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政府的联俄政策及其社会影响(3)

作者:张玉芬 更新时间:2010-10-15 22:42 点击:
【论文发表关健词】清政府;联俄政策;三国干涉还辽;《中俄密约》
【职称论文摘要】
(2)在三国干涉还辽问题上,对清政府态度冷淡。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俄国认为辽东半岛的割让直接威胁俄国的远东政策,主张进行干涉,德法支持俄国,参与干涉事务。但英国内阁4


  (2)在三国干涉还辽问题上,对清政府态度冷淡。1895年4月17日签订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俄国认为辽东半岛的割让直接威胁俄国的远东政策,主张进行干涉,德法支持俄国,参与干涉事务。但英国内阁4月8日会议决定“日本的条件不能成为我们进行干涉的理由”,英国政府“并不认为日本的议和条款侵害了列强在华所享有的贸易机会或其他权利。因此,它不认为列强的共同利益受到了任何威胁,也不认为它自己的利益受到日本议和条款的威胁。就它自己来说,干涉是不必要的”。其实,英国拒绝干涉的理由,一是根据“最惠国待遇”,英国可以分享日本的侵华利益,比如增开通商口岸、在中国开设工厂等;二是英国既想把日本作为阻止俄国南下的防波堤,又不愿日本势力过分膨胀。 他说,为了保持中国领土完整这个原则,“我们必须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够给中国以军事援助。俄国的兵力目前都集中于欧洲部分,在欧洲的俄国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没有用铁路同中国联接起来之前,我们就不能进行这种援助”,以此劝诱李鸿章同意“借地修路”。在李提出种种异议的情况下,维特建议沙皇接见李鸿章,沙皇向李表示:“我国地广人稀,断不侵占人尺寸地,中俄交情近加亲密,东省接路实为将来调兵捷速,中国有事亦便帮助,非仅利俄。华自办恐力不足。或令在沪俄华银行承办,妥立章程,由华节制,定无流弊。各国多有此事例,劝请酌办。将来倭、英难保不再生事,俄可出力援助。”沙皇以结盟为诱饵,逼使李鸿章让步同意“借地修路”。李鸿章相信了沙皇的承诺。在此后的谈判中,俄国步步进逼,李鸿章节节退让。最终,1896年6月3日,李鸿章与洛巴诺夫、维特代表两国政府在《御敌互相援助条约》(也称《中俄密约》)上签字。条约共六款,核心是第四款。条约第一款规定:“日本国如侵占俄国亚洲东方土地,或中国土地,或朝鲜土地,即牵碍此约,应立即照约办理。如有此事,两国约明,应将所有水陆各军,届时所能调遣者,尽行派出,互相援助,至军火粮食,亦尽力互相接济”;第三款规定:战时“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第四款规定:“今俄国为将来转运俄兵御敌并接济军火粮食,以期妥速起见,中国国家允于中国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筑路之事“可由中国国家交华俄银行承办经理,至合同条款,由中国驻俄使臣与银行就近商订”;第六款规定:“此约由第四款合同批准举行之日算起照办,以十五年为限”。由条约内容可以看出,俄国利用中俄结盟的幌子,从清政府手中骗取了“借地修路”的利权。李鸿章浑然不觉地掉进了俄国预设的陷阱。订约以后,李鸿章夸口说“二十年无事,总可得也”。历史证明这纯属自欺欺人之谈。
  清政府联俄政策实施的结果就是签订了中俄密约,中俄密约的签订对中国近代历史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其一,引起俄国对华政策的重大转折,造成东北北部沦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中俄密约签订后,俄国打着中俄结盟共同防日的幌子,推行所谓“铁路与银行”的征服计划,或者称之为“和平渗入”、“和平征服”中国的政策,在华攫取了巨大利权。
  根据中俄密约第四条,中国允许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通过黑、吉两省而直达海参崴。据此,1896年9月,中国驻俄公使许景澄代表清政府与华俄道胜银行代表签订了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公司合同》(简称《东省铁路合同》,也称“中东路合同”),合同共十二条。铁路在名义上由华俄道胜银行承办,“中国政府以库平银五百万两与华俄道胜银行,伙作生意”,共同经营东省铁路。实际上,俄国政府将中国给予华俄道胜银行的租让权即铁路修筑权和经营权转到自己手中,因为所有股票全由俄国政府买去,这样俄国政府就成了东省铁路的唯一股东和实际支配者。其结果是东省铁路名为中俄合办,实为俄国独办。而且根据铁路合同,“凡该公司建造经理防护铁路所必需之地,又于铁路附近开采沙土石块石灰等项所需之地若系官地,由中国政府给予,不纳地价;若系民地,按照时价,或一次缴清,或按年向地主纳租,由该公司自行筹款付给。凡该公司之地段一概不纳地税,由该公司一手经理”。“公司获得了‘管理所属土地绝对和特殊的权利’、架设电讯设施权;中东铁路公司的收入免除各种课税;中国政府对该公司的活动实际上不应进行任何监督。”俄方通过公司合同或曲解公司合同,对所谓的“铁路附属地”攫取管理权,包括警察权和司法权,致使“铁路附属地”成为变相的租借地。这样,俄国通过东省铁路,把中国东北北部变成其势力范围。
  其二,启动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其旨在挟“功”索“报”。当德国得知俄国攫得中国东北路权后,遂谋求在中国租借一海港做“煤站”。后德国欲攫取胶州湾,并取得了俄国的谅解。1897年11月,德国以“曹州教案”为借口,占领胶州湾。清政府原指望“盟邦”俄国出面干涉而无结果,无奈只好对德屈服;1898年3月,清政府和德国签订了《胶澳租界条约》,德国夺取了胶州湾作为租借地,又把山东划入其势力范围。
  在此情况下,俄国抛下了和中国结盟的伪善面孔,起而效尤。俄国外交大臣穆拉维约夫指出:“德国人占据胶州湾给我们占领中国一个港口——特别是旅顺口或邻近的大连湾以一个好机会。”1897年12月,俄国径自派舰队到达旅顺口。1898年3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5月又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根据条约,中国“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租地限期,自画此约之日起,定二十五年为限,然限满后,由两国相商展限亦可”;中国准东省铁路自干线展修至旅顺口、大连湾支路一条,“此支路经过地方,不将铁路利益给与别国人”。中俄旅大租约的订立,使俄国的势力从东北北部伸展到东北南部,整个东北成为俄国的势力范围。俄国强租旅大,破灭了清政府中俄“盟邦”的幻想,彻底宣告清政府联俄政策的失败。
  俄国强租旅大引起英日的反对,在阻挠无果的情况下,列强群起效尤,在中国强索各种利权,形成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和香港岛对岸的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及附近的岛屿(新界),以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1899年,法国强租广州湾及其附近水面,把广东、广西、云南作为其势力范围。日本也把福建作为其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列强瓜分中国的过程中,被清政府视作“盟邦”的俄国起了带头和推波助澜的作用。 (责任编辑:nylw.net)转贴于八度论文发表网: http://www.8dulw.com(论文网__代写代发论文_论文发表_毕业论文_免费论文范文网_论文格式_广东论文网_广州论文网)
发表评论
本站模板均经测试成功,请放心下载,遇到任何问题或者需要购买付费论文请联系本站。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