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大学生择业观就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视角

作者:张 音 更新时间:2011-08-04 18:20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大学生,职业,就业,规划,择业,职业生涯,教育,个人,择业观
【职称论文摘要】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高校每年的毕业生大幅度增加,呈跳跃式增长,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视角,分析目前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从而论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帮助大学生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摆在各级政府、用人单位和学校面前的重大问题,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核心,不仅要对其现实的境遇做出有针对性的制度调节,还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目前,各高校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以促进和保障大学生就业,特别是在“先就业再择业”的职业指导理念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难”问题,但这种带有一定盲目性的择业观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分制逐步到位,学生选择专业、课程自主权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就业指导,目的是使其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学会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职业能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1]从而引导大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一、当前大学生择业观现状及特点
  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一定社会活动的影响和约束下个体价值取向的表现形式,主要表现在择业方式、择业标准、择业类型等几个基本方面。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既具有传统的择业意识,又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受到个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
  1.就业思想日趋成熟,择业观念更加实际
  近年来在抗击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活动中,无数的大学生投身到公益服务工作中,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意识和观念逐步增强,其择业观从“务虚”向“务实”转变。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大学生就业模式不断创新的新形势下,“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种具有流动性和竞争性的人才择业模式已得到普遍认可。
  2.部分学生择业期望过高,功利主义倾向突出
  大学生择业时普遍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向往经济水平较高、发展空间较大的沿海城市和大中城市发展,对于一些地域较远、福利待遇较差、社会地位较低的工作尽量回避,同时,对于工作单位性质的选择,大学生把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作为首选,而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鲜有问津。这种带有一定功利主义倾向的择业倾向往往缩小了大学生的就业面,给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带来障碍。
  3.部分学生择业准备不足,投机心理强烈
  面对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明显表现为求职准备不足,比如一些学生的简历千遍一律、生搬硬套,个别学生应聘时衣着随便、不合时宜,面试回答漏洞百出、随心所欲等方面,甚至对于招聘单位和招聘职位的基本信息一无所知,“随大流”和“投机心理”明显。一些学生频繁“签约——违约——再签约——再违约”,这种走马观花似的“跳槽”给许多毕业生带来挫败感和压抑感,严重影响高校的就业率和社会信誉。
  4.职业定位灵活化,注重个人价值实现
  当前大学生职业定位由“专业对口”向“兴趣导向”转变,在择业时十分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而不拘泥于所学专业。只要招聘单位的薪酬待遇、地域位置等方面能够基本满足自己的需要,大学生择业时不仅关注个人的兴趣取向,还关注个人才能的发展空间以及上司、同仁的认可度,同时单位的发展前景也是影响职业定位的因素之一。
  二、大学生择业观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个人认知不足
  大学生受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局限,对社会没有全面、实际的体验,对社会的就业形势、就业环境、就业政策等缺乏全面、正确的了解,从而导致大学生自我评价过高,客观上不能全面认识和定位自己。另外一些大学生由于缺乏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择业能力并不了解,[2]从而导致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的情况发生,最后其结果,一是对个人期望过高屡屡碰壁,二是选择并不十分喜欢的工作勉强签约。
  2.受家庭因素和传统就业观念影响
  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虽不是其成长成才的决定性因素,却是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因素,而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步形成具有特定性和稳固性的择业观,特别是在大学生尚无全程化、系统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时,大部分毕业生都会考虑家庭因素而做出一些看似主动实则被动的职业选择,从而出现一批“假性”就业困难学生群体。
  3.缺乏对社会正确且全面的认识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往往呈现一种“雾里看花”的状态,对人才竞争和就业压力持极乐观态度。一方面大学生认为自己是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天之骄子”,是炙手可热的精英人才,不是自己找不到工作而是学校或政府有关部门理应安排他们的工作;另一方面大学生把社会理想化,对于社会的复杂情况估计不足,强烈希望用人单位能够主动向他们“招手”,并且对于他们任何要求也都能无条件满足,这些“单纯”、“幼稚”的看法往往是由于缺乏对社会正确且全面的认识造成的,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大学生自信心不足、自主择业能力脆弱。
  4.高校过于追求“就业率”,泛化“先就业再择业”措施
  “先就业再择业”原本是为了应对就业形势不乐观而提出的一种积极的就业理念,不少高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也渗透这种以务实为本的思想,以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但各高校在“高就业率”目标的驱使下,这种无奈的选择被许多学校过分强调或泛化,这就造成了许多大学生忽略了对职业和未来的规划而盲目的选择第一份工作,并在极低的职业认同感中频繁跳槽,这种做法不仅人为地延长了大学生正常的求职之路,而且让用人单位加深了对毕业生的不信任感,正是这些原因让很多用人单位不得已采取了高额的违约金以保护自身利益,甚至拒用“应届毕业生”以减少人才的流失。
  三、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的有效途径
  1.正确处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的关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基于对个人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而提出的系统化、全程化、个性化的择业观重塑的一项活动。大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设计的目的就是协助个人达到和实现个人职业目标,帮助个人真正了解自己,认清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在评估内外环境的优劣、限制等的基础上,设计出合理可行的、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3]它对改善就业状况、提高就业质量、减轻就业压力、完善就业工作体系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职业目标一旦确定,就使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减少了盲目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不再一味追求薪酬待遇的高低或工作的难易程度,而更多的将其注意力转移到个人发展空间的大小和未来职业上升的幅度上,这就大大缩小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供求观念不一致而导致的偏差,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