦画瓢嘛!记得当时我脑袋似乎灵光一闪,将课文《记一辆纺车》用心读了两遍,大体上模仿其构思,甚至比喻的句式等,很快就完成了一篇习作交了上去。后来听说老师到乡里开会,将我的习作带去展示,结果我的这篇模仿之作大获好评,老师回来后又狠狠地表扬了我一番。当时心里那个乐啊!后来,我们是每周都写一篇作文,有一段时间走到极致,每天一篇作文,都难不倒我。因为我通过不断地模仿,找到了作文的门径,渐渐就有了自己的思考和风格。后来读大学要写论文,也是一样,我找了一本国家级刊物,研究了几篇文章的格式、观点和论据等,就自己写出了中规中矩的学术论文。
当然,这模仿并不是只搞一两篇就可以了事,而要有量的积累。我的经验是每种文体都由老师精挑细选出一批有代表性的文章,交给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和讨论,弄清这些文章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的道道,然后进行模仿,写出自己的文章。等学生能够像模像样地写出某种文体的文章后,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建模”了。但当学生不具备自我建模的水平和能力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不可取代。
说到“建模”,可能会有人心生排斥,认为这是“八股”搞法。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作文“建模”是针对不同文体的特征和其内在的逻辑性,而建立的一般性思维模型。说白了,就是一个行文的基本逻辑框架,绝不是起承转合都有严格规定的“八股文”。记叙文的常式思维模型是: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其变式思维模型有两种基本形式:①倒叙结构模型:结局——开端——发展——高潮;②插叙结构模型:开端——发展(插入交待相关人和事的背景)——高潮——结局。议论文的常式思维模型是:论点——论证——结论。当然,如何提出论点,中间如何展开论证,又有很多道道。说明文的常式思维模型是:说明对象及特点——时空流程等顺序展开——归结对象的意义和作用。散文的常式思维模型是:对象(人、事、物、景)的触发——叙写挖掘——点睛升华。可能又有人会说了,你这不就是过去陈旧的“文体中心论”吗?我说是,又不是。说是,是因为这些模型的建立,离不开不同文体的内在逻辑;不是,是因为这里的建模是从思维角度出发的。而且,过去的“文体中心论”固然有其缺陷,但也不能完全否定其价值;思维中心论和主体兴趣论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有所附丽才能达到目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具体的文体做载体,空谈思维训练和兴趣激发,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