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赛珍珠的《大地》

    2011-06-17 09:19:43
    赛珍珠在《大地》中通过对中国安徽北方一个普通农民悲喜一生的描述,展示了中国当时的真实面貌,重构美国文化中中国人的形象,进而改变西方人对中国的成见,为其真正了解中国架起了一座天桥。当前,我们中国读者再读《大地》,追忆过往,思索今朝,在处理国际交往和国内... 【阅读全文】
  • 杜书瀛的认识论文艺学思想研究

    2011-06-15 09:29:48
    杜书瀛的学术历程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1976—1985年,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针,反思文学艺术的特性;1985—1992年,从人类本体论哲学出发去解释文艺现象;1992年前后,从价值论哲学出发去解释审美和艺术。本文从哲学基础、文艺学艺术特性、艺术典型等几个方面,着... 【阅读全文】
  • 论《在西方的眼睛下》的道德内涵

    2011-06-15 09:28:42
    :《在西方的眼睛下》(1911)不仅是一部政治小说,也是一部意义深远的道德小说。过去,评论界更多的是从政治的角度来研究这个“讲给西方人听的关于俄国的故事”。事实上,康拉德在小说中关注更多的是个人的道德弱点或个人心理。本文将从小说主人公拉祖莫夫“道德方向的... 【阅读全文】
  • 社会性的彼岸——《暴风雨》中的隐喻

    2011-06-15 09:27:38
    作为莎翁晚年之作,《暴风雨》代表了一种对过于残酷和过于空虚的现实的绝望。它是一种奔向那超验的彼岸世界的向往,是那悲剧的夕阳的壮美沉寂之后,神秘凄迷的夜空。这部作品中体现了诸多隐喻,正是本文企图加以阐释的内容。    ... 【阅读全文】
  • 穿越文化的经度:从湘西边城到美国南方

    2011-06-15 09:25:59
    中美文化由于受到不同社会、历史、传统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宗教、民族和文化特色。沈从文和福克纳,两位中美同时代蜚声文坛的文学泰斗,他们的创作分别立足于“湘西世界”与“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分别在代表作《边城》《喧哗与骚动》中致力于挖掘、揭示并展现这两个世界所... 【阅读全文】
  • 马季相声的会话含意分析

    2011-06-15 09:24:44
    相声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的喜剧性曲艺形式,相声语言具有犀利幽默的特质,本文根据会话含意理论对马季经典相声的语言进行分析,对相声欣赏与创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阅读全文】
  • 江苏如皋方言词缀简析

    2011-06-15 09:10:43
    词缀是如皋方言词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如皋方言个性的重要体现。本文首先介绍了如皋方言的概况,然后分类简析了如皋方言常用词缀,最后总结归纳出如皋方言词缀的特点。 ... 【阅读全文】
  • 浅析东北作家的回忆性小说

    2011-06-10 15:04:39
    本文以萧红和端木蕻良为重点进行对比分析,对上世纪四十年代东北作家的回忆性小说的创作进行比较解读,来回顾东北作家乃至东北人民在流离失所、背井离乡之后对童年的记忆,来探讨东北作家创作上的特点,并且从另一个角度引发关于东北作家在文学史地位及影响的思考。 ... 【阅读全文】
  • 浅析魏晋文学中的“悲”

    2011-06-09 09:48:34
    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长期分裂动荡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和美学史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文学和美学走向自觉,文学作品注重自我感情和个体意识的表达和抒发,而“悲”也在这一时期成为文学创作和评论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本文将从创作和评论两方面阐... 【阅读全文】
  • “目的论”关照下的儿童文学翻译

    2011-06-07 15:07:30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为儿童文学的翻译提供了理论基础,它要求译者翻译时首先考虑译文在译语文化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本文以刘易斯·卡洛尔的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两个不同版本的翻译为例作简要分析。  ... 【阅读全文】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下一页
  • 末页
  • 1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