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等师范并入高师院校后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和策略

作者:汪先平 更新时间:2013-05-22 22:35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中等师范学校;并入;高师院校;教师专业发展
【职称论文摘要】
中等师范学校教师并入高师院校后,专业发展遇到了机遇也遭受了严峻考验。本文结合中等师范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分析了并入高师院校后存在的问题和根源,并从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人层面探讨了并入教师专业再发展的策略

      十多年来,在贵州省相继建立的七所新建本科院校中,几乎都合并了一些原来的中等师范学校。对中等师范学校来说,并入师范院校是一种难得的机遇,也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并入为学校和教师开拓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但中等师范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师发展模式无疑不适应高校教学、科研和教师发展的要求。并入高师院校的中等师范学校教师只有牢牢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意识,及时转变观念,承认并厘清差距,确定科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规划,才能尽快融入高师院校,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
  一、原中等师范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特色
  长期以来,贵州省的中等师范学校担负着全省合格小学教师培养和培训的任务,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的办学经验,形成了中等师范教育的“师范”特色。学校教师在浓郁的“师范”特色文化熏陶下,实现了对自身专业的认同与发展,并形成了特有的专业发展特点。
  1.形成了较鲜明的全面育人理念
  中师教育是真正的全科教育和全能教育,不仅要全面开出高中课程,而且还要求学生在教学技能、语言表达、琴棋书画、吹拉弹唱等方面样样在行。这就使得中等师范学校在组织好学科教学的同时,还必须广泛开展课外活动、教学实践,成立各类社团组织和活动小组,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学校到处充满着育人的文化氛围,教师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自然形成了鲜明的全面育人理念。
  2.夯实了较全面的学科双基技能
  中等师范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小学师资,知识的高深、专业化水平对于小学教师来说不是最重要的。长期以来,贵州省中等师范学校在学科教学要求上特别强调双基教学,学科教师在课堂上则比较重视学科基本概念、原理的教学,比较重视学科基本技能的传授,在自我提升上也很注意夯实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学校的教师普遍具备比较全面的双基技能。
  3.练就了较扎实的课堂教学与教育实习指导能力
  中等师范学校的师范性,突出表现在重视学生课堂教学技能的训练上。一方面,开设了相当课时的教育理论课,安排了教学见习和实习,加强与小学的沟通和联系,保证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在学科教学要求上突出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和示范作用,在对教师的能力要求上,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能指导学生进行试教、见实习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等。这就使得贵州省中等师范学校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与实践指导中不断提高了教师职业技能,体现出较扎实的课堂教学和教育实习指导能力。
  二、并入后中等师范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根源
  贵州省中等师范学校并入高师范院校后,面对培养对象的专业化和教师发展的专业化要求,长期以来形成的教师的地位认同缺失,教师对自身的专业再发展尤为迷惘。
  1.教师身份地位的缺失---教师不知道我是谁
  在中等师范学校管理理念的引导下,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师,无论是在管理岗位、还是在一线教学,无论是高级职称、还是初级职称,他们都比较清楚自己的身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会做什么。因为他们已习惯了中等师范学校“被动的他主式”的行政管理方式;认同了中等师范学校“以关注课程的执行为核心”的课程管理理念;接受了中等师范学校“重课堂教学操作”的教师评价要求。并入高师院校后,由于高师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的不同,教育理念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管理理念也和中等师范学校有本质的不同:在行政管理方式上有被动的他主管理,也主张主动的自主管理;在课程管理理念上既关注课程的执行,也关注课程的开发和学科建设。在教师评价要求上既关注课堂教学操作,更看重教师的教研和科研。所以,并入高师院校后的中等师范学校教师在新的管理理念的冲击下,对自己已认同的身份产生了怀疑,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2.教师专业地位的缺失---教师不知道我能做什么
  首先,中等师范教育是一种全科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所谓夯实了较全面的学科双基技能指的是教师具备承担某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这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仅仅是相关专业的最基础、最常用的一些知识和技能,相对于高师院校某门课程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而言,那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具备足够的深度和广度。其次,中等师范教育更显职业性、 应用性和技能性,高等师范教育则更具有系统性、 学术性、 创新性和创业性。所以在高师院校课程的实施上,一方面,教材的处理上要求教师不仅要依据教材完成对学生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而且还要有及时渗透学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和科研、教改的最新成果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上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结构,以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更需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科研意识和能力等的培养,以全面促进学生的成长。这样的要求层次对原中等师范学校教师的学科专业化程度是一个新的拷量;再次,同中等师范学校相比,高师院校的职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高师院校具备三大职能:教学、科研和直接服务社会,而科研和直接服务社会这两个职能,在中等师范学校是不明确的,这就使得并入高师院校的中等师范学校教师在科研管理要求上面临着从非钢性到钢性的改变;在科研项目申报上面临从无意识的兴趣到有意识的需求的转变;在科研的内涵上面临着从教学应用型到基础理论型、社会服务型倾斜。因此,刚并入的中等师范学校的教师在科研意识、科研水平、学科专业能力上又承受着前所未有的拷量。基于以上分析可见,并入高师院校的中等师范学校教师的专业地位在不同层面的专业能力拷量中逐渐丧失,教师对自身能力没有了信心,发出了我能做什么的感叹!
  3.教师角色地位的缺失---教师不知道我该如何表现

     原中等师范学校教师普遍具备某学科较全面的双基技能、具有较扎实的课堂教学与教育实践指导能力,面对中等师范学校在课堂上以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以培养学生全面的教师职业技能为主的要求,面对教学对象普遍关注的是“是什么”的知识的需求,大多数教师走进课堂镇定自若、面对学生胸有成竹,对自已的角色地位毫不怀疑。并入高师院校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本科教育的学业标准是:“应当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须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 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这就从根本上提出了高师院校教师队伍应该有的素质和水平。首先,在管理制度层面,对教师规定了更高标准,一般要研究生以上学历或较高职称资格才能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其次,在课程教学层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即既要重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科前沿信息和教改、科研成果,还要关心学生科研意识、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再次,培养对象的需求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高师院校的学生不仅需要知道“是什么”的知识,还需要明白“为什么”的知识,更需要认识学科知识的发展变化、前沿状态、热点问题。所以,并入后的中等师范学校教师承受着新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期待的困扰,走向课堂、面对学生一下子变得惶恐不安和措手不及,发出了我该如何表现的感叹!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