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心理学视域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3)

作者:杨红荃 黄雅茹 更新时间:2015-11-18 11:49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职业健康心理学;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对策
【职称论文摘要】
4. 个体与组织的不匹配影响教师心理健康 (1)工作环境:在工作场所中,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个体与组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个体的许多特征影响组织的发展,组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员工与组织的匹配度较低时,

  4. 个体与组织的不匹配影响教师心理健康
(1)工作环境:在工作场所中,二者是对立统一的,个体与组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个体的许多特征影响组织的发展,组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个体。员工与组织的匹配度较低时,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和组织的发展。学校是教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也是教师的第二家园,高等院校与教师是否匹配,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校的环境也对高校教师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校环境使教师行为得到强化和鼓励,不佳的学校环境则会使教师行为受挫,不利于教师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目标。
(2)领导风格:领导风格对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有着极大的影响,高等院校领导的领导风格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态度和风格。在研究领导风格方面,领导的双因素理论通过“关怀”和“定规”两个维度来描述领导,并认为一个高效成功领导者应该具备高关怀、高定规的特质。我国高校的领导在对教师进行管理时,大多呈现低关怀、高定规,对高校教师的管理过于严苛,并且缺乏对教师的人文关怀,缺乏与教师交流,轻视其心理感受,这也是高等院校教师心理状况差的原因之一。
(3)管理制度:高等院校管理制度缺乏公平性、民主性,奖赏制度、进修制度等存在公平问题,职称评定制度不规范,容易导致教师对教学和科研产生厌恶的情绪,教师并不能有效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个人见解,使高校教师产生了厌恶和抵触的负面情绪,不利于其健康心理的发展。
四、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增进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职业健康心理学的终极目标在高等院校教师身上的体现。针对以上高校院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文章主要从社会、工作环境、个体方面着眼提出解决对策。
1. 加大政府支持,增强教师后勤保障
从政府的角度出发,加大相关政策和财政的支持,增强教师的后勤保障。具体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社会应尊重高校教师的劳动成果,使他们享受到应有的社会权益。尊重高等院校教师的劳动结晶,珍惜他们的工作成果,营造有利于高等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帮助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减轻高等院校教师心理压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教师心理咨询机构。鉴于高等院校教师工作的特殊价值和复杂性,教育主管部门应成立教师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准确地判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为教师提供免费有效的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走出工作中的不顺心,解除其工作生活中的忧虑隐患,并采取相应的心理保健措施帮助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政府要加大对维护高校院校教师心理健康的政策资金投入。目前我国政府过多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问题,对教师心理问题的关注程度还不够高。虽然“十二五”期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重视教师心理健康,但是关于专门维护教师心理健康的政策和法律并不完善。政府也应加大对教师心理治疗的费用,在这方面给予高校教师一定的资金支持。
2. 打造民主的管理制度,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高等院校作为高校教师的第二家园,在改善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也应该从外在环境和内在制度上同时进行调整,要在物质条件、规章制度、领导风格、人际关系等方面不断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物质条件上,学校应提高教师的工资和薪酬水平,提高他们的经济实力,努力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让教师感到舒适的校园生活,同时也应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切实解决其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规章制度上,不断改进奖励机制,为高校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和进修机会,使高校教师得以不断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信息、新理论,掌握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满足其精神文化和教学的需要,帮助教师自我实现。给他们营造良好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心理氛围,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领导风格上,领导应该尊重教师的职业,更加民主,鼓励教师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切实让教师参与到学校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了解满足他们的工作生活需要;人际关系上,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打造良好的师生、师师以及教师与领导之间的关系,帮助营造安全感和归属感,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学校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减轻职教教师的压力,防止消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3. 强化适应能力,促进自身协调发展
维护教师心理健康除了要创造宽松民主的外部环境外,还要重视教师的内部心理环境,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教师自身的协调发展,增强角色适应能力,切实解决好自身的角色冲突。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合理调整自己的角色系统,减少学习工作生活中的角色冲突,明确自己的角色,在工作中把握好自己教师和朋友的角色,关爱学生学习成长,加强业务进修和培训,对工作尽心尽力。工作结束回归家庭时能及时转换角色,主动关心自己的家人,明确自己的地位,减少认知失调;善待自己、善待别人。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更加有耐心地对待学生,为他们解决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增强其自信心。同时也应该处理好与家人、同事、领导的关系,敬业奉献,善待他人,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在工作学习中超越自我。另外,教师要调整情绪,学会减压。教师要不断学习一些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从自身出发,学会调节生活的负面情绪,把消极情绪转换为积极情绪,给自己减压,不断提高自身的主观幸福感,在工作中提升工作成就感。教师是其心理状态的主体,在生活中要努力促进自己形成积极的人格品质,用积极的态度和观点思考、处理生活中的事情,对于自己出现的不良心理状态,要及时给予调整。既要从教师的外部着手,努力构建宽松的环境,也要从教师的内部着手,促使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 李永鑫,务凯.职业健康心理学的发展和展望[J].中国心理学卫生杂志,2008,(6):455.
[2] 赵崇莲,苏铭鑫.职业倦怠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4):65-69.
[3] 刘学兰.高校教师面临改革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调适[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16-121.
[4] 李永鑫,务凯.职业健康心理学的发展和展望[J].中国心理学卫生杂志,2008,(6):455.(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