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引领、学做合一”模式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王前文 瞿才新 更新时间:2012-11-27 22:04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高职教育 现代纺织技术专业 岗位引领 学做合一
【职称论文摘要】
高职教育的核心是以“就业为导向、市场需求为目标”,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纺织行业典型职业岗位群为引领,确定专业核心能力及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设置课程,形成“岗位引领、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技能需求的无缝

[作者简介]王前文(1980- ),女,江苏盐城人,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纺织品开发、纺织专业教学与研究;瞿才新(1964- ),男,江苏兴化人,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纺织职业教育和纺织产品开发研究。(江苏 盐城 224005)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034-02
  一、引言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指导下,以人才培养活动为本体,为实现培养目标所设计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人才培养模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社会发展改变人才需求,高职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在新形势下出现种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特色不鲜明。反映在专业方向设置上,专业方向设置与地区、行业相脱离,专业方向与就业岗位出现偏离,未能以市场、行业的需求为导向,造成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不适应。二是课程设置不合理。未能从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出发设置相关课程,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课程结构不合理,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知识的融合不够;课程内容的选择不合理,往往按学科的逻辑推理安排教学内容,并非按照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素质的需求安排教学内容,最终导致学生学非所用。三是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手段单一。教师习惯于课堂讲解,学生习惯死记硬背,教与学没有针对性,学业、就业教育分离不成体系,学生就业不能上岗。四是教学资源缺乏或整合不到位,未能形成有效的公共教学资源平台,资源不能共享,造成不同专业方向实践训练不足而知识驾驭能力欠佳,专业素质和创新素质发展不协调等。因此,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办出自身特色,培养有效人才,取得市场信誉,提高办学水平的当务之急。
  高职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在于培养既有较高的综合理论水平与良好的职业素养,又有较高的岗位操作技能的人才。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就业为导向”是高职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办学核心与根本任务。其中围绕企业对纺织类人才的要求来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实施有效教学是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前提。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所处的地域和周边产业条件的特点逐步形成了“双链对接、双教融合、双证融通、双元互动”的“四双”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群中的主干专业链与地方支柱产业链对接、辅助专业与职业岗位群对接、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对接的专业设置模式;专业核心课程与职业岗位课程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学院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与融合的文化建设形式。我院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依照学院的“四双”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广泛、系统的行业与企业调研、专家研讨和不断实践,构建了“岗位引领、学做合一”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岗位引领、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1.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构建“岗位引领、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陶行知认为教育贵在革新和创造,并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知行合一”和“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新思想。高职教育是以服务学生充分就业为导向,以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就必须首先面对职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教、学、做合一,达到知行合一,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本文所提出的“岗位引领、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岗位引领、学做合一”就是在人才培养上以学生未来就业的纺织企业典型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引领,按照学做合一的方法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
  2.“岗位引领、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1)市场调研就业岗位,岗位引领设置专业方向。依据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对盐城及苏北、苏中地区大中型50家纺织企业纺织类高技能人才近5年使用和需求情况、纺织行业背景和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需求作了市场调研,同时结合专业建设委员会意见和近3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调查汇总情况,确定本专业毕业岗位需求主要为纺织行业的材料检测、运转操作、设备维护、工艺设计、产品设计、基层管理和计划调度,为本专业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根据岗位调研情况而围绕企业对纺织类人才的要求来合理地设置专业方向,体现“宽面就业、精通岗位”的人才培养特点。在深入进行岗位调研后,制定出切合实际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及其各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2)专家提炼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习任务。高职教育的课程应该坚持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以能力目标分解为主要手段,构建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本专业基于纺织行业典型工作岗位,遵照“共平台、多方向、强技能”的原则,构建包含人文素质与工程素质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公共平台课程,为促进学生充分就业,开设多个方向拓展的专业学习领域,构建“基于典型职业岗位关键能力”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基于岗位调研,邀请纺织行业实践专家参与分析生产实践中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对于职业教育学习领域课程的开发需要实践专家的介入,通过组织召开纺织行业实践专家研讨会,从30个代表性工作任务中归纳出6个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召开教学研讨会,按照“BAG法”,组织专业教师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整合,按照学习规律将其转化为“纺织材料及检测”“纺纱工艺设计与试纺”等13门学习领域课程,再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并形成本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方案。(3)依据岗位知识能力结构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基于以上课程开发思路构建本专业核心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本专业核心学习领域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建设方案均由以企业为主体的课程开发团队制定,在对纺织企业关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企业技术与生产标准,结合岗位群应具有的核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选取、序化教学内容,开发课程标准,共同开发建设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依据岗位要求,根据典型工作任务选择项目载体,设计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构成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并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反馈不断优化,由校企团队确认优质核心课程,并有效实施。(4)依照岗位工作任务组织教学,实现学做合一。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实施,需要不断地变换教学组织形式和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企业中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为基础,以学生乐学和教师乐教为目标,探索实施“223”教学模式(第一个“2”是指建立行业和专业两级平台;第二个“2”是指实现技能证书和学历证书的双证融通;“3”是指实施阶段化、项目化和理论实践一体的教学方式),按照典型职业岗位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方案,坚持将“教学做一体”融入每一次教学活动中,尝试学案导学法、引导文学习法、张贴板法等具体的教学方法,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学做一体。实施中,坚持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做到训练让学生做、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析。合理的梯度设计、典型的岗位过程、真实的岗位项目、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达到学生乐学、学会和学好,同时,实现教师乐教、教好。  三、实施“岗位引领、学做合一”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