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飞翔 阴晴圆缺(5)

作者:陈建华 更新时间:2011-02-28 11:26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圆缺,阴晴,飞翔,文心,
【职称论文摘要】
我的论文中常出现现代性,意义颇为含混,当然与西化有直接关系,有时指输入,有时指接受,也常指中国式的挪用。在《试论晚明文学现代性──杜丽娘游园惊梦新解》一文里,则试图在中国本土语境里界定现代性。那种追


  我的论文中常出现“现代性”,意义颇为含混,当然与西化有直接关系,有时指输入,有时指接受,也常指中国式的挪用。在《试论晚明文学“现代性”──杜丽娘“游园惊梦”新解》一文里,则试图在中国本土语境里界定“现代性”。那种追溯源起的做法总有点冒险,比如中国上古就有庶人议政的史实,就此说是“现代性”的话就会贻笑大方。史学界也早就称宋代是“近代”的争论。这篇文章里集中讨论杜丽娘对“春光”感受那一刻所含的与传统断裂的象征意义。
  与晚明“现代性”相配合的是 《欲的凝视――〈词话〉的叙述方法、视觉与性别》与《凝视与窥视:李渔〈夏宜楼〉与明清视觉文化》这两篇,在视觉文化研究方法支起一个理论架构。目下视觉文化研究发展得很快,一般局限在图像、电影的解读方面。对我来说需要一个形而上意义的批评框架,探讨的是感官秩序及其历史演变的轨迹,这就和思想史接壤。中国向来有图文并重的传统,但儒家文化对图像颇具戒惧之心,直至晚明时期视觉地位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在举证《词话》与《夏宜楼》时,也加强了应当充分重视俗文化的信念。
  另外, 《中国电影批评的先驱――周瘦鹃〈影戏话〉读解》《格利菲斯与中国早期电影》 和 《殷明珠与20世纪20年代初好莱坞明星文化》 是关于中国早期电影的,其实那些提到的电影大多失传,因此只能凭借在当时报纸杂志上的文字资料来追溯历史。这么做能为电影史做点补充,不过仍在我的文学文化的视域中,更关注有关情感与想象的方面,如为何电影在中国的接受会一波三折?为何丽琳·吉许比格利菲斯还要引起轰动?为何殷明珠的脚与好莱坞的明星梦有关?并揭示中国人接受、挪用电影文化的种种形态,从银幕内外、报纸杂志到商品市场等传媒空间都在积极互动,旨在发展国产电影,要与好莱坞见个高下。对早期电影史的重构也结合周瘦鹃的研究,指出文学与电影如何联手打造现代传媒的传奇,在主宰一九二〇年代都市文化产业与大众启蒙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所谓“诗学诠释学”是不脱离中国文学的根本,当然以抒情传统为主,包含语言本体、诠释史等问题。如 《朱熹“淫诗”说――诗学诠释的“哥白尼革命”》 一文所触及的中国经典诠释传统只是冰山一角,而朱熹的诠释实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引起我对他的语言意识的历史化兴趣,并关联到“唐宋转型”的文化成因,如印刷术的普遍应用而引起读经方式的变化是文章强调的一个要点。在《九十年代中国“语言转向”和全球化》 中指出自清末以来的语言运动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现代性改造的基本工程,与国家机制、政治斗争,也与文学的生存状态息息相关。在世纪末的全球化境遇中来看“语言转向”,恰恰在诗界流行的“汉语”的提法中凝聚着一种新的民族诉求,却是以集体无意识的方式呈现出来的。
  在当下文学自身的存在价值受到挑战之时,我觉得坚持文学立场至关重要,首先落实在“细读”策略上。张爱玲固然值得研究,如发表的几篇论文谈她 《传奇》 的奇幻特征、她与法国印象派画家塞尚的关系以及她的“晚期风格”等,但我也在不断质疑自己的“问题意识”――我们要从张爱玲那里得到怎样的“启示”?在诠释中力图脱出“海派”谱系的局限,从她的“诡异”风格中洗发其“妇人性”的普世价值及其与现代主义的吊诡关系是我的重点所在。
  陈寅恪先生的《柳如是别传》 也是我珍爱的一部奇书,当年去国时随身携带之。此书以柳如是为研究主体,对三百年前“红妆”情有独钟,藉以召唤中国抒情传统,也将作者的心路历程织入亦诗亦史的文体之中,考证与义理出诸感情的文字,体现其身世家国的忧思、历史心灵的追溯、笺证艺术的结晶,遂使《别传》 也成为陈寅恪的生命绝响。在我看来,作为一个经过西化专业洗礼的史学家,有意回到近代中国的诗学诠释传统,对于史学现代性来说,很有横断中流、挽狂流于既倒的意味。
  抱着这样的认识,我写了《从“以诗证史”到“以史证诗”――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札记》 一文,略表阅读心得。的确我对于研究对象与文本解读大多抱有一种同情态度,而对于主张“了解之同情”的陈寅恪先生或许更为极端,把《柳如是别传》 视作作者文心展示的部分。如章培恒师曾说学术研究贵在真知灼见,我在 《柳如是别传》的文本迷宫中,在“达乎一间”之处徘徊,想见这位盲目的智者秉持着幽明的烛光,走在历史的隧道中。
  自思这些年来有赖于天下升平,更拜赐于科大清水湾一片美丽的风景,做点学问,已属万幸。然而所谓学问,大多受制于学院机制,多为稻粱之具,说不上性命之学。兢兢业业,虽说有所发现与建树,却不成个系统,兴趣多骛,也难以专精于一门。尤其是在诠释前贤往哲之时,心灵有所契会之际,理当雕琢文心,做优美之表达,然也常常追波逐浪,以急就章交差。拉拉扯扯说了这些,唯祈读者正之。
  2010年10月18日于台北南港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