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爱玲亲情下的金钱梦魇

    2015-05-05 12:39:40
    张爱玲以“出名要趁早”的理念,在混乱的年代上海一夜之间脱颖而出,创造了“才女奇迹”。在她的作品里没硝烟弥漫的战场,却是在男女日常生活中写尽了关于金钱欲望的文章,亲情仍然摆脱不了为了自己的生存而露出的自私、残酷而又无奈的本质。本文着重写富家小姐张爱玲亲情下现实生活的残酷与不幸使她成为了一个拜金主义者,同时也可以从她身上看到中华民族女性传统的美德。 ... 【阅读全文】
  • 数字出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04-17 13:07:25
    随着数字出版时代的来临,我国出版产业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伴随着机遇。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就成了出版业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关键。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由不同于传统型出版编辑人才的知识与实践架构而成。知识能力结构、高校培养、企业平台、社会培养模式,都是培养数字出版人才的关键。 ... 【阅读全文】
  • 从中法数字成语谚语看数字文化差异

    2015-04-09 11:36:56
    本文通过对中法数字成语的研究,了解其中数字内涵,通过对比分析探究出中法数字成语使用的特点和它们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剖析由数字成语所反映出的不同民族心态和文化观,使我们挖掘出潜藏在中法成语中的数字文化差异从而促进有效交流。 ... 【阅读全文】
  • 探寻“红学”思维对韩国文化与社会的影响

    2015-04-03 14:32:08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巨作,自其问世以来就在国内引起了巨大反响。《红楼梦》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在世界各地传播开来,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小说的创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亚洲文学乃至世界文学。据史料记载显示,《红楼梦》是在 1800 年流入古代朝鲜的,后来随着其大量的翻译和研究,各种译本的出现,以及对译本和原著中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的相关研究的进展,对韩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愈加深刻。本文主要阐述了《红楼梦》在古代朝鲜和当代韩国的流传、翻译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对韩国文化与社会产生的影... 【阅读全文】
  • 从文学作品中探析通感的运用

    2015-04-03 14:21:47
    文学作品中的通感现象较为普遍,它把读者的各种感觉在一定条件下沟通起来,让听觉、触觉、嗅觉等补充视觉感受的不足;它使其他感觉形象地转化为听觉形象,启迪读者更加深远的想象和联想。通感往往和比喻相结合,赋形于声,赋形于色,声色形兼备,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通感将各种感觉沟通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平面的景物立体化、单纯的感觉复杂化,从而使人们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 【阅读全文】
  • 基于观念小说视阈下的北田薄冰《白发染》考察

    2015-01-22 17:51:29
    不同于早前学界对明治时期女性作家(又称“闺秀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北田薄冰的小说《白发染》应被解读成1895年由砚友社青年作家发起的观念小说风潮的后续。作为批判因资本主义兴起造成的当时社会中各种不合理现象的作品,观念小说在1895年一经出版便受到了读者的热烈欢迎。活动于那个时期的北田薄冰,也通过自己的作品直接的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风俗人情犀利的洞察力,也间接地参与了当时的文学运动。在一个女性的自由和发言权被束缚的时代,《白发染》故事内容所隐射的社会问题、女性地位,包括北田薄冰本人让该作品发表于当时知名前... 【阅读全文】
  • 文学史书写与《儒林外史》的经典化

    2015-01-20 19:55:13
    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而被纳入文学史的书写范畴无疑是文学作品经典化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文学史的编撰史中,《儒林外史》经历了由缺席到出场直至经典化的过程。仔细梳理《儒林外史》进入中国文学史、得到学术界的公认与发掘并经典化的过程,对我们理解文学史的编撰在经典建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味《儒林外史》的内涵与价值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 ... 【阅读全文】
  • 童年的消逝:评《洛丽塔》中的儿童异化现象

    2014-12-29 16:06:15
    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其经典作品《洛丽塔》中描绘了一个被异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儿童作为弱者被异化为了“非儿童”,伪成人。洛丽塔童年秘密的丢失,儿童天性和本真的压抑以及自我身份的缺失导致了童年的消逝。只有发现儿童,解放儿童才能帮助儿童回归童年。 ... 【阅读全文】
  • 晚清新教传教士与中国小说批评

    2014-12-29 15:26:21
    文学对于传教而言意义重大,传统的中国文学却呈现出种种弊端,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和思想革新,也不利于在华传教工作的开展。因此西方传教士表现出改变中国文学的意图,并且这种意图随着传教工作的不断推进变得越来越强烈。对旧文学的批评则是传教士改变中国文学主要表现之一。由于受到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近代西方传教士对中国文学的兴趣点主要集中在小说上。本文认为,新教传教士通过对中国小说的评价和中西小说的比较,为中国小说树立了一个新的坐标系,也引发了中国批评家对中西小说结构、叙事等方面的比较;对于晚清文人确立师法西方小说的方... 【阅读全文】
  • 20世纪疾病叙事小说风格研究

    2014-12-15 14:54:21
    作为20世纪疾病叙事小说创作的两大群体,医生作家与病患作家的小说创作文体风格呈现出与其他作家不同的面貌。病患作家小说创作文体风格最典型表现为沉郁风格、崇高风格、病幻风格,医生作家的小说创作文体风格最典型表现为冷静风格。 ... 【阅读全文】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下一页
  • 末页
  • 1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