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宽:中西文化交流的象征

作者:王华锋 更新时间:2010-10-19 13:32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留学生;黄宽;中西文化交流
【职称论文摘要】
黄宽,中国早期著名留学生之一,留学美英并获取医学博士学位,归国后又通过自设诊所、掌管医院、担任西医学教师等方式,积极推动西医在中国的开展和传播,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医学家、教育家,为近代中英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黄宽(1829—1878),广东香山人(今广东珠海市唐家湾镇东岸村),字绰卿,号杰臣。中国著名的医学家、教育家,中国早期留学生之一,第一位留学美英并获得西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主要从事临床医疗与教学工作,医术精深,尤擅外科,曾成功进行了中国首例胚胎截开术。他是中国最早担任海关医务处医官的中国籍医生,最早担任西医教学的中国人。
  黄宽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象征,史学界并未给予其足够的关注,相关的研究成果寥寥无几。1954年,王吉民先生在《中华医史杂志》第2号发表了《我国早期留学西洋习医者黄宽传》一文,这是目前可见研究黄宽的第一篇文章。1987年,艾华发表了《近代中国第一位西学硕士黄宽》,梁碧莹教授于1997年发表《简论黄宽、黄胜对西学的传播》一文;孙石月、樊华的《我国第一位留学欧美的西医大夫一一黄宽》于2000年发表;2006年,刘泽生的《首位留学英美的医生黄宽》见诸刊物,容闳的《西学东渐记》、嘉惠霖的《博济医院百年史》对此也有所涉及。上述论著对黄宽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论述,本文拟对黄宽进行深入的梳理和剖析,以便学界更直观地了解这一文化人物。
  
  一、黄宽留学的时代背景
  
  据史料记载,在鸦片战争前的1650—1840年间,中国人赴欧留学的大纣有100多人,意大利曾于1732年在那不勒斯设立了“中华书院”,亦称“圣家书院”,以教授中国留学生为主。比较著名的有山西平阳的樊守义、北京的杨德望(1734—1787)和高类斯(1733—1787)等人,他们“基本上是传教士的附庸,是被当作传教士在华的代言人而培养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出洋学生大约有四万余人,主要有官派学生、自费留学生、传教士资助的教会留学生、美国和英国退回的部分“庚款”派出的留学生以及后来的勤工俭学的留学生,留学地点主要由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地。中国的近代留学史,则是自黄宽、容闽、黄胜三人始,他们是传教士资助的留学生,西方宗教在其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鸦片战争前后,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传教士逐步由沿海深入腹地,西方文化开始随着传教士的足迹传人中国。由于传教士早期的传教工作收效甚微,部分传教士开始借助教育、医学、报刊等工具宣传宗教,其中“医学传教”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传教士通过向当地民众免费治病施药博得信任和好感,西医也逐渐得到认同。当时最为著名的当属伯驾在广州创办的眼科医局,史料记载:
  道光十四年(1834)有医生名谓伯驾……于十三行内开医院焉,其宅广,其房多矣。恃上帝之子耶稣之全能,伏祈恩赐德惠术,知医杂病矣。如此服药开方,无不效也。虽昼夜劳苦,然不取人之钱,而白白疗症……传说此事者亲眼看医院之士民云集、挤拥,老幼男女如曦来,莫说广东各府厅州县之人,就是福建、浙江、江西、江苏、安徽、山西各省居民求医矣,儒农官员,各品人等病来愈去矣。
  由此可以看出,西方传教士的医学活动已经得到了普通民众的认可。传教士通过在中国境内开设医院、翻译出版西医书籍和报刊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西医、西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医学传教一样,在中国开办学堂也是西方传教士的传教方式之一,黄宽人读的马礼逊学堂就是一所有着宗教背景的学堂。
  
  二、黄宽的早期学习经历
  
  黄宽,生于1829年①,由于父母早亡,自幼跟随祖母一起生活,天赋敏慧,素有“奇童”之称,11岁时就读于澳门的马礼逊学堂①,成为该校学生。马礼逊学堂是嫁接在中国土壤上的西式学校,为纪念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而设。据马礼逊教育协会记载,黄宽于1840年入学,是第二批人读马礼逊学堂的学生,中文名字亚宽,英文名字Afun,1842年,马礼逊学堂迁往香港,黄宽也一同前往继续学业。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黄宽与黄胜同姓,因此有部分学者认为黄宽与黄胜二者是兄弟关系。陈汉才教授曾对马礼逊学堂的学生进行了详细的统计,资料显示,黄宽和黄胜二者的住址不同,一个是广东香山县东岸乡,一个是澳门地区(今珠海南屏),二者相距较远,基本可以判定不是兄弟关系。
  马礼逊学堂明确规定了该校的教育宗旨:“本教育会的宗旨将是在中国开办和资助学校,在这些学校里除教授中国少年读中文外,还要教授他们读些英文,并通过这个媒介,把西方世界的各种知识送到他们手里。这些学校要读《圣经》和有关基督教的书籍……如果不是我们自己,那么,我们的后世将在不远的日子里,看到中国人不但为了商业、知识和政治的目的正在访问欧洲和美国,而且在抛弃了他们的反感、迷信和偶像后,同基督教国家的大众在一起,承认和崇拜上帝”“,,马礼逊学校的课程主要有三部分内容,主要有宗教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西方科学技术教育,但以西学为主,包括近代西学知识、汉语和基督教教义。西学课程包括英语、历史、地理、算学、初等代数、力学、稽核、天文、音乐等,也曾开过生物课和化学课,教科书全部采用英文课本,用英语教学,宗教课则是马礼逊学堂的主修课,不仅学习《圣经》知识,还要参加如祷告、礼拜等各种宗教仪轨。马礼逊学堂较为系统地传授了西方近代知识,对当时的中国来讲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
  
  这种中西结合的教育方法,为黄宽日后的留学储备了相关知识。道光二十六年(1846"),校长布朗由于个人及家人的健康问题。决定回国,并计划带几个学生一同回到美国,以便在那里继续完成学业,18岁的黄宽面临着人生的第一个抉择。容闳曾在其《西学东渐记》一书中写道:“当勃先生布告游美方针时,予首先起立,次黄胜,次黄宽。”””‘但是,三人的留学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首先,中国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传统,对于父母早逝、跟随祖母一起生活的黄宽来讲,这样的抉择尤为艰难。其次,游学所需资费对于家境贫穷的黄宽来讲更是难题。幸运的是,布朗为愿意留学的学生解决了经费问题,为使三人在美期间认真读书,免除家庭的后顾之忧,这些资助者在资助三人在美留学的费用之外,三人的“父母等亦至少得二年之养赡”,”‘。黄宽等三人的留学费用由多人一起资助,期限为2年。主要资助者有:香港《中国日报》的主笔,苏格兰人蓄德鲁特(AndrewShortrede);苏格兰人康白尔(Canbell);以及美国商人李企(Ritchie)等人。 三、黄宽的留学生涯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