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环境下的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作者:魏剑 更新时间:2012-06-02 15:20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全员育人;导师制;人才培养
【职称论文摘要】
为适应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从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实施导师制的主要内涵和有效途径以及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实施意义对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析。

 导师制最早起源于十四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是一种为学生学习提供全程个别指导的教学研究管理制度,是高等学校以制度的形式要求教师负责对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及发展方面的指导。这种师生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一、实施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必要性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学生数量急剧增加,师生比例明显增大,导致教学效果大不如前。再者,学生突然由高中转到高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对专业知识不甚了解,对众多课程无的放矢,学习缺乏能动性,需要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因此,实施导师制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实施导师制有利于加强师生联系,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导师制注重对导师的严格选聘, 作为导师, 必须要具备渊博深厚的学识, 同时要具备高尚的师德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在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 通过师生交互式的沟通交流, 导师会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 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知识体系的更新与充实, 实现教学相长和师资队伍的自我优化。本科生导师团队制,为导师和学生的沟通构建了一座新型的桥梁,使得二者之间的沟通更加频繁、有效,有助于建立新型、双向的师生关系。
   2、实施导师制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本科生导师制,使得导师能因人而异的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 会使每个学生在导师的详细指导下, 各尽其才, 发挥最大潜能。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或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些带有科研性质的任务, 可以使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新思维,,接受良好的学术文化熏陶,学习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这对于增强学生的科研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本科生导师制为培养研究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锻炼学生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实践能力,为开发学生的研究潜力,进一步深造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实施导师制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目前,在传统的教育方式的影响下,我国高校仍然主要扮演知识工厂的角色,忽视对受教育者人格的培养, 学生与老师间的接触更多的是局限于课堂之上, 而且交流话题也大部分局限于专业学习方面。导师制实施后, 导师与其指导的学生间定期不定期的见面、交流, 加强了师生间的联系, 交流的内容拓展到学习方法、生活目标、理想信念等话题。这样, 导师就在潜移默化之中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授或影响到学生, 解决学生的部分心理问题, 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4、实施导师制有利于完善学生管理体制,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实行导师制后, 可以实现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内容的统一,使教师工作学习的中心更加突出, 实现对大学生从以管为主到以导为主, 同时,导师将自己多年的工作和学习经验介绍给学生, 并结合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 引导学生自我处理日常生活琐事, 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二、实施导师制的主要内涵和有效途径
   导师制的实施致力于建立一种符合高等教育特征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建立企业化的“师父与徒弟”、家庭化的“家长与子女”的平等、民主、宽容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言传身教和主导、咨询、指导作用。导师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外,还包括对学生进行导向、导学和导心三大部分,以导学为主。除了带领学生进行专业学科和参加各项学科竞赛以外,导师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选课和选择专业方向;根据学生特点及发展愿望,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各种技能比赛,以及实训实习、技能考证;对参加实习或就业的学生进行职业道德以及岗位应知应会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的传授,并协助学生参加招聘会,联系和推荐用人单位。
   要充分发挥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必须建立一条切实有效的实施途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优化师资队伍。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优化师资队伍有促进作用,而要有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又必须具备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加强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实施,应该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考核办法,以便激励导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更积极主动,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明确的、相对固定的、连续性的和谐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为本、教师教书育人的新平台。
   2、遴选优秀导师。实施导师制应统筹安排,下达具体文件,做好本科生导师的选配、协调和实施工作。遴选上的优秀导师要恪守教师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具有敬业精神;达到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另外,还应具体做到: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言传身教,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专业素质的培养;积极主动联系学生,和学生保持相对稳定的接触等。
   3、导师设置应尽可能全面。大学生在校学习的各个阶段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导师的设置要尽可能全面,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遇到问题时均可与导师及时联系并得到较为及时的帮助。一般来说,导师分为专业教育导师、学生活动管理导师和职业生涯规划导师,分别负责学生的专业学习,课外活动和就业指导等。
   三、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实施意义
   导师制由于其对学生指导的全面综合性特点,它的实施与专业教师授课、辅导员制度、班主任制度等一起构建起学生培养体系的立体结构。学生教育由过去的“距离”教育变为“贴近”教育,由粗放式的管理变为细致的引导,更能在高校体现“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
   首先,学生获益匪浅。一是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本科生导师团队的实施,使得学生从本科阶段逐渐接触科研,并转变了以往单纯接受知识的思想,开始主动获取知识。这一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得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加强,其科研潜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