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成年人的诚信缺失与对策研究

    2014-07-04 17:13:54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成员的道德支柱,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乃至未来事业的成功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当前出现了未成年人群体的无辜迟到逃课、考试抄袭和借钱不还等等诚信缺失的问题。对此,本文从家庭教育、学校引导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纠正未成年人诚信缺失的对策,为未成年人的诚信教育进行有益的探索。 ... 【阅读全文】
  • 色彩在标志设计中的心理暗示作用

    2014-06-18 16:02:06
    在长期生活实践的直接与间接的经验中,某种色彩总是与某种感觉共生,这些感觉又与某些事物相关联,从而形成色彩的联想及心理暗示。标志是高度艺术化的产物,创造性的运用恰当的语言形式,使标志具有精炼的内涵、简洁完美的形态,以获得最佳的视觉效果,这是标志设计力求达到的最高境界。而色彩是标志设计产生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因素。设计师在标志设计中若能发挥色彩的心理暗示作用则会对信息的传达带来更多感官的刺激。 ... 【阅读全文】
  • 大一新生体育教学方法探讨

    2014-06-17 13:52:40
    本文通过对高校大一新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大一新生在体育课上表现的情绪不高,怕累、拍脏、意志力薄弱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分析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找出了解决的对策,为普通高校大一新生的体育教学上提供一些参考。 ... 【阅读全文】
  • “人格本位”视角下的幼儿师范高职班级管理探究

    2014-06-16 13:42:06
    随着国家对幼师教育的日益重视和高职发展的不断支持,幼儿师范高等职业院校也迅速发展起来,而幼师高职班级管理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从“人格本位”的视角,并结合笔者在高职幼师的班级管理经验,探究了幼师高职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 【阅读全文】
  • 心理咨询和疏导对个案社会工作的影响

    2014-05-20 14:36:50
    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以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运用有关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各种科学知识和专业技巧,通过专业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针对个人的特殊情况和需要,了解个人内在的心理特性和问题从而协助其改变态度,调整其与外在环境的社会关系,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增强和发展个人或家庭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要做好个案社会工作就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到心理咨询和疏导等方法来更深入地去了解案主的内心世界。 ... 【阅读全文】
  • 王阳明批评朱子“析心与理而为二”之我见

    2014-05-20 14:32:25
     一、析心与理而为二的出处   “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专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析心与理而为二也。……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这段话出自王阳明的《传习录中·答顾东桥书》,此语一出,后世学者大都认为,阳明是心理为一之学,而朱子是心理为二之学。 ... 【阅读全文】
  • 无因之痛多是心理作祟

    2013-11-18 13:05:41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知道紧张可以造成头痛,但很多久治不愈的慢性腰背痛、肠激惹综合征、纤维肌痛等也可能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即“躯体化形式障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如果排除了其他身体问题,那么压力和紧张往往就是问题的“罪魁祸首”。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可以很简单:让病人回忆疼痛是怎样发生的,自己是怎样应对的,在不良情绪中寻找根源。纠正了认知上的误区,疼痛就好了一大半。 ... 【阅读全文】
  • 利用多维游戏培养幼儿的生活能力

    2013-10-15 16:20:4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幼儿期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一时期孩子能很好地掌握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责任感以及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对今后的生活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让孩子终生收益。 ... 【阅读全文】
  • 高职学生心理偏差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2013-07-25 21:48:09
    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思想心理状况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针对新形势,探讨心理健康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进而提高教育效果,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 【阅读全文】
  • 大学生认知方式与其从众行为的相关研究

    2013-07-25 21:45:21
    通过对70名大学生进行场独立——场依存及从众行为的测量,发现认知风格与从众行为存在负相关,不同性别之间从众行为差异不显著。... 【阅读全文】
  • 首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下一页
  • 末页
  • 767