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教育专业创新的研究(2)

作者:刘磊 更新时间:2013-03-03 23:24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职业教育发展 专业创新 经济转型
【职称论文摘要】
从成功的外部因素来看,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支持、政府的支持两项比较重要。学生的参与可以有效总结不同时期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学习兴趣,用人到位的参与可以有效确保新专业的创新方向和内容符合现实需要。吸引更多的


  从成功的外部因素来看,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支持、政府的支持两项比较重要。学生的参与可以有效总结不同时期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和学习兴趣,用人到位的参与可以有效确保新专业的创新方向和内容符合现实需要。吸引更多的职业教育求学者是职业教育永葆生命力的关键,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是职业教育的社会价值所在。政府的支持决定创新经费预算和政府指导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专业创新的成果是否能成功转化,即行政审批后正式招生。
  从障碍的因素来看,创新资金和创新人才是关键,专业创新需要大量的调研和专业评审会议,没有充裕的资金支持,专业创新的成果也只能是空中楼阁。专业创新资金的预算应该占到职业教育科研经费的60%,在职业院校中形成一种专业创新激励导向。创新人才更是专业创新工作成功与否和质量高低的决定因素,职业院校应该汇聚建立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湛、勇于创新的专业创新团队。创新人才应该具备战略分析能力和统计分析能力。
  三、专业创新的实施途径分析
  1.专业创新的过程管理模型。借鉴清华大学吴贵生教授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综合模型”⑩,也提出职业教育的“专业创新过程管理模型”,如右图所示。该模型表明了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型人才市场需求这两个最重要的外部环境与专业创新的联系,以及学校内部两个关键部门(科研、招生就业)与专业创新过程的联系;模型将专业创新过程划分若干阶段,指明了各阶段创新的实施者及相应的实施或管理任务。
  2.专业创新的实施。第一,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确定专业创新基本方向。研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专业创新的逻辑起点,也是专业创新的基本方向。针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区域内的行业、企业和社会。一是研究所在区域政府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区域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人才发展规划。二是关注区域人才市场的热点专业和热门岗位。三是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新兴技术和紧缺岗位。四是与行业协会或行业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行业专家意见作为新专业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五是学生的就业率、就业对口率、就业稳定性也是考核一个专业是否符合经济社会需求的显性指标。六是组织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第三方教育机构、学校四方建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定学校专业创新的年度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二,调研用人单位实际需求,分析工作岗位任职资格。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是专业创新的目标,也是影响就业工作的关键因素。定期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用人标准的变化,分析岗位群的任职资格的条件变化,同步调整专业教学内容。主动与行业协会联系,了解最新的专业细分类别,合理确定课程改革重点,差异化地在岗位技能和职业资格上因岗施教。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及时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五个同步(synchro)职业能力模型——5S”,实现:(1)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技术同步;(2)教材与企业岗位作业指导书同步;(3)职业资格认证与企业岗位任职资格同步;(4)课程成绩标准与企业岗位技能考核标准同步;(5)就业辅导与企业入职岗前培训同步。“5S模型”是以“订单式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专业建设。行业的技术发展和标准变化、企业的实际需求和任职资格是“5S模型”关注的核心内容。因此,以专业群为序列,长期稳定聘请一批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作为专业建设顾问,既熟悉行业企业情况、又了解职业教育规律的双师型专业建设团队是专业创新工作有效保障。
  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课程内容—学生掌握内容—企业要求内容三个环节的脱离。把“5S模型”全程贯彻到专业创新设计的过程中,确保三个环节的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吻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设计是专业创新实施的原则。
  第三,强化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坚持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在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及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导下,加强和规范专业建设,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代表行业最前沿技术和最紧缺专业方向的教材进课堂;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作为专业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建立“五个一致性(consistence)校企合作专业共建模型——5C”:实现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一致;教师与行业标准一致;学生与员工要求一致,教学方法与师徒制一致;课堂纪律与企业制度一致;课程改革与企业技术研发一致。“5C模型”是贯彻教育部[2006]16号文件,提出的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意见的实际做法,是以“校企合作专业共建”为导向的专业建设,也是职业教育专业创新的有效措施。“5C模型”致力于把专业创新成为一种达到校企融合、工学一体境界的专业共建机制,通过教师行业化、学生员工化、技术市场化、管理企业化等做法,确保专业创新的内容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评价标准与行业企业一致,从而实现专业创新的成果转化。人才培养过程需要教学过程、学习过程、评价过程三个环节实现,三个环节都应该与企业的标准一致,其中评价标准是教师和学生的指南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不应该成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应提倡真实工作环境内教学,有条件可以把真实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实战中掌握技能,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倡导过程考核评价为主、期末试卷考试为辅的成绩认定体系。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全方位引进企业标准,或者校企合作制定标准。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还应该投入资金建立真实教学企业,给教师和学生分配企业岗位角色,更有利于推进以校企合作专业共建为导向的专业创新设计。  第四,重视职业素质兴趣引导,推广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内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据麦可思统计分析,90%以上的用人单位招聘时把职业素质放到首要考核依据,35%的用人单位要求新聘人员拥有两种以上的职业技能。“用工荒”现象意味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格局正在从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向局部短缺甚至全面短缺演变,“用工荒”的本质问题就是企业的需求与求职者的职业技能发生偏差。所以,高素质、多技能人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新需求。 (责任编辑:论文发表网)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